《郭沫若释“支干”》导读 按:郭沫若《释支干》一文,基本上揭开了我国古代的干支之谜,发前人所未发,实有开创之功,堪称奇文,特别是在解释十二支与巴比伦黄道十二宫之关系方面,其见解之新颖犀利,至今尚无出其右者。此文一出,在易学领域对“干支”的种种附会,顿显苍白,然其文考证颇详,普通读者难于卒读,故笔者取其扼要,省其考证,为初学开方便之门。详情当读郭氏原著。
一、支干表 支干之称,东汉以前无有也。古人称十干为十日,称十二支为十二辰。 周末有五行生胜之说出,日辰与五行相配,遂有“母子”之称,由“母子”之义变而为“幹枝”,由“幹枝”省而为“干支”。 支干之用于古亦有别,后人以支干纪年,古人以支干纪日。 支干纪日之最古而最多见者当为卜辞。卜辞数万片,几于无片不契有支干。更别有支干表多种,盖支干之用既繁,不能不制出简明之一览表以便查检也。 由甲骨之支干表可考,殷代历法以十日为一旬,以三旬为一月,以十二月为一年,有闰之年则有“十三月”。月在初似为规整之三旬,后始有月大月小之分配。 
而从支干表中,亦可确知三四千年前古支干文字之原形,得释其本义焉。关于支干之解释,自汉以来如《淮南子》《史记》《说文》虽均有所尝试,然皆据后来之字形字义以作望文生义之臆测,故了无一当。
二、十干 
甲、乙、丙、丁四字为一系统,乃最古之象形文字,俱指鱼身之物。 “甲”,象鱼鳞甲。 “乙”,象鱼肠。 “丙”,象鱼尾。 “丁”,象鱼眼睛。 
戊、己、庚、辛、壬、癸,此六字均系器物之象形,且多系武器。 “戊”,象斧钺之形,盖即戚之古文。 “己”,隿之缴也。 “庚”,有而可摇之乐器象形,即钲。 “辛”,削刀之象形,用来刮除刻画的图案或文字。 “壬”,为“鑱”之初文,即石针,古人用以刺病。 “癸”,象三锋矛,古兵器。 甲、乙、丙、丁当属于渔猎时代之文字,而戊-癸则非金石并用之时代不能有。尤可注意者,甲、乙、丙、丁四字为一系,戊以后又为一系,与数字一、二、三、四(按:古为四个横画)为一系,五以下为一系者,其文化发展之历程皆同,故疑甲乙丙丁四字实古人与一、二、三、四相应之次数,犹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之戊以下则于五以下之数字观念发生以后,始由一时所创制,故六字皆取同性质之器物以为比类也。
三、十二支 十二支之问题,与十干则大相悬异。支为何物,古来已异说纷纭,迄今亦尚无定论。惟于“卜辞”出土后有可断言者,则十二支文字于“殷墟”时代已有使用,且其字形与后人所沿用者颇多出入,从可知后人望文生义所加之解释多不足信。故甲骨文字在解决此问题上实另辟出一新开之境地。 子,胸有发,臂胫在几上也。
丑,实为爪形。 寅,最古为矢形、弓形或奉矢形。  卯,疑为“劉”之假借字,古为杀、剖割之意。 辰,古之耕作之器。 巳,象人形。 午,象绳索之形。 未,象禾穗之形。 申,象以一线联结二物之形。 酉,实象瓶尊之形。 戌,象戉形,与戉殆是一字,斧钺也。  亥,传说中二首六身之异兽。 四、十二地支乃黄道十二宫 一、十二支乃固定于黄道周天之一环带,与天体脱离; 二,后进者乃十二等分,每支各三十度; 三、十二支依子、丑、寅、卯之顺序由东而西(即由右而左),与日月五星之运行相反,故古用岁星纪年时,有太阴太岁之虚设以为调剂。 由此三事可知中国古代之十二支实无殊于西方之十二宫。 西方之十二宫环带在其脱离天体而成为三十度之十二等分之前,实为黄道周天附近之十二星象,十二宫名与星名犹全然相合。后因岁差之故而与天体脱离,于脱离自天体之后,始成为十二等分。 西方古十二宫 中国之十二支亦如是。但排列顺序与西方相反。 中国十二支与西方十二宫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 现代西方十二天宫来自希腊,而希腊之十二宫本起源于巴比伦。巴比伦之十二宫有以为当远在公元前6200-4400年之间已出现者,然于文献可征者,当在前4400-2200年之间。西方十二宫以白羊座为首,盖以当时春分点在此座中。春分点由牡牛座移入白羊座约在前2000年,约持续至公元100年始移入双鱼座,目今亦尚在双鱼座中。希腊之十二宫之起于白羊座,盖希腊、巴比伦之交通发生于前800年,正春分点在白羊座时。
