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太赫兹波技术的逐渐成熟,太赫兹技术在医学领域上的应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之一,正逐渐在众多医学科研和临床诊断中显示了强大的应用实力。文章基于太赫兹波理论及其检测技术,对中医气理论之人体之“气”的外气实质进行现代科学研究。通过对诸位资深气功师的静态发功测试,证明其所发出的所谓“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分布在太赫兹波段的电磁波,其波形与地球 (宇宙) 热辐射的太赫兹波形几乎吻合,且根据气功功能的强度不同,其所发之“气”的太赫兹波强度也不同。 作者:任建坤、章文春、费伦、胡颖、邵文祥、邱烈泽 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太赫兹波技术;中医气理论;气功;外气实质; 2016年11月28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81660732) 太赫兹 (THz) 波是一种波长范围为3.0-0.03mm的电磁辐射波,太赫兹波谱段位于微波与红外光波之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缺少对太赫兹波段光源有效的探测方法和灵敏的(非干涉太赫兹波)检测技术,对太赫兹波段的认识和研究很少,太赫兹的研究进展缓慢,一度被称为“THz空隙”[1]。
无损诊断,THz波的能量低不足以破坏生物分子的结构,因此可以实现生物分子的无损诊断; 非接触诊断,THz波对极性分子有着强烈的共振吸收,因此可以实现活体中含水的病变组织 (如烧伤) 的非接触诊断; 无标记检测,以生物分子的THz波谱表征规律为起点,建成THz波谱表征与成像模式数据库,实现活体细胞的无标记检测[4]。 以上3点充分论证了太赫兹光谱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的安全性和适用性等优势。 太赫兹波的以上优点可促使科研人员们探索太赫兹光谱成像技术在传统与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在医学上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太赫兹波光谱技术在传统中医气理论外气实质的研究以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做了简要的论述。 气学博大精深,涉及传统文化之方方面面,无论是儒、释、道、医、兵、法、农、墨各家,还是文学、艺术等,无不与气学有关[5]。“气”概念引入中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而传统中医则以《黄帝内经》之“精气学说、气一元论”的理论为基础,与医疗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医气理论——气一元论,并构成中医理论之核心,此后,历代医家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气理论,使中医气理论日趋完善。 考究“气”的定义,从古文献及“气”字的起源来看,认为“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最初原形是指气态一类物质及自然界之清气,是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6]。在对自然看法上,古人将世界分为“形而上”与“形而下”。《周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即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有两种存在形式:有形质结构的器,和无形无象的道。这种无形无象的客观存在,古人统称为气[7]。《黄帝内经》认为:气是自然界中极细微的物质,是无形无象的客观存在。气具有如下特征: 气极细微,无形无象,不为人类的视觉、触觉等感官所察知,可类比于现代科学中的场性的物质存在; 气是宇宙物质的原本,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 气的概念具有多层次性,古人把自然中无形无象的存在统称为气,但这种物质存在是有多个层面的。 那么气究竟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人类的主观想象?这必须通过现代科学实验来判别。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一大批科研学者对气的研究进行了大胆的追求和探索。他们在亲身体会或亲眼目睹了气功治病的种种效果之后,设计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并从实验的结果中得到了一个结论: 气是一种客观存在。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对其进行了研究,证明气是一种能量和信息形式的客观存在。张栋等[9]运用红外热像法观察气功修炼者与普通人 (无气功经历者) 发功前后手掌面各部位,发现发功时气功修炼者的手掌确有温度及红外辐射的变化,而普通人不产生明显变化,此变化是气功外气的物质基础之一,外气的效应并非只是心理暗示的结果。王梅生等[10]对人体红外辐射机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发现人体在气功态的红外辐射变化趋势与温度大体同步,但也有明显的不同,这说明气功态的电磁波不仅仅是热辐射,其中可能含有目前未知的电磁波。