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错误的练习,10000次定律也没用(一)

 hnr360 2019-09-04

2017.09.30 13:37:18

引言:你家孩子不是天才,只是拥有无限可能,我们称之为可塑造性。错误的练习让可塑造性大大降低,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促进发展,只有找到错误的源头,才能引向正确的教导。

学习是不是一件需要天赋的事情?很多人觉得是,我们来看看大家熟悉的伟大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和音乐天才莫扎特。

乔丹在大学篮球预备队落选,NBA选秀中的头两支球队也放弃了他,可见乔丹不是天才。但是乔丹没有放弃,他每天清晨6点开始练球,可以一个投篮动作连续练习几个小时,是他持续不断的刻苦练习,造就了他的成功。

莫扎特,可谓是天才,年仅7岁就能弹奏各种乐器,还用他的完美音高能力震惊世界。可就是这样举世闻名的天才,你所不知道的,是他从很小开始,就接受他父亲高强度的各种音乐训练,4岁就已经进行了系统练习。

可见任何行业、任何领域的天才、专家,没有不经过高强度练习,就能达到高水平能力的。

这是一个普世的规律,任何知识、技能的学习,需要付出大量的练习和训练,才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学习,自古以来,不是一个词语,而是两个。现在提到学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学习新知识,下意识会忽略“学习”的第二个重要含义:习——“练习与运用”。

练习,在儿童的学习生活中,占据着大量时间、精力,也对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薄薄的一本教科书,里面是固定的知识点,但孩子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把书本中的知识点转化成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运用,是另一种更加复杂的练习和创造。

中国的儿童,从小被教育最多的是勤奋和努力,中国老师也践行刻苦这一原则,作业量就能看出来。刻苦练习,这本身没有问题,但它是学习好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比如:

你家孩子很聪明,就是不愿意投入在学习中,很遗憾,聪明没有经过勤奋练习,是不可能转化成优秀表现的。

你家孩子很刻苦,每天认真完成作业,还搭上很多休息玩耍时间上课外辅导班,但是成绩总上不去。可见勤奋刻苦不一定就能产生我们期望的结果。

问题出在哪里??

经过正确的大量的学习(注意是“学”和“习”!),具有可塑造性的孩子成长为行业和领域的专业人才。可怕的事情是什么?孩子付出的大量努力,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微信公众号“儿童认知力与心智发展”有更多认知力发展的专业内容)

“书山有路勤为径”,找到了路,有勤奋努力的意愿,在攀登的过程中,是否遵循了人类认知规律的基本原则,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做有效练习,这是儿童成长可塑造性的普世规律和价值,也是每个智慧的父母应该花时间去深入学习的内容,毕竟有时间讨论该不该为孩子的作业签字,还不如去了解避免孩子错误练习的深坑有哪些,让孩子不要白费力气,陷入“学的很累—学的没效果—学的没信心”这种不良循环中。让自己在有时间辅导孩子的过程中,珍惜每一个辅导机会,利用辅导过程,准确观察,教、导孩子掌握正确练习的要点,让学和习进入良性循环阶段。家长可能会说,这是老师的事情。没错,如果你家孩子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这些都不是问题,但好老师可遇而不可求,或者付出巨大代价进名校去求(还不一定是真正的名师)。那还不如把握家长自己能把握的部分,比如掌握正确练习的基本规则,提前了解错误的深坑在哪里,做孩子的领路人,让孩子别掉坑里了。

正确练习和错误练习,导致巨大结果差异的首要影响要素是什么?就是儿童在练习全过程,即前、中、后,是否建立、完善、不断修正其正确、精准的“心理表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