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均多活7.2年?积极心理究竟有多重要

 源来花开401 2019-09-04

【摘要】积极心理学其实一大半是脖子以下的学问,既不是观赏性的,也不是冥想式的,而是知行合一的实践性学科。也就是说,这种“积极心态”不是纯粹主观的“凡事往好处想”,而是建立在高度客观基础之上的,是把当下的问题像庖丁一样心无旁骛地仔细拆解开,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积极地采取行动。

受访者:彭凯平博士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

最近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的一段视频在网上被疯传,内容是他在课堂上所讲的一个案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大卫∙斯诺登曾经对明尼苏达郊外圣母修道院的修女,总计678个人,追踪了三十年,原本是想做关于身体老化跟阿茨海默症之间关系的研究,却意外有了惊人的发现,这些被追踪的修女,比同龄人看起来更年轻更健康,她们大多没有所谓的长寿基因,也不是来自于特别富裕的家庭,却意外地都很长寿,平均寿命将近96岁,四分之一的人活到了102岁,经过研究,斯诺登教授发现,这些修女的大脑和同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单从大脑来看,一半以上的人已经有老年痴呆的情况。但为什么完全看不出老年痴呆,还能如此健康长寿呢?大卫∙斯诺登教授通过研究发现,秘密在于这些修女积极的心态和状态,她们大多对谈论未来感兴趣而非回顾过去,对学习新知感兴趣而非重复旧闻,对运动活力感兴趣而非静养延年,这一切都是属于年轻而积极的特质。另外一项调查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拥有积极心态状态的人比消极心态状态的人平均寿命长7.2年,创造力要高3倍。

null

积极心理学不是心灵鸡汤,重点在脖子以下

提到“积极心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没用!”,现代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就业压力、房子压力、物价上涨、抚养孩子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压得人喘不过气,光是从好的方面想,不就是自欺欺人,画饼充饥吗?其实,这是对积极心态和积极心理学的一个误读,彭教授说,积极心态既不是“没事,一切会好的”式的心灵鸡汤,也不是“加油,你是最棒的!”式的鸡血,而是“大吉大利,今晚吃鸡,这鸡怎样吃更好?”的庖丁吃鸡。庖丁解牛的故事我们都熟悉,这其中包含着专注问题,注重实践,物我两忘的沉浸式体验,这才是真正的积极。积极心理学其实一大半是脖子以下的学问,既不是观赏性的,也不是冥想式的,而是知行合一的实践性学科。也就是说,这种“积极心态”不是纯粹主观的“凡事往好处想”,而是建立在高度客观基础之上的,是把当下的问题像庖丁一样心无旁骛地仔细拆解开,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积极地采取行动。

脖子以上:对“意义感”的误读,造成了当代许多中国人幸福感的缺失

亚里士多德提出,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活出意义来。彭教授说,其实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缺乏意义感的快乐,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像是纯粹的欲望带来的快感,会在满足之后有空洞的感觉,甚至很多人的抑郁,反而是因为生理欲望的过度满足造成的。当代中国人幸福感缺失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们意义感的缺失,这种缺失,和我们对“意义感”的误读有关,因为我们过去,把“意义”这个词定位得太沉重,太抽象化概念化了,所以,一说“意义”,很多人会觉得假大空,觉得装。事实上,“意义”应该是和我们的情感,生活,我们的幸福联系在一起的。意义感实际上是有巨大能量和力量的,当有“意义感”的时候,一个人才会有勇往直前的冲劲儿,和再苦也甘之如饴的动力。像过去的铁人王进喜,很苦,但能帮助祖国摘掉贫油国的帽子,他就觉得有意义。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工作没意义,一方面因为工业社会分工过细,让人看不到自己工作完整意义上的成就,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自我认知和有效引导也是很重要得原因,人人都想成功,但是这个成功是什么?为什么要成功?什么是真正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情?有钱有名了之后要做什么?这个部分其实不管是教育也好,我们的媒体的宣传也好,都是被忽略掉,甚至是带跑偏的。这其实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加入积极心理学的教育。

null

脖子以下:闲着躺着都不会带来幸福,因为是和人类的进化选择相违背的

常听到有人会说“要是能一直闲着休息就好了”,“真盼望能早点退休啊”,“像猪一样的吃吃睡睡最快乐”,事实上,真的让他一直闲着,就会觉得很无聊,甚至会很难受很痛苦,就像是一般人在退休后都需要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并没有想象中的解脱跟快乐,因为闲着,躺着,这是和人类进化选择相违背的,而积极的心态状态是顺应自然选择的,是符合人类进化规律的,比如,人类从爬行变成直立,直立就是我们经过自然选择之后,所适应的状态,因此昂首挺胸就是积极的,容易生存的,而垂头丧气,蔫头耷脑的,就是容易被淘汰的。又比如,那些成天不动的,宅着的人容易被群体遗忘,也容易被其他动物吃掉,能活下来,活得很好的是奔跑的,行走的跳跃的人,所以符合进化规律的人,天性是活动的忙碌的,一直躺着一直闲着,不仅不会带来快乐幸福,还会很无聊很难受,甚至会在内心里产生出被抛弃被淘汰的原始恐惧感。

