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好色之图,今天继续聊图层混合模式,由于剩下的内容不是很多,所以把余下的两个分组一起讲了。先看第一个,我称呼它为"差值组"。先看看这组中有哪几个混合模式:差值、排除、减去、划分。这里面有些混合模式,在平时工作中,并不是十分常用,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习惯,不代表别人。但也应该了解一下,现在我们来依次看一下这几种图层混合模式的特性。 差值模式"差值"混合模式会对比两个图层的像素,如果像素是一样的,就会显示黑色。所以如果我们使用两个一样的图层,比如CTRL+J,复制一个背景图层: 然后对复制出来的图层去做差值处理,那么混合的结果就是纯黑色: 这是因为上下两个图层的像素完全一致,所以得到的结果色就是黑色。 "差值"的计算原理是:将两个混合图层中的RGB每个通道中的数值分别进行比较,用"基色"高的亮度值减去"混合色"低的亮度值班,作为合成后的颜色。结果为负数的时候,则取其正值,产生反相效果。黑色亮度为0,所以不会产生影响。随着亮度的不同,除了黑色之外,都会产生混合效果。白色亮度为255,则产生被着色区域原始颜色的反相。听着很糊涂,还是图片来演示一下,我们先看看素材原图: 请大家大概的记住原图上各区域的颜色,接下来我们使用亮度卡,并对亮度卡图层进行"差值"混合,然后对比一下与原图的不同之处: 两张图片做一下对比,大家可以看到,亮度卡图层上,除了左边的黑色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其他区域随着亮度的不同,都会产生或轻或重的混合效果,到了最右边的白色,下方图层中原有的颜色,已经被反相处理了。我们挑比较明显的说:看原图上右下角,原本绿色的树木,经过亮度卡图层的混合处理,已经变成了紫色,这里需要应用到以前我们讲过的三原色知识,树木的颜色中,包含绿色和黄色,那么它们的反相,就应该是洋红和蓝色。洋红和蓝色掺杂在一起,就呈现紫色了。建筑上带有十字架的高塔,原本是蓝白色的格子,经过反相后,变成黑色和黄色的格子了,这就是反相的结果。在这里为不懂反相的朋友普及一下:反相,就是相反的色相。 排除模式"排除"混合模式与"差值"的效果比较接近,不同的是,"排除"具有高对比度和低饱和度的特点,这样的话,获得的颜色就会更加柔和、明亮。在"排除"模式下,黑色与基色混合,得到的仍然是基色,也就是不受影响。50%灰色不产生变化,仍然是灰色。而白色与基色混合,得到的将是基色的补色,也就是反相。 那么"排除"混合模式在日常工作中怎样去运用呢?我们来举个例子,首先我在图层面板中,建立一个纯色图层,将颜色设置为深蓝色,再将纯色图层的混合模式修改为"排除",就看到下面图中的效果了: 为啥使用蓝色的图层,照片却整体偏黄了呢?现在可以看到,照片中阴影部分偏向蓝色了,因为黑色的亮度为0,不受影响,只会着色,而不会影响亮度。而高光部分偏黄,是因为白色亮度为255,会得到反相的颜色。比如天空部分,原本是蓝色,但是由于这个区域亮度较高,于是经过"排除"混合模式,将这个区域的颜色反相,蓝色相反的色相,就得到了它的互补色:黄色了。也就是说,在这种模式下,阴影是什么颜色,高光部分就会得到它的互补色。 减去模式"减去"混合模式会从基色中减去混合色,减去亮度后结果会变暗,而对比较暗的部分没有效果。如果混合色与基色相同,结果色就为黑色。我们用亮度卡来做一下演示: 可以看到随着当前图层的亮度变大,越亮的区域,结果会越暗,而黑色对于照片不产生影响。 划分模式"划分"混合模式的效果,与"减去"混合模式完全相反,就像语文中学到的反义词。"划分"模式是基色分割混合色,如果混合色与基色相同,其结果为白色。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随着亮度的增加,越暗的区域,结果会更亮,而白色则完全不影响图片。 在整个"差值组"中,由于个人习惯问题,除了"排除",其他模式我都很少用到,所以也没发现更好的用法,希望小伙伴们参与讨论,给出更加好用的方法。 从第一次介绍图层混合模式开始,我们就说到过,图层混合模式,要搭配着图层不透明度来使用,有些时候,当你做了某个混合模式,你会发现照片变得面目全非,不堪入目,没关系,别着急关掉图片,你尝试着改变一下图层不透明度,或者填充百分比,你一定会得到一个不同的效果。 