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在我国历史上也不乏插花、赏花的相关著作,而晚唐时期罗虬所著的《花九锡》标志着那时候人们的赏花已经进入了一种极为专业的境界。 《花九锡》全文只有七十七个字,却覆盖了选花、配器、插作、欣赏多方面的内容。现存《花九锡》,收录在北宋陶榖所作的《清异录》一书中。《清异录》中记录了不少琐事,包含了许多文化及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 所谓“九锡”,是古代皇帝赏赐给有特殊功勋的大臣或者贵族的九种礼器,代表着最高的礼遇。以“花九锡”来命名可以想见,那是的人们对对花卉是等同于人的。同样的,所谓的“九锡”也必定不是寻常花卉所能得到的礼遇。只有品德高洁能够相比人间君子的兰、蕙、梅、莲才可以享受如此的殊荣。 接下来,所要谈的就是兰、蕙、梅、莲这样的花享受的待遇了。在花九锡中所描述的赏花过程,庄重而富有仪式感。 重顶帷:用双层的帷幔来为花朵遮风挡雨 金剪刀:用镶金的剪刀来剪折枝叶 甘泉:用天然的泉水来浸养、滋润花卉 玉缸:插花之时,要选用上等的瓷器 雕文台座:插花作品要放置雕刻有精美花纹的台座上 画图:花插好后,要在现场绘图来记录它的美丽 翻曲:谱曲演奏、歌颂插花的美 美醑:一遍品酒一边赏花,以助雅兴 新诗:为所插的花吟诗歌咏 我们可以通过《花九锡》看出,,插花已经开始上升了为了一种艺术追求。其实,从先秦时期开始,花卉就已经在故人心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这种花卉文化的萌芽往往是由于对花本身表现的美的喜爱。在赏花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花本身。然而,在《花九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时的赏花过程中,人的思想及审美作为主体已经开始凸显出来。 唐朝时候的插花已经被上升了到一定的高度,拥有一套完整的赏花方法。而如此庄重而专业的插花,也并非一般老百姓所能玩赏的。所谓“金错刀”“玉缸”“雕台文座”并不是人人都有能力负担。而花作完成之后的“画图”、“翻曲”、“新诗”也必定是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才能完成。 隋唐时期的插花风气原本兴起于宫廷,然后流行与上层贵族,因而这一时期的插花之风自然带有华贵之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插花之风才逐渐传播到民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