从脖子以下到脖子以上:能量是流动的,个体用行动找寻意义的几个方式

1、在你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得比别人好的事上多下功夫。

天赋是老天爷赏的饭碗,意味着你轻轻松松就可以做的很好的事情,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产生超越其他人的独特价值,就会产生意义感。否则拼命补自己的短板,还是不如别人,就会产生挫败感和无意义感。所以,首先要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这里要强调,外在也是天赋的一个部分,长得漂亮,就一定要把自己的美活出来,现在网红啊,直播啊这些也是很好的事情,没有必要妖魔化,其实和过去好看的男孩女孩进娱乐圈一个道理,赏心悦目本身也是生产力,应该被更多人看见,只是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给了更多人舞台和机遇而已,总之,要在你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很好的事情上多下功夫,上帝给了你最好的什么,你一定要把他用出来。

2、把每一次看似消极的磨难变成了解自己的契机。

心理学家弗兰克告诉我们磨难也有意义。磨难看似是消极的,但一个女生如果没有被渣男欺骗过,就很难懂得如何分辨和珍惜真正优秀的男人,所以任何消极的情绪,消极的事件都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为什么我们清华北大很多优秀的学生,反而会在走入社会后处处碰壁,容易抑郁,就是因为一开始的路走得很顺,没受过什么挫折,所以虽然好像在人人羡慕的正确道路上,过着有意义的生活,但是实际上内心里面是并不真正知道意义何在,容易随大流。而那些早早就在考试这条路上受到挫折的“差”学生,却可能很早就开始思考,我学习不好,我的价值在哪里,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出路在哪里,反而有可能走出一条独特而适合自己的路。所以,一定要把每一次看似消极的磨难,变成了解自己的契机,父母让孩子一开始走得太顺,未必是好事。

3、什么都别想,先把手里的事坚持做完。

彭教授认为,意义有时候是在成功之后获得的。所以不管怎样,从小事开始,先把手里的事情坚持做完,现在年轻人还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是想得太多,总在切换,总在思考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做到一半就放弃了,其实没有一个事情是绝对适合谁的,经过职业的训练,任何事情做起来都不是难事,所以先坚持做完一件事情,一件事做一段时间,才能真正意识到这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是否是有意义的,说不定还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未知天赋。

4、从关系中寻找意义,你的存在很重要。

人是群体性动物,从关系中发现自己的意义,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式,当你发现自己的存在对另外的人很必要的时候,当你通过做一件事情,给其他的人带去欢乐和帮助的时候,就会产生意义感,同时,和其他人的交流碰撞,也会为我们自身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考启发。

5、去旅行,去欣赏艺术创作,暂时离开自己习惯的活动区域。

有首歌叫《旅行的意义》。事实上,旅行的意义本身就是有助于我们发现意义,当离开自己习惯活动的区域之后,会有许多新的碰撞,新的感悟,仰望星空,面朝大海,亲近自然,都会给我们带来“福流体验”,在旅途中接触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会给我们启发,欣赏各种艺术创作,也是一种意义发现的方法。

6、睡觉是一种很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彭教授说,他自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睡觉,很多想不开的事情,睡一觉就好了,有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第二天可能就想清楚了,所以遇到事情先别着急,先睡上一觉,现在年轻人不太会睡觉,比较擅长熬夜,其实是比较容易抑郁焦虑急躁的。想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状态,先从,睡个好觉开始吧。

null

学习积极心理的必要:婴儿的哭是生理反应,笑是情绪体验,快乐要后天习得

动物界那些脸上带着笑的动物通常比较长寿,比如乌龟、大象,海豚,而狮子老虎这些脸上带着狠劲的动物,大多只能活十几年。和动物不同,人类的快乐更多是后天习得的。我们人一出生会哭,但这个哭是中性的,是呼吸道的生理反应,但婴儿的第一次笑,是真正的情绪体验带来的,这在我们成年后,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哭是一种自然的宣泄,而想要笑出来,想要开心,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提倡大家学习一些心理学,了解我们产生快乐的机制,并且通过一些方式,让自己拥有更加正向的情绪体验。

null

撰稿:皮卡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