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新生“开学那些事儿”

 王断天崖路 2019-09-03

  美好的暑假总是这么短暂,一眨眼,又到了开学季。“开学”是个很有仪式感的词,它代表了新的起点、新的开始。而在“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的古代,学子们“开学那些事儿”比如今可复杂多了,你都了解吗?

古代孩子们几岁入学?

  古代的教育并不普及,所以对入学年龄的要求也没有现在这么严格,甚至二十岁入学都有先例。

  东汉的《大戴礼记·保傅》称,“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而《尚书大传·略说》则称“古之帝王者,必立大学、小学……十有三年始入小学”,是13岁入学;同篇中还有“十五始入小学,见小节,践小义”的记载,是15岁入学。由此可见,从周至汉,只要在8至15岁之间都可读小学。

  值得注意的是,此“小学”非彼“小学”。古时的“大学”以诗书礼乐为学习内容,而“小学”则以文字训诂为教授内容,所以“小学”也是文字学的别称,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小朋友上的学校”。

  隋唐时期,学生的入学年龄要比之前的朝代提前1至2岁,即6、7岁入学也可以,如唐代医学家、药王孙思邈便是“七岁就学”。当时的他已经能“日诵千余言”,以至于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时大为惊叹,称“此圣童也”,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神童。

药王孙思邈(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清时期依旧沿袭“弹性入学”的传统。明代魏校《庄渠遗书·渝民文》称,“凡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岁至二十岁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学。”社学,即地方官府奉朝廷诏令所设的“乡村小学”。到清朝时,一般入学年龄为七岁以上,十五岁以下。

九月一直是官方开学时间吗?

  和入学年龄一样,古代的开学时间各个朝代并不相同,除了现代统一的“秋季入学”外,还有“春季入学”和“冬季入学”。古代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一切围绕农事展开,教学亦然,奉行的主要原则就是“农闲时间搞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