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写过一首打油诗,看了前几句没什么,看了后几句想笑

 繁星1 2019-09-03

打油诗历来很受民间喜爱,因为这类诗浅显易通,朗朗上口,最重要的是还诙谐幽默,有时候又能反应出社会百态,因此打油诗得以流传上千年,至今还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

关于打油诗的出处,民间也是争议不休,但总归是从唐朝开始才有记载的,传说,最早的打油诗是个叫张打油的人所作的,与他有关的故事有二,一说他是个农民,只不过读过一些书,所以还算通文字,于是他就写了一首叫《咏雪》的打油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描写雪景,但是却没一个“雪”字,只是通过其他东西的颜色神态映衬出了雪景,很多人看了这首诗后,惊为天人,从此开创了一个“打油诗”体。

二是说,张打油这个有天在宗祠墙壁上提了首诗,不巧的是,正好有个大官前去拜祭,见到墙壁上写了乱七八糟的一首诗,顿时大怒,就叫人把这个人抓起来,手下就找到了张打油,为了不冤枉人,大官让他现场再做一首,张打油就脱口吟了这样一首诗,“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张打油念完这首诗后,哄堂大笑,大官也忍不住笑了出来,于是就破例原谅了他,张打油也就成远近闻名的人,后来人把他这种诗体叫“打油诗”。

打油诗作起来很好作,不像正常的古诗一样,要求韵律、平仄,打油诗只需要诙谐幽默,任何形式都可成诗,打油诗到了清朝,最好的继承者不是别人,正是乾隆,乾隆写过几万首诗,其中打油诗能占了一大半,也是写打油诗最多的皇帝。

到了现代,打油诗依旧兴盛不衰,我们都知道,鲁迅的文章和诗大部分都反应了一个时代的特点,与生活息息相关,鲁迅写过不少精彩的文章,也不乏幽默的语句,所有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其实鲁迅也写过打油诗,有两首还特别经典,一首是《南京民谣》,“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这首诗是说国民党当时内部摩擦不断,他就写下生动形象的这首诗。

当然了,要说经典,鲁迅写的下面这首打油诗才经典,因为这首打油诗太长了,小编就截取其中一段,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原诗来看,这首打油诗的名字叫《我的失恋》,是1924年创作的,发表在一本周刊上,其中一段是: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这首诗是仿写的《四愁诗》,但难得是仿古却不落俗套,原本那个时期,流行“失恋诗”,就是那种“哎呦,没了他(她)我不能活了”,所以鲁迅就做了这首打油诗,写了几个典型事例,最后结尾表明失恋后怎么办呢?那就“随她去罢”,豁达的态度和失恋诗中流行的态度正好相反,让人忍俊不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