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千万条,学习第一条。 开学不准备,考试两行泪。 想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 掌握知识,是拯救地球的第一步。 快和涂涂一起加入开学战斗吧! 2019/3/8 妇女节 ●高一涂基础 ●高二破重难 ●高三刷题型 《流浪地球》被誉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为还没有接触物理的初一同学,打开物理的大门,先来几道影片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考考大家。 《流浪地球》知识点测试题 ✔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为了使地球刹车,地球发动机喷射的“火焰”应偏向 (选填“东”或“西”)方,这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 在太阳内部,发生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产生光和热;太阳在膨胀过程中,它的密度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在飞机上看到太空中反物质炸弹击中小行星发出的闪光,却没有听到爆炸声,负责清理它们的太空舰队队员能听到爆炸声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一天,新闻报道海在融化,于是我们全家又到海边去。”这里所说的“融化”,是物态变化中的 ,是一个 热的过程。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电影中的物理知识。 这部影片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而来,讲述了太阳即将死亡,即将进入红巨星的膨胀阶段,地球即将被膨胀的太阳大气所淹没。在人类命运即将面临存亡的关头,人类联合政府做出了一项决定,将地球作为一个庞大的飞船驶离现有轨道,驶向距离我们最近、4.2光年的比邻星。 从地球原有轨道到遥远的比邻星,按照小说而言,这是一场长达2500年、需要100代人才能完成的恢弘计划,它分为了五个阶段: 人们把这五步分别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Ⅰ(加速)、流浪时代Ⅱ(减速)、新太阳时代。整个移民过程将延续两千五百年时间,一百代人。 01 人类是否能够让地球停止转动? 我们先了解一下地球的转动能量的多少。我们很容易的从网络上搜索到,地球的转动能是2.24E29焦耳,这个能量非常巨大。 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对比,一个原子弹释放出来的能量差不多相当于1百万个TNT当量,或者就相当于是4.2E15焦耳,而历史上曾经实验过的释放能量最强的大伊万氢弹,释放的能量差不多是5000万TNT当量,或者就是2.1E17焦耳,然而相比较地球的转动能量,还是小巫见大巫了,大约相当于1万亿(1E12)个大伊万的氢弹同时爆炸。 按照电影所说,每个行星发动机通过重核聚变能够产生150万亿吨的推力(而现在的航天飞机的推力大约在2000万牛顿,也就是未来的推力大约是现在推力的100亿倍)。 应用到地球质量上,产生的加速度是0.00000025 (或者2.5E-7)米/秒2。在赤道附近的转动速度大约就是每秒460米。对于一个发动机而言,如果能够持续不断的产生反推力,那么也需要21857天(大约60年)的时间才能够让地球停止。 《流浪地球》中的行星发动机 02 一旦地球停止转动,将会发生什么? 如果地球一旦停止转动,那么地球上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最直接的一个效应就是没有了转动,目前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大陆都会被海洋所淹没,这一点的确在电影当中有所提及,原因很简单。在地球转动的时候,因为离心力的缘故,作为液态的海洋会朝向赤道附近聚集,所以一旦地球停止转动,这些水会向两极流动,从而造成大陆被淹没。 电影中,幸存的35亿人,被迫迁入地下城 值得指出的是,即使对于赤道附近的唯一大陆,也是充满了很多危险。 在转动的时候,同样是因为离心力的作用,地球的赤道地壳会显得更为突出一点,然而在没有转动的时候,那么赤道附近缺少离心力,所以很可能会导致板块坍缩,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全球地震或者海啸。 因为没有了转动,地球将会有固定的一面朝向太阳,另外一面而将一直处于黑夜当中,就仿佛我们在南极或者北极所经历的极昼或者极夜那样。尽管有地球大气的存在,但是远离太阳的一面,还是会因为长期得不到太阳的照射,从而温度变得很低,不太适合生命的存在。 