陆祖萌等[11]对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生物样品进行了外气作用影响的探索研究,依次是气功外气对具有生理效应溶液影响的激光拉曼观测;气功外气对液晶和人工膜的影响;气功外气对核酸溶液紫外吸收的影响;气功外气对合成气体系影响的红外观测;气功外气促使正已烷-溴体发生取代加应观测等,而受到外气的作用影响,所有试验样品的结构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气功外气在医学生理病理实验方面的研究,冯理达等[12]通过运用气功外气来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研究表明,气功外气直接作用于前后染色体结构出现断裂或单位互换等情况,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气功外气对胃腺癌细胞染色体有明显破坏作用,从而影响了染色体的复制,阻断癌细胞的繁殖。中日友好医院迟永春等[13]研究发现气功师发放外气能够抑制肝癌小鼠的肿瘤细胞的增长,乃至部分肝癌细胞死亡,经过气功师发放外气杀灭过的离体培养肝癌细胞接种于小鼠后,有15%-20%的动物免于发生癌性腹水。任建坤等[14]做了气功外气对体外培养的Lewis小鼠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通过不同时长的发气时间,抑制率也不相同,其结果证明气功发放外气可促进Lewis小鼠肺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 为了研究气功态的未知电磁辐射,本校“中医气学说研究团队”运用德国Bruker公司出品的VERTEX 80v型远红外光谱仪,为扩展其波长测试范围至太赫兹波段,加装了一个工作在液氦温度 (4°K) 下的探测器Bolometer,该探测器拥有太赫兹波探测专利技术。该仪器还可以应用于化学结构测定研究、低温材料研究、荧光光谱研究、快速反应动力学研究等。仪器主要参数:谱特征峰分辨率:>0.2cm;扫描速度:1.0-100mm/secopda;分束镜:Mylar 125μm、Mylar 50μm、Mylar 25μm、Multilayer、KBr分束器;光源:He Nelaser、汞灯、MIR;检测器:Bolometer,型号QNb B/PTC;光度准确度:<0.1%T;相对真空度:<500Pa;操作软件:OPUS 7.2.139.1294。 开展一系列气功探索实验,为研究气功师与普通常人是否有差异,进一步研究气功的实质,设计了如下实验。于2015年4月18日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太赫兹实验室分别对:无气功修炼经历者、一般气功修炼者、资深气功修炼有素者进行太赫兹波检测。受试者正身端坐于测试窗口前,静坐5min以后,将右手掌心“劳宫穴”紧贴于检测窗口不动 (气功师全身不动,用意识“发功”) ,采集太赫兹波。 通过气功师和志愿者的静态发功测试,发现人体自发辐射出来的太赫兹波段的能量分布曲线、与地球 (宇宙) 的“热”背景辐射能量分布曲线的线型完全吻合,反映出人体作为宇宙物质的一部分,其内部必定存在着与宇宙能量相关的某些本质和特征。即使不会发功的普通人,只要把劳宫穴贴在仪器的入射窗口,也都能检测到微弱的太赫兹波能量,其波形均与地球的背景辐射相同。而气功师静态发功时太赫兹强度都高于常人与地球背景,气功功能强度越强则太赫兹强度也越强,且发现资深气功名家所发出的太赫兹波在波形上都有了略微的改变。在3.1-3.0THz处资深气功名家的太赫兹曲线由2个明显的“波节”趋近变为1个,在2.7-2.5THz处资深气功名家太赫兹曲线的“波节”也相对少了1个[15]。结果表明,所有受试者发出的“气”的主要成分是太赫兹波。如图1所示。 以地球热辐射的太赫兹波为背景,并将其作为相对衡定的参考标准,可以半定量的以实验测试数据来表征每个气功者的发功强度。运用OPUS7.2.139.1294软件对太赫兹波进行辐射曲线谱图处理表明,高功夫气功修炼者在气功态下的太赫兹波明显高于或低于正常态,无气功经历者不产生明显变化。这与王梅生等[10]测得的红外辐射结果相似,从而间接反映了气功实验的可重复性。而无气功修炼经历者也能发出微弱的、高于地球热辐射的太赫兹波背景的太赫兹波辐射。这应是一个重大发现: 人体产生的太赫兹波不仅起到维系人体在外环境中适度活性状态,还可能反映了人体与外环境之间存在一种略高于热辐射产生的太赫兹波的电磁场 (“气场”) ,推测它可能是低等生物体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基本功能性行为工具。即使是进化到像人这样的高等动物,此种原始的信息交流功能并未消失,亦即所谓的“第六感觉”。笔者在对高功夫气功者的发功实验测试中,发现其发出的太赫兹波的精细结构会随气功者发功时意念的变化而变化。由此证明:气功外气实质是一种以太赫兹波能量和信息形式的客观存在,而太赫兹波是“气”的实质表现形式的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通过太赫兹光谱技术来检测中医气理论之外气的实质,对气功外气的客观存在做出确切的肯定性结论。 气功师修炼其实质是自身信息与自然界信息相互交换的过程 (故而有“布气”“采气”之说) ,人体自发辐射出来的太赫兹波段的能量分布曲线、与地球 (宇宙) 的“热”背景辐射能量分布曲线的线型完全吻合,反映出人体作为宇宙物质的一部分即“信息上的整体性”。 但宇宙自然的THz辐射能量低于人体,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为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所以在常态下人体向环境辐射THz量子波,而宇宙自然辐射的太赫兹波不能传递进入人体,从而常态下人体只向外界“耗散”太赫兹波而没有吸收自然的太赫兹波,不能达到信息的交换或吸收。而在气功状态下时气功师所辐射出的太赫兹波高于常人,说明气功状态下气功师吸收了自然宇宙的太赫兹波,而这一过程被称为“太赫兹波加工”或者说是“由太赫兹量子波引起的物质变性”,从普通物质到太赫兹放射体的这一转变,可以提升物质整体的品质,放大其本身的性质及特征。同时也证实这一物质整体品质的提升正是气功修炼祛病强身的客观表现依据。 通过太赫兹波谱技术进一步研究中医气与意识的太赫兹波谱相关性,并找出其中客观规律,以期将太赫兹波谱表征信息作为重要的客观化指标应用于气功研究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