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文章的语言出彩

 天书地知 2019-09-04

作文指导——让作文语言出彩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中的语言是其漂亮的外衣。在这件外衣下,出色的身材(结构),丰腴的躯体(内容)才能引人入胜,行注目礼的概率才高。然而,怎么才能让作文的语言出彩呢?


一、多用修辞方法,让作文语言出彩。


在作文中,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总让人有种美的感受。在《春》中,朱自清把修辞方法运用得恰到好处,让人处处都能感受到春天的美景恍若眼前。写花儿“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形象地描绘出了春花迎春、争春、闹春的情态,春意盎然;“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排比兼比喻的句式,将暖色与冷色融合在一起,那火的炽烈,霞的艳丽,雪的高洁,同时映入你的眼际,描绘出春花如火如荼,如绵似绣的色彩之美;“吹面不寒杨柳风”,把风的温暖、轻柔的特点淋漓尽致的抒发出来;“春天像……”三个句子的运用,更把春到人间、逐步长大的过程表现出来,尽情地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力,表达作者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修辞方法中,我们常用的有八种,如果在作文中把这八种方法综合运用起来,那其效果必然不同凡响,因为各种修辞方法都表现出其不同的美来。如比喻——形象美;拟人——人性美;排比——气势美;引用——哲理美;设问——波澜美;反问——阳刚美;对偶——音节美;反语——讽刺幽默美。


因此,我们若能把修辞方法娴熟的运用到作文中,必然会令自己的作文添色不少。如:在远古时代,地球就像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绿荫如盖的大地是她美丽的肌肤;浩瀚无垠的大海是她美丽的衣裳;交错分布在她周围的江河湖泊是她日夜奔腾不息的血管。这句话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既写出了森林、大海和江河湖泊的美丽可爱,又体现了自己对地球的热爱,对环境的关心,


自然很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又如贾平凹《风雨》中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句子写风而不着一个“风”字,完全通过受风的树林来呈现,化无形为有形,更助“风势”,读之仿佛感受到了狂风劲吹。比喻新颖、贴切,语言朴实、生动,极具表现力。


二、巧用名言,让作文语言出彩。


名言、警句、格言、俗语、古诗词文中的精彩之笔都历经时间的风吹雨打,走过了几千年而积淀流传下来,可以说是最具说服力的了。在我们的作文中,如果能适当地把这些历尽千锤百炼的句子镶嵌进我们的作文里,必定可以达到“以一敌十”的效果。如说读书的好处,我们只要引用一些即可比说出千言万语强得多。高尔基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同时,在我国有不少的俗语、俚语、歇后语、地方特色的语言,往往因其通俗易懂,深刻耐人寻味,活泼而又一针见血而颇得人们的喜爱,流传至今又何止万万千呢!同样也说读书,这样的句子也不少,如“读一书,增一智”;“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在国外也有不少明言读书的重要性,如“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所以,恰当地运用好这些语言,化作作文中的一点一滴,收到的效果也必然是不同凡响的。但是,要把名言等实用的东西运用就必须要善于积累,而积累是作文引用的前提。因此,积累一定的知识是我们写好作文的根本。


三、灵活运用词语,让作文语言出彩。


恰当灵活地运用好词语,同样也会让语言变得特别的美。如:低垂的天幕似乎压在我的胸口,失落和沮丧撕裂着我的心。“撕裂”这一动词把作者失落与沮丧的内心活动表达得淋漓尽致。


动词的使用,可以使表达生动形象,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如毛泽东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吴均《与朱元思书》的“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鲁迅先生的《故乡》中闰土介绍捕鸟的方法,就用了不少的动词,使得整个捕鸟活动真实又仿若在眼前。


而形容词的使用,则抓住事物的特征,绘声绘色,贴切生动。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的“犬牙差互”,“斗折蛇行”;《三峡》中的“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幽默诙谐的词语,网络流行的词语的使用,可以让我们感到作文语言活泼、轻松、优美、生动,引人发笑并能警世诫人。 这个语言不只是人物的语言,而是在创作中写作的语言。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我们看到的有影响的作家都是在语言上很有特色的。同样一件事的叙述,不同的作者就有着不同的语言效果。那些活泼轻松、优美明亮、幽默诙谐的语言会给读者留下生动的印象。如有同学这样写:


