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少华 都说南通是崇川褔地,历史上未曾发生过重大的自然灾害,人们的生命、财产、生活没有遭受过十分严重的损失。以对人民为害最烈的地震为例,南通地震均属浅源构造性质,震源深度10~20千米,强度中等,频率不高。陆上最大地震是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三月一日发生在狼山附近的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v1度。有记载的损坏为“江海神殿裂,支云塔角坏”。这个地震造成的灾害应该是比较小的。 但是,南通历史上的自然灾害还是具有相当的破坏性的,有些灾害造成的损失还是很严重的。 第一,南通自然灾害的种类比较多,增加了防灾抗灾减灾的难度。 南通的自然灾害除水灾和地震外,还有旱灾、寒潮、霜冻、雪灾、雷击、雾霾、气旋、台风、龙卷风、冰雹、风暴潮、蝗灾、地裂缝、地面下沉和江海岸坍塌等十余种。地震又可分为陆地地震、近海地震和邻近地区地震等,总计有20种之多。 第二,有的自然灾害交互影响,呈现几合一的现象,时间较短但势头凶猛,灾情十分严重,相当惨烈。例如南通的水灾,因为濒江临海,常和风暴潮、决堤、江溢海溢联系在一起。史料记载颇多,兹选录几例如下。咸丰七年(1271年),海堤决口,海潮涌溢,淹死乡民无数。至正元年(1341年),崇明、通、泰等海溢,溺死1600余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七月,海溢,坏捍海堤,溺死吕四等场盐丁3万余口。正德七年(1512年)七月十八日,风雨大作,海溢,漂没官民庐舍十之三,溺死男妇3000余口。嘉靖十八年润七月,通州、海门各盐场海溢,高二丈余,溺死民灶男妇2.9万余口。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二十二日,飓风涌潮,死者以万计。 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决堤、江溢、海溢等严重灾害已经显著减少,但暴雨、热带气旋(台风)、强对流天气等自然灾害却不时侵袭,有时还同时出现,给南通人民带来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据1983~2005年23年的统计,南通市由暴风雨或大暴雨引起的严重涝灾有34次,强对流天气160天。例如,1983年7月1日下午,海安、如皋、如东三县遭受暴雨、冰雹和特大龙卷风袭击,砸死31人,伤2108人,其中重伤683人。1988年5月3日夜至4日上午,全市除启东外均出现狂风暴雨,损坏房屋5596间,死亡7人,伤68人,其中重伤22人。1992年7月19日22时40分至23时10分,海安县受大风袭击,瞬时风速达到22米每秒,倒塌民房327间,死亡1人,重伤2人,轻伤2人。1993年8月1日14时15分,如皋市营防乡受龙卷风、冰雹袭击,倒房199间,重伤1人,轻伤1人。同日通州市出现龙卷风、冰雹灾害,996间民房倒塌。死亡1人,重伤11人,轻伤38人。1997年6月3日至4日,海安县遭受雷雨、大风和冰雹袭击,最大风力达8级以上,雹径2厘米,死亡2人,重伤2人。2004年8月21日13时许,启东市遭龙卷风袭击,21人受伤。2005年6月27日15时,启东市又受龙卷和雷雨大风袭击,持续仅2~3分钟,致20户35间房屋倒塌、28户59间房屋严重损坏,3人重伤。 南通的旱灾经常和蝗灾虫害鼠害以及疫病联系在一起。宋淳熙三年(1176年)七月,如皋大蝗,日捕数十车,群飞绝江。淳熙五年八月,黑鼠食禾,岁大饥。次年,民食草木。崇祯十二年(1639年),大旱,蝗飞蔽天,民大饥,疫。次年,大旱,蝗食草木,叶皆尽,民饥。崇祯十四年,自春不雨至冬,溪河涸竭,蝗蝻复生,多去岁蛰者,民大饥大疫,死者不可胜数。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大旱,飞蝗蔽天。1983~2005年,南通市有11年出现旱灾,六县(市)中如东最多,有10年。1988年为枯梅年,全市平均梅雨量仅62.5毫米。7月5~21日,35度以上高温日数14天。秋冬,有30%三麦不能全苗,2067公顷没有出苗。2003年7月上旬至9月上旬,南通市大部分地区高温,最高气温39度,全年高温15~19天。中暑人数急剧增加,蔬菜产量锐减。2004年7月20~30日,南通市区连续11天高温,1人中暑死亡。2005年大旱,5月1日至6月26日,全市平均降水量仅40毫米,梅期仅3天。三四级河道无水,是5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南通的陆地地震虽然危害性不是太大,但是,与其相邻的地区以及南通近海如黄海和南黄海海域的地震,有时会波及南通市。以南通近海地震为例,根据公元701~2005年的统计,共发生地震40次,其中6级以上(包括6级)的17次,其他均为4.9级以上。1984年5月21日23时许发生在南黄海勿南沙的两次海域地震,分别为5.7级和6.2级,南通各地均有强烈震感。 第三,一些区域较小、时间较短、发生较少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危害却不小。 雷击,是主要在夏季发生的自然灾害,大多发生在7月和8月,但也有2月和10月发生的。据1983~2005年的不完全统计,23年中南通市出现雷击灾害140次,造成67人死亡,3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292万元。 雪灾,1983~2005年的23年中,南通市出现重大雪灾的有6年。如1984年1月17~20日,全市受暴雪、积雪危害,倒电杆109根、倒房屋3182间,压垮蔬菜大棚无数,死3人,伤4人;死猪179头、牛22头、羊67只。 冻害和风灾,23年中由寒潮或低温引起明显冻害和风灾的有9年,共15次。2002年10月19日晨,因寒潮海面出现11级大风。启东、如东有三艘渔船在启东海域遇险。经抢救,登陆艇救出105人,自救生还27人。3人遇难,7人失踪。 第四,还有一些自然灾害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小环境休戚相关,有的是新列入监测和统计的。例如雾霾、地面下沉、地裂缝和江海岸坍塌等。 雾霾,常发生在冬春季节,对交通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南通市平均发生雾霾40天每年。1983~2005年,发生雾霾最多的年份为1997年,58天。2005年,全市发生雾7天,霾51天。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雾霾天有增多趋势。 江海岸坍塌古已有之,海门县曾两次坍塌在江海之中。1983~2005年,南通的江岸海岸先后发生多次坍塌。1997年8月18日,受11号强台风袭击,全市江、海、洲堤44处出险,决口11处,江海堤防坍塌开裂,损失土方100多万立方米。2002年10月5日,狼山江面龙爪岩西南侧出现塌方,塌方进深40米,宽约150米。 地面沉降主要是过量抽取地下水所致,市区形成以南通农药厂等4个单位为中心的沉降区,年平均水位已降离地面35米以下。地面裂缝常呈线状分布,长度从几十米到几千米不等,张开距离几厘米至几十厘米。 综上所述,南通市的自然灾害虽然没有像唐山地震那么大的特大灾难,但也够惊心动魄的,人们切不可等闲视之,切不可掉以轻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