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耀州青瓷:莹澈精巧如琢玉

 你我入画 2019-09-04

在五代,宋、金、元时期,中国的许多瓷器都是青釉的。这种瓷器在英语中叫做“celadon”。青是一种颜色的名称,从浅绿色到绿色,再到灰绿色,甚至是棕绿色。英语单词celadon源于17世纪的法国舞台剧。在这出戏中,一个名叫Céladon的牧童,袖子上戴着颜色雾蒙蒙的丝带。这种颜色在法国很流行,人们穿着“celadon”颜色的衣服,在他们的房子里装饰着青绿色的油漆和家具。今天“celadon”这个词在西方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耀州”这样的宋代瓷器,因为它最好地描述了耀州窑的各种难以捉摸的釉色。

▲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缠枝牡丹纹执壶

在西方文学中,耀州窑通常被称为“北方青瓷制品”。耀州窑兴起于唐代(618年-906年),产品包括琉璃建材、三彩、青釉、白釉、黑釉和茶叶末釉,往往有不同的釉色添加和分离,褐彩、黑彩并不少见。在陕西耀州,有两个重要的窑址黄堡和陈炉。1984年至1990年,杜葆仁和禚振西在黄堡考古发掘了唐代窑址。

▲唐耀州窑黑釉渣斗

▲ 唐耀州窑白地黑花花纹洗

宋朝和金朝耀州窑的鼎盛在10世纪,耀州窑胎体、装饰和釉色都发生了变革。在胎体上,器胎呈浅灰或灰白色,胎薄质细;而装饰则从印花和划花到刻花;釉色则采用了精致的青绿或青灰的色调,与来自浙江省的最优质的越窑品相媲美,后来又受到了来自韩国的高丽青瓷的推崇。

▲五代耀州窑青釉划花唐草纹罐

▲五代至北宋耀州窑天青釉十二曲洗

10世纪的耀州窑,由于钛含量低,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青色调。当低二氧化钛的成分被用于还原时,可以使Fe2+和Fe3+离子混合物的自然蓝色得到最大化,而不会因二氧化钛泛黄而变色。这种美丽的色彩可以被看作是对一件藏品品质判断的标准。这一时期的器物装饰采用划花与雕花结合的技术,这是耀州窑独有的。器物种类以茶具和酒具最多,如多曲碗、壶、罐等。

▲五代至北宋早期耀州窑天青釉剔花牡丹纹水注

对于耀州窑来说,用于青瓷釉料的主要原料是一种长石,称为富平釉石,含有钙。优质、白色的黏土是来自当地附近山区的陈炉镇。此外,五代烧制利用木材作为燃料,而不是北宋时期引入窑的黄化煤。

在五代和北宋早期,最优质的耀州窑制品很可能是在上流社会中使用的。这件品相完整的耀州窑碗,香灰胎,通体施灰绿釉。它的底部刻了一个“官”字款,表明在10世纪期间,最好的耀州窑可能具有官方认可。

▲五代耀州窑青釉刻“官”字款盌

如今人们非常重视的中国古董陶瓷在古代比起金、银、玉器,价格低廉得多,且容易批量生产,平头百姓也能购买使用。而陶瓷器的设计和图案往往都是仿金银器。

▲五代耀州窑青釉划花卉纹盘

这对青瓷轮花盏就是仿金银器。器物首先被放在转盘上,当黏土仍然柔软时,它们的花口部分是在容器侧面挤压形成。在黄堡发现了类似“轮花碗”的碎片,表现了这种器形的流行。事实上,这个器型起源于唐代,当时四瓣是常态。五代时期这些碗有五瓣,十瓣;在北宋有六瓣。

▲五代至北宋耀州窑青釉花形盏壹对

▲五代耀州窑青釉十曲花口碗

10世纪烧制的耀州器物在陶瓷烧制和技术方面展示了几个独特和前瞻性的发展。仔细选择和加工黏土产生了致密的白色的胎体,有助于增强釉色。后来耀州窑的黏土呈灰色和褐色,表明存在铁和其他矿物质变色剂。深、密集、错综复杂的雕刻装饰是一个特殊的功能,并使用白色的胎体和黏滞釉的方式突出图案。高品质的釉料使用低二氧化钛酸岩作为底色,产生壮观的青色色调。有人提出,这项技术被传播到河南北宋汝窑,然后向南到南宋烧制的杭州官窑,再到浙南的龙泉窑。十世纪的耀州窑往往使用垫饼,允许整体上釉和小支钉,这是汝窑后来使用的技术。他们经常仿制青铜器、漆器等贵重物品,可以进贡给上层社会。

