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

 三达膜 2019-09-04

   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贯彻和实现中园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阵地。为把各根据地建设成为政治民主、民族闭结、经济发展、政府廉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同共产党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在抗战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对根据地实行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国民党也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停发八路军、新四军经费,加之华北等地连年遭受自然灾荒.致使整个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发生极大困难,军队供给濒于断绝,陷入没粮吃、没衣穿、没被盖、没经费的困境。

  为了支持长期抗战,战胜日本侵略者,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动员抗日根据地全体党政军民,自力更生,克服闲难,渡过难关;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号召陕比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什下参加生产运动。

   1942年12月,毛泽东发表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进一步推动了各抗日根据地的生产运动。此后,还发表了《开展根据地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组织起来》《必须学会做经济下作》《游心区也能够进行业产》等文章和讲话.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生产运动的基本纲领。随即,陕甘宁边区、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开展起轰轰烈烈的生产远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巨大成绩。到19434年,仪晋绥、北岳、胶东、太行、太岳、皖中等六区就扩大耕地600万亩以上。陕甘宁边区机关和部队每年需细粮(小米)3900万公斤.自己生产达1500万公斤。边区许多部队粮食、经费达到全部自给.实现了自己动手.丰农足食”的目标。

    此外.中国共产党还在军队中开展拥政爱民运动,在人民群众中开展拥军优属运动.在主力部队和政府机关中实行精兵简政。经过一系列努力,抗日根据地不仅摆脱了困境,各项事业都取得发展.为长期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