五、黄天十二支详释
 寅 甲骨文之“寅”字乃矢形或弓矢形,当为“引”之初字;“寅”在十二岁名为“摄提格”,在《天官书》为“大角”,位置与西方十二宫之室女座相当。 在古巴比伦,室女座主星名GISBAN,意为“弧星”,与甲骨文“寅”字之构成,实相暗合。
卯 “卯”相当于狮子座。狮子本不产于中国。先秦文献有“狻猊”,即狮子,又名“酋耳”,当即巴比伦之UR,为中、巴民族在殷周之际有交通之一证据矣。 即就“卯”字而言,甲骨文字形与希腊狮子座之符号极相似,即狮面之象形也,中象鼻准,左右象二目。故此字于字源上自来不得其解者,至此乃一旦豁然。 辰 “辰”当巨蟹座。先秦古人用“狼弧”指矣,惟与耕作之器不符,盖古耕器与武器相隔尚不甚远乎?容再议。 巳 “巳”在甲骨文作人形,即今“子”字,位置当于双子座,此真巧合至不可思议。且中国自殷代以来亦有双子--高辛氏二子传说,与巴比伦双子传说颇合。 午 “午”,当金牛座。甲骨文为绳索之象形,则初意当为“驭索”之象形,而巴比伦之金牛座恰为服牛之象。 未 “未”为穗,当白羊座。巴比伦之白羊座为农人力田之形。此与未为穗,俱系农事相近。 中东古星象图
申 缺。 酉 “酉”字乃瓶尊之象形,位当于宝瓶座。巴比伦之宝瓶座,其星象作一人捧瓶倾水之形。 戌 “戌”本作戉,位当于摩羯座。古巴比伦星象为山羊头而鱼尾,似与“戌”无涉。然巴比伦古以“鹫星”(中名河鼓)为此座主星,而中国河鼓为大将左右将,乃主军事之星,故以斧钺表示也。 亥 “亥”,为怪兽形,当于人马座,亦名射手座。古巴比伦之星象甚为奇特:二首-一人一犬,身则上体为人,下体为马,而有鸟翼、犬阴、牛尾、蝎尾。二者合计,恰当于“二首六身”。 子 “子”,为阏伯商星(蝎座)之神,与巴之Nabu古说一致。当天蝎座。 丑 “丑”,本象爪形,位当于天秤座。天秤在巴比伦本即天蝎之二爪也。 六、黄天十二支之传入时间 (春分点移动图)
商人重秋分点,故十二支始于子。则其成型必在参星为春分点,辰为秋分点之时,与巴比伦十二宫之始于金牛座者约略相当,当为前4400-2200年之间。故知古巴比伦星历之输入,必在有夏一代。意者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邪? 结 论 一、十干乃中国古代之次数,其起源甚古,别无何等神秘之意义。由次数应用为表示一旬之日次,故有十日之名。后因简单之十个文字,每旬循环,易于混淆,乃与十二支相配而成三旬制若六旬之纪日法。干支遂紧相配合而成为时历上专用之文字,其神秘性亦因而逐渐获得。 二、十二支文字本黄道上十二恒星之符号,与巴比伦十二宫颇相一致,初似专为观察岁星而设,后乃用为日月合朔之标准点。 三、十二支环丽于天,其次序循环无端,本无所谓顺逆。其所以逆转者,乃挪用为十二支文字时与岁星运行之方向适取正反之次序。至其所以如是者,当出于故意,盖防与实际之星符相混也。 四、十二支始于子,此可与巴比伦之十二宫之始于金牛座者相同,盖制定时期乃春分点在金牛,秋分点在天蝎座时也。其年代约当前4400-2200年。故十二辰之输入或得其暗示而另行制定者,至迟当在前2200年前。 (春分点在天球之移动)
五、汉人种自古有西来之说,近年瑞典安特生博士于河南仰韶、甘肃新店等地,发现上古时代之彩陶,与发现于巴比伦之素沙(Susa)与中央亚细亚之安脑(Anau)等地者同一系统。其交通时期,据诸家推算约在前4000年代。 六、巴比伦之星历系殷之先人由西方携来,抑系西人于殷代时之输入,此事殊难断论。 七、十二生肖始见王充《论衡》,然此非创于王充,亦不始于东汉,西汉时已有之。此生肖之制不限于东方,印度、巴比伦、希腊、埃及均有之,而其制均不甚古,无出于公元后100年者。意者此殆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 八、分野制创于巴比伦之古代,以十二宫配十二国土。中国之分野说--十二州之说,大抵当与十二支同时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