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学生要学好语文 要从这几方面下功夫

 小桥流水fzp 2019-09-04

中学生要学好语文,一定要重视语言的积累,要从这几方面下功夫

语文能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也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要学习知识点有音、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还有诗歌、散文、文言文等重点难点,语文学习的关键还是要靠语言积累,靠平时生活中点滴应用,靠自己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语文是细水长流靠慢功的学科。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历,才能在中考考场上游刃有余。社会有多宽广,语文课堂就有多大,生活处处皆语文。

知识必须积累,语文的学习尤其如此。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有的学生之所以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就是因为语言积累特别丰富。

一、加强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汉语词汇量丰富,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多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的规律、含义、韵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强调要熟读背诵,就是要对语文学习不能浅尝辄止,而应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就可以对书中的文与道就可以渐渐感悟。

二、扩大课外阅读,在看书读报中积累语言

只要我们学生肯钻进书的海洋畅游一番,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发现曾经结结巴巴的自己居然能出口成章了。博览群书能快捷有效的积累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阅读量增加了,语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我们都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告诉我们一是读得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时作文时便没词了,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现在中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已徒有其名了,整天被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很少有学生光顾阅览室,报架也形同虚设。这样的学习现状,极大地限制了中学生的语言积累。当然,中学生课外阅读不能花过多的精力,不可能读大部分的文学名著,只能是见缝插针,只能选择短小精悍的读物。

我们在阅读报纸、看文章的时候,都可以把一些自己认为精美的语句,或者有意思的人物事迹记录下来。如果我们学生能够常常留心,随时积累,对我们的语文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三、提高作文密度,在写作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作文是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要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的运转,必须加大语言周转的密度。数理化学科能课课练、日日练,作文为什么不能?加大作文的密度并不是违背规律,而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重点反复,难点强化。

多读书,多写文章,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一定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诵读、阅读、作文都是以语言积累为基层,持之以恒,就可以熟练掌握语言这门工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