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墙的永宁门内,有一条古香古色的街道,名曰“书院门”,书院门中有一座古老的“关中书院”。已经记不清来过书院门的次数了,但每一次经过关中书院,都会驻足静立在书院门口,却只能止步于此。不久之前,获悉关中书院对外开放,便迫不及待地赶往书院,又一次静立在书院门口,看着石坊上熟悉的“关中书院”和“尚德”、“崇文”。 进入书院,回身再看,与另一侧不同的是“慎思”、“笃行”,充满了浓厚的学府气息。 关中书院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是明、清时期陕西著名的学府,这块碑文记载了关中书院的简史。 冯从吾,明代教育家,关中书院的创始人,关学的文脉在这里传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出“德教为先”的教育思想。 醒钟亭与暮鼓亭,催人省学。 允执堂,源自“允执厥中”,这里是关中书院的中心大讲堂。 允执堂前的孔圣人像。 允执堂之后是精一堂,有“惟精惟一”之意。 允执堂东侧的廊柱上,记录着先贤志士留下的楹联。 允执堂东侧的廊柱上,记录着先贤志士留下的楹联。 绕允执堂一周,回到堂前,仔细观看东西两厢,均有题字,分别是:“归厚”、“进贤”、“观德”、“知行”,寓意深刻。 东厢廊下,有以“自古英雄出少年”为主题的大型瓷板画,分别讲述了“甘罗十二为上卿”。 “曹冲称象”。 “王羲之临池学书”。 “黄巢咏菊”。 “司马光破缸”。 “王冕学画”。 “于谦的石灰精神”。 “林则徐游鼓山”。 再次回到庭院之中,远望允执堂,郁郁葱葱,古树参天。 庭院一隅,有片竹林,竹林虽小,却似有“竹柏翠环阶,总抱瓮非劳,培植须同佳子弟”的意境。 沉静在这个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书院,品读德教为先、学贵于用、崇真尚简、修身济世的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