PS软件中的工具,往往是互相配合才能生成好的效果,在懂得原理的情况下,去加以变化,多做尝试,而不是随便乱调碰运气,那样掌握的知识也不会扎实,换张图片估计就调不明白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图层混合模式中的最后一组,我称它为:"色彩组"。因为这一组中的混合模式,包含着色彩三要素:色相、饱和度、明亮度,这些会影响图片的颜色和亮度。在使用色彩组混合模式合成图像时,会将色彩三要素中的一种或两种应用在图像中。 看一下,这一组中,都有哪些混合模式,分别是:色相、饱和度、颜色、明度。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组是关于色彩的混合模式。 色相模式"色相"混合模式只使用混合色的色相进行着色,饱和度和亮度均保持不变。只有基色与混合色颜色值不同时,才能使用画笔进行着色。 这次不使用亮度卡来掩饰了,因为亮度卡只体现了亮度,并不能体现颜色。我们换种方法,新建一个空白图层,并将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色相": 新建色相图层 接下来,将前景色设置一个与天空颜色反差比较大的颜色,比如红色,再使用画笔工具,不透明度设置到100%,在天空部分进行涂抹,就会改变下方图层的色相,而亮度则不会改变: 涂抹天空部分 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调色可就变得简单多了,我再找张图片来举个例子: ![]() 素材图片 这是一张逆光拍摄的狗尾巴草,由于拍摄时间的色温缘故,整张照片颜色偏冷,如果我想让冲光部分颜色变得暖一点,就可以用上刚才的方法了。步骤还是一样,建立空白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色相",设置一个暖一些的前景色,用不透明度100%的画笔去涂抹冲光区域: ![]() 设置暖色涂抹高光区域 这样就改变了冲光区域的色相,为照片增加了一丝暖意。当然,我这只是用最简单直白的方法去做演示,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小伙伴们多加思考,这种混合模式在照片调色中应用率非常高,用画笔去改变整张照片中的任何一个位置,非常方便快捷和实用。 需要注意一点,你不能使用与要修改区域色相太接近的颜色,否则会没有效果,或者是效果非常不明显。 饱和度模式"饱和度"混合模式只会改变图片的饱和度,不会影响色相和亮度。它是使用混合色的饱和度值进行着色,色相和亮度均不受影响。当基色与混合色的饱和度数值不同的时候,才能使用画笔涂抹进行处理。 简单点说,就是取决于你所选择用来着色的颜色,比如你把前景色设置成一个高饱和度的颜色: ![]() 设置高饱和度的前景色 请注意,只需要是高饱和度的颜色,至于是什么颜色,除了黑和白,其他都无所谓,然后用画笔去涂抹照片任意位置,你会发现,涂抹位置的饱和度提高了很多: ![]() 对照片进行涂抹 注意红圈标记的位置,饱和度已经达到最高,这种结果,与直接使用"色相饱和度"工具,将饱和度提升到最高,两者非常接近。 那么再反过来看看,我设置一个饱和度比较低的颜色,再去照片中进行涂抹,会发生什么状况: ![]() 设置较低饱和度的颜色 这次我设置了一个饱和度比较低的暗红色,去照片中的建筑上涂抹,就会发现,红圈标记处,涂抹区域的饱和度被降低了: ![]() 那么看到这里,大家就知道这种混合模式该怎么用了吧?也就是说,你所拍摄的照片,在电脑上进行调色的时候,你想让照片中哪里的饱和度高,你就设置一个高饱和的颜色,然后用画笔去涂抹。同样,你想降低哪里的饱和度,那就设置一个低饱和的颜色,用画笔进行涂抹。涂抹时,可以改变画笔不透明度和"饱和度"调整图层的不透明度,来控制混合效果的浓淡。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黑色、白色、50%灰色去涂抹,只会让照片被涂抹位置变成黑白。比较适合做一些特殊的效果,比如这样: ![]() 黑色白色灰色涂抹,会让照片变黑白 颜色模式"颜色"混合模式的特点是:可将当前图像的色相和饱和度应用到下层图像中,而且不会修改下方图层的亮度。