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契丹往事番外篇25

 陆一2 2019-09-03


后唐清泰三年闰十一月九日,晋安寨中的五万后唐士卒在定州节度使杨光远带领下开寨出降。

契丹太宗耶律尧骨大喜过望,他老早耳闻杨光远等人的沙场威名,没想到最后竟然不损一兵一卒,就收降了五万大军。

尧骨得知晋安寨主帅张敬达忠贞不渝,遂亲临祭悼,对契、汉两族大臣们说:“你们做臣子的,就该以张将军为榜样!”

他唤来投降的杨光远等几位节度使,赐给他们锦帽貂裘,轻蔑地说:“你们真不愧是大恶汉,没盐没油的吃下了这么多匹马(讥刺他们枯守晋安寨,以死马为食)!”杨光远等人大为羞愧!

尧骨将马匹、兵器和铠甲据为己有,把俘虏们分给了“儿子”石敬瑭。

石敬瑭当即派遣使者传檄四方,宣称已歼灭后唐主力,识时务者务必尽快叛唐归顺。

稍事休整,尧骨和石敬瑭一起挥军南下,以契丹大将高谟翰为先锋,驱赶着降兵向后唐北平王赵德钧驻扎的团柏谷进发。

两军尚未正式接战,赵德钧、赵延寿父子就拍马而遁。后唐军大溃,争先恐后地返身奔逃,团柏谷口自相践踏死去的近万人。

赵氏父子一路狂奔到潞州(山西长治),惊魂稍定,收拢了一些溃兵,让大将时赛先回幽州,为他们逃跑打前站。

石敬瑭命令投降的彰武军节度使高行周到潞州劝降。高行周在城下和赵德钧遥遥相见,高行周大喊道:“在下有幸与大王您同乡,因此不揣冒昧,有肺腑之言敬告!潞州还剩什么,兵粮两缺,不如早早出城,迎接皇帝陛下的圣驾!”

于是,赵氏父子出城三十里迎接尧骨和石敬瑭。

尧骨轻挥马鞭表示慰劳,石敬瑭却看都不看拜倒在马前的赵氏父子,也不和他们答话(卖国贼的鄙视链——首先投降的石敬瑭恼恨赵德钧copy他的创意,差点说动了尧骨也立他为帝)。

尧骨见赵氏父子同石敬瑭不对付,就把他们羁押起来,命人先送回契丹国内。

当晚,尧骨和石敬瑭饮宴,尧骨举酒说道:“朕为'大义’,远道而来。如今险阻已除,朕若和你一起南下,汉地子民必然惊恐。你就自己去洛阳吧!大将大详衮率五千精锐骑兵护送你到黄河岸边。朕留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万一有紧急情况,朕来救你!等洛阳底定,朕就回国!”说罢,他一饮而尽,又说:“但愿你的子子孙孙不要忘记朕的恩义!”

'儿皇帝'石敬瑭感激涕零,连连为父亲尧骨斟酒上寿。

后唐末帝李从珂听说晋安寨、团柏谷相继失陷,立刻由怀州(河南沁阳)撤到河阳(河南焦作)。

有的大臣认为,镇州节度使范延光的军队未受损失,契丹皇帝一定会有所顾忌,未必敢率军南下,可以考虑去邺都(河北大名)与范延光会合。

因端明殿学士(高级国策顾问)李崧与范延光私交甚笃,末帝预先征求李崧的意见,李崧认为放弃洛阳不妥,恳请末帝回京,居中调度。

另有大臣提议固守河阳,末帝一时举棋不定。

过了两天,彰圣军都指挥使符彦饶和河阳节度使张彦琪从前线逃回,暗中对末帝说:“契丹大举南来,势不可挡!隆冬季节,黄河也无险可恃。况且人心乱离,无论如何不能困守河阳!”

末帝深以为然,留下大将苌从简和刘在明守城,截断了黄河上的桥梁,领军回京。

京城父老在上东门迎接末帝入城,末帝两个多月前离京时,钟吕齐鸣,銮舆扈从,而今恓惶而回,如丧神守,不禁黯然泪下。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翁越众而出,跪下禀道:“小民听说,中原一旦有难,皇帝就西去巴蜀,最终总能令河山重光。陛下您不如入川暂避!”

末帝垂首道:“本朝(后唐以李唐继承人自居,一向称唐朝为本朝)东、西川节度使,从前都任用文官,所以玄宗和僖宗能顺利抵达蜀中避祸。两川今日已属武将孟知祥所有,朕哪里还有地方可去?”

说罢,恸哭还宫。

第二天,末帝命令马军都指挥使(近卫军骑兵总司令)宋审虔率领一千多骑兵到城外高地白马坡踏勘阵地,准备部署防守事宜。不料,途中就有五十多骑向北逃走。大小将领都悄悄对宋审虔说:“阵地看了也是白看,谁肯出城到这来抵挡?”

宋审虔明白军心已散,调转马头回宫复命,沿路不断有士卒逃散。末帝在宫内又得到消息,石敬瑭怕他西逃,已经请一千余契丹骑兵赶往渑池(河南三门峡)扼守要隘。

第三天,末帝召契丹前太子李赞华(耶律突欲)进宫,要他陪自己殉国。李赞华不奉诏,末帝派人将他杀死。

辰时,末帝和曹太后、刘皇后、皇子雍王李重美在玄武楼举火自焚,享年五十二岁,子嗣无存!

公元936年闰11月26日,后唐亡,享国一十四年

契丹往事番外篇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