电影剧照 尽管我们对于磁场的产生机制并不是非常的清楚和确定,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因为地球外壳层和内核之间的转速不同导致的。如果地球自转停止,而且两个区域都停止,那么地球磁场有可能会突然消失。 而没有了磁场,太阳风能够不受任何阻碍,长驱直入进入地球大气,从而在全球各个地方形成我们所说的极光,不过更为重要的是,地球大气有可能逐渐损失掉。 如果地球没有了磁场,那么我们的地球也将经历这样的遭遇。目前,正是地球的磁场保护了我们人类,使得我们免受太阳风的冲击。 03 脱离木星引力的方法合理吗? 整部电影所展现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摆脱木星的“刚性洛希极限“点。这其实就是“流浪地球计划”的第三个“先流浪阶段“。 其实在电影当中,联合政府本来想通过一种叫做引力弹弓(gravitational slingshot)的效应,使用木星对地球进行加速,没想到部分行星发动机失效,导致地球被木星吸引而逐渐进入木星的刚体洛希极限,出现了电影当中所呈现的灾难。 电影中,地球逐渐被木星吸引 其实引力弹弓效应在探测器飞行中被广泛使用,通常被当做一种节省能源的加速方式,旅行者一号就是利用木星和土星两次引力加速,才得以逃出太阳系。 这个效应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因为行星本身也在围绕太阳转动,所以当行星吸引探测器或者其它天体的同时,就实际上赋予了探测器或者其它天体一部分速度,当探测器或者其它天体逃离出去的时候,就相当于被加速了。 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类似例子来理解。如果我们站在静止的地面上向运动的火车顶上扔一个网球,在网球被弹起来的时候,地面上静止的人看到网球的速度,其实就是火车速度和网球原来速度的叠加。所以当天体从某个行星周围逃离的时候,其实就是本来的速度和天体速度的叠加。 接下来我们再来简单解释一下电影中出现的另外一个烧脑名词:刚体洛希极限。 简单说来,就是一个类似地球的岩质天体被木星的潮汐力撕碎的极限半径。因为距离木星很近,在靠近木星和远离木星的地球表面上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木星引力,我们把这种力的差别称之为潮汐力。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距离木星越来越近的情况下,这种潮汐力会变得越大。在靠近木星一定距离时,大到一定程度时,整个地球就会被撕裂,这个特殊的临界距离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刚体洛希极限。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旦地球跨过了这个点之后,地球会被粉碎,地球上的人类肯定无一生存,流浪地球的计划也将随之破灭。而按照电影当中所言,这也是为什么联合政府看到地球即将跨过洛希极限点的时候,就已经打算放弃地球,而保留了太空站,让太空站成为人类文明生存的诺亚方舟。 接下来再让我们看一下电影当中让地球摆脱木星引力的场景:在地球即将进入木星的洛希极限点之前,地面上的救援队试图用所有行星发动机的能量集中到其中一个,然后去喷射点燃木星的大红斑,不过因为部分发动机没有完全工作,所以总共7万公里的距离还差5000公里才能得以点燃。 在这涉及地球存亡的紧急关头,吴京所扮演的宇航员刘培强驾驶着空间站在粒子流当中爆炸,空间站携带的巨大能源弥补了行星发动机的能量不足,最终木星大红斑被成功点燃,产生剧烈的冲击波,这股来自于木星的气体巨浪将地球从木星周围推走,避免了被木星引力撕碎的危险。 ![]() 吴京饰演的宇航员刘培强即将做出抉择 木星大红斑中的氢可能被点燃吗?木星的气体冲击波真可能将地球推走吗? 简单的答案就是这两个情形都不太可能发生。如果要想让大红斑中的氢燃烧,需要地球有充分的氧气混合。不是被木星吸积的地球大气中包含有大量氧气么? 但是需要知道,即使包含有氧气的地球大气在吸积到木星表面的时候,因为时间很很短,也不会和氢气均匀混合,所以产生大规模燃烧的可能性非常小。假若可以燃烧发生爆炸,产生非常强的冲击波,也不太可能对地球本身产生极大的影响。 ![]() 无论如何,地球的流浪之路会是非常艰辛。不过我们需要知道,在整个人类面临危机的时候,将地球整个当做一个飞船移走,是一个非常大胆且富有想象的想法,尽管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人类的能力无法实现。不过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它不完全是生活或者科学的完全再现,所以尽管这部电影当中包含了许多不科学的想象,但是依旧需要我们为之鼓掌。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而想象则为人类进步指明了方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