可以保留图像中的灰阶,并且对于给单色照片上色非常有用。这就有些类似刚才说过的"饱和度"混合模式中的黑色白色和灰色的涂抹效果。 我们来看这样一张素材照片: ![]() 素材图片 现在我们使用CTRL+J复制图层,再使用快捷键CTRL+SHIFT+U,将复制出来的图层去色,这样就得到一张黑白的照片: ![]() 去色后的图层 新建空白图层,将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颜色",把前景色设置为饱和度不是特别高的绿色: ![]() 设置低饱和前景色 使用画笔工具随便涂抹几下吧,照片中本来没有颜色的区域,就被我们手动上色了。而且这样只会添加颜色,而不会影响亮度: ![]() 手动上色后的效果 当你觉得颜色太过浓艳,你可以再将前景色设置成饱和度更低的颜色,进行涂抹,让照片的颜色显现出浓淡层次,就会自然一些了。如果你觉得整体颜色都一样,太单调,你可以设置不同的前景色,再去涂抹,让照片呈现色彩层次: ![]() 用不同的饱和度和颜色进行涂抹 所有调色结果都由你来把控,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明度模式"明度"混合模式的特点是使用混合色的亮度值进行着色,将当前图层的亮度应用于下方图层中,而不会改变下方图层的色相、饱和度。说白了就是用下方图层中的色相、饱和度加上混合色中的亮度来共同创建一个结果色,这个模式的效果,与"颜色"模式正好相反。 现在我们在实例中讲解"明度"调整图层的使用方法,找两个比较常用的来举例说明。我们使用曲线为照片增加对比度的时候,一般会选择S型曲线: ![]() 曲线工具增加对比度 大家发现没有,在增加了照片对比度的同时,饱和度也会随之提高。但是如果把曲线调整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明度",那么就只会影响亮度,不会增加图片的饱和度: ![]() 明度模式下只影响对比,不影响饱和度 看一下前后两张图片的差别,就明白了。这个功能非常实用方便。 另外一个例子,我们可以在图层面板下方点击新建调整图层按钮,建立一个"黑白调整图层",然后将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明度": ![]() 建立黑白调整图层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针对"黑白调整图层"面板中的各项颜色参数的明亮度进行调整了,比如这样随便动几下: ![]() 调整后效果 各种颜色的明度参数就都被修改了,那肯定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了。这只是简单的示范,还有很多工具,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去调整,大家开动脑筋,慢慢发掘。 "色彩组"中的四种模式,都是围绕色彩三要素:色相、饱和度、明亮度来进行混合计算的,所以这个组在日常数码照片调色时,应用率很高,也经常能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我个人比较推荐大家好好研究这个组,对自己的调色会很有帮助。 在日常的调色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把多种混合模式组合起来使用,比如某个图层我使用了柔光模式,某些图层我又使用了正片叠底,这样做往往会有令人惊奇的效果产生。但是假如你工作时,把每个混合模式都去尝试一边,也是很耗费时间的事情,所以才需要大家掌握这些图层混合模式的特点和原理,这样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自然就知道在那个组中去找到解决方案,从而更轻松的去驾驭这些技术。 好了,以上五节就是全部的图层混合模式,之前也说过,图层混合模式既不好说明白,也不容易听明白,我用尽洪荒之力去解释,只能解释到这个成都。但这仅仅也只是一家之言,只能代表我自己的观点,写的正确与否,希望小伙伴们辩证的去看,去理解,希望能在大家学习PS的道路上,起到一点点帮助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