自习课,班主任没来。嘿!您瞅瞅,说笑逗唱,百家争鸣。男低音,女高音此起彼伏,港台明星被侃得云天雾地。想学习的感叹道:“说声、笑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小事、趣事、无用事,事事关心。”


同桌的他,眼珠转了几圈,没有发现“敌情”。从书包掏出一本书,包上语文书皮,压在物理书下,用手捂住边缘,眼晴又迅速地扫了一周。说时迟,那时快,这一系列动作都是眨眼工夫完成的。同时,他又叮嘱了我一句“帮我看着点儿”,就开始“两耳不闻班里事,一心只攻课外书”。


过了一会儿,窗下的“哨兵”忽然发出了“特级警报”:“鬼子进村了,同学们快隐蔽!”。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多动动脑子,在写作文时能适时运用一下,必能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成语的使用更能让作文语言精彩。成语,一般有固定的词序、字数、意义和褒贬,在作文中运用时,往往从形式到内容都原封不动。但有时为了表达上的需要,人们临时变通地使用成语,这就是成语的活用。根据变通方式的不同,成语活用可分为扩展、节缩、套用、易序和转用等五种类型。例如:进言者方息以为在尽忠,而其实却犯了罪,因为另有准其讲这样的话的人在,不是谁都可说的。一乱说,便是“越俎代谋”,当然“罪有应得”。(《隔膜》)“越俎代谋”在套用成语“越俎代庖”而成的,用“谋”代替“庖”,与文中“进言者”相呼应,语意更鲜明。再如:他想到郑苏桥的那副眼镜,就哑然地笑了。这副眼镜,只有一只有近视的镜片,另一只是一个空框架。测绘班的姑娘们打趣地说郑苏桥是“一目了然”。(《1001公里》)“一目了然”本指很容易看得清楚,文中则借用为“一只眼睛看得清楚”,形象而又风趣。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造就的成语可以用在方方面面作文中,如写人的品质: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写人的智慧: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写人物仪态 风貌: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相貌堂堂 落落大方


写人物神情 情绪: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神采奕奕 欣喜若狂


写人的口才: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滔滔不绝 伶牙俐齿 娓娓而谈 妙语连珠


写历史故事的成语: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写描写人物动作:走马观花 欢呼雀跃 扶老携幼 手舞足蹈 促膝谈心


写人间情谊: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血浓于水


说明知事晓理方面:循序渐进 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四、活用句式,让作文语言出彩。


在初中的学习中,各种句式都已经学习过了,但在运用中注意的人却不多。灵活地运用肯定句和否定句,顺序句和倒装句,主动句和被动句,陈述句和反问句,长短参差,整散错落,这样就能使文章变得此起彼伏,有较强的节奏美。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文中,通过对打鼓动作、鼓声的描写,把黄土高原人的豪放粗犷的性格表现出来了。同时,省略句的运用其作用也可以让文章增色不少。如鲁迅的小说作品中,这方面的运用可以说是出神入化,尤其是那些欲言又止的内容,更让人读来意境开阔,浮想联翩,隽永深邃。《故乡》、《孔乙己》中的省略句,都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当然,要让作文的语言出彩,关键在于作者积累到多少,思考得如何,运用是否恰当。如果我们在作文时,经过充分的思考,深思熟虑,并注意修改,必然可以让自己的作文在阅卷老师手中赢得青睐……


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周遭流岚升腾,没露出那真实的面孔。面对那流转的薄雾,我会幻想,那里有一个世外桃源。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夏夜,我会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场流星雨的来临…


许下一个愿望,不乞求去实现,至少,曾经,有那么一刻,我那还未枯萎的,青春的,诗意的心,在我最美的年华里,同星空做了一次灵魂的交流…


秋日里,阳光并不刺眼,天空是一碧如洗的蓝,点缀着飘逸的流云。偶尔,一片飞舞的落叶,会飘到我的窗前。斑驳的印迹里,携刻着深秋的颜色。在一个落雪的晨,这纷纷扬扬的雪,飘落着一如千年前的洁白。窗外,是未被污染的银白色世界。我会去迎接,这人间的圣洁。在这流转的岁月里,有着流转的四季,还有一颗流转的心,亘古不变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