北宋耀州窑的成熟

中国陶瓷史上一个反复出现的情况是创造了一些特别成功的材料或技术,然后在使用中消失了。这一情况出现在9世纪的越窑(秘色窑)上,曾达到了最优秀的胎体和釉色,然后停止了烧制。另一个例子是,唐代河南巩县釉下青花的出现,然后消失。在北宋,耀州窑橄榄绿瓷的出现终结了天青釉瓷的生产,这是第三个例子。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划牡丹纹钵式盌

耀州青瓷由青变绿的一个原因是在10世纪后期,烧窑用煤代替木材。这种颜色变化可能是由于燃煤窑炉的还原率较低造成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硫磺烟雾的改变,煤比木头更富含硫。当然,与陶土产地相同的地区也存在着煤炭矿床,这加速了从木材燃烧到煤炭燃烧的转变。中国北方的煤炭也非常丰富,价格低廉,而且往往与陶瓷用黏土的地质构造相同。耀州窑产煤的源头是陕西渭河“黑带”的中部。

此外,北宋时期,在政府对采矿业和其他产业的支持下,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煤炭开采的改善反过来又促进了陶瓷工业的快速增长。加上当地煤矿业效率的提高,迫使燃料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成品陶瓷,使其呈现橄榄绿釉。

▲北宋至金耀州窑青釉刻花犀牛望月故事纹盘

在耀州,煤炭被用于中国北方的馒头窑,经过大约100个小时非常长的烧制期。最初的24小时烘烤陶器,驱走黏土结构中的水,在接下来的40小时内,温度稳定地升高到最高温度超过1350摄氏度。窑在此温度下保持十小时,被称为浸泡期。对于烧制大型器物来说,浸泡时间可持续50个小时。这种长时间的浸泡与仅在24-48小时内完成整个烧制过程的现代窑相比,对耀州釉的外观会产生重大影响。它在许多釉料中产生了钙长石结晶,为釉面提供了吸引人的玻璃质感,并在坯体和釉料之间提供了白色层。它创造了精致的青瓷,通常釉内有气泡,提供了出色的视觉效果。在此期间,耀州青瓷胎体的二氧化硅含量也相当高,可能是为了抑制釉面的开裂,从而改善器物的外观和强度。这两项改进都使得器物的烧制更加复杂。

▲北宋耀州窑青釉印花池莲鸳鸯小盏

耀州窑胎体的氧化铁含量高于北方许多地区的陶土,而耀州青瓷之所以在视觉上获得成功,一个原因是它的铁质黏土与它的青瓷釉料相互作用。耀州釉料用得很薄,或在烧成过程中变薄的地方,其表面会进行再氧化,釉料中会出现几乎金黄色的色调。耀州的釉料通常分为两层,一层呈金褐色,而两层则是精美的青色。单层釉最常见于高大的容器内部和容器底部,这些容器可能是为了经济而使用的。耀州窑青瓷胎体未上釉的地方,无论是在高温还是在冷却情况下,都有暖棕色的倾向。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交枝牡丹纹束腰盘

北宋初期,耀州窑上的写意刻花逐渐变得更加精致,有时图案密集细致,饰满全器。然而,这样的整体雕刻是费时费工,而且每件器物雕刻所用的技巧都很丰富。因此,这种器物的制造成本很高。

▲北宋耀州窑青釉

刻花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故事纹鼓腹瓶

▲ 北宋耀州窑青釉印花摩羯戏珠纹盌

金代耀州窑的延续和变迁

1127年,金人占领北方后,耀州窑的生产暂时中断。然而,经济生活很快就以一种变化但活跃的节奏继续下去,许多精美的瓷器是在金代耀州制造的。这一时期的新风格是所谓的“月白釉”瓷,以乳白色为基调,极富玉质感。这是由于耀州窑烧制周期长,在釉料中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钙长石晶体,再加上胎体与釉料之间的晶体形成的浅层,形成了独特的青瓷釉料效果。

▲金耀州窑月白釉贴花夔凤纹鼎式炉

耀州窑地位

9世纪,来自南方的青瓷和北方的白瓷,成了贡品。在宋代,中国各地的窑口活动扩大,使得瓷器制品的数量和范围大大增加。从几个窑口中选出最优秀瓷器作为贡品,其中也包括耀州窑。

▲北宋耀州青釉印花水波鱼螺纹十五瓣形盘

耀州窑瓷器主要用于日常生活。但也有一部分器型被文人欣赏收藏,比如仿青铜器的香炉、笔架和水注等。社会上层阶级的鉴赏和收集,推动了陶瓷器的收藏。与传世青铜器、玉器、绘画不同,陶瓷器的收藏门槛相对更低,而耀州窑的实用性也使人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器物。耀州窑青瓷因其巧妙的烧制、优雅的器型、精致的装饰和微妙的釉色,成为当今瓷器爱好者、收藏家的重要藏品之一。

▲北宋至金耀州窑青釉印花鼎式三足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