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第017个问题 | 社会如此不公平,教你几种面对竞争的思维方法

 不过如此024 2019-09-04

文 | 道长是名思维贩子

01

你对当下所处的环境,觉得公平吗?

前两周还在读研究生的妹妹发来微信,“感觉未来挺悲观的,社会很不公平。真不知道如果自己进入社会,该如何应付。”

我的即刻反应是,社会的生存法则可能压根儿就没有“公平”二字,取而代之的是这两个字——“博弈”。

这就像你评价一场足球赛,比如皇马对巴萨,你说它不公平,实际是指那个穿黑色衣服的“裁判作出了不公平判决”,所以导致了不公平的比赛。

而真实的社会,在你面临的很多局面中,根本就没有种裁判的角色:

· 很多人认为,在公司里领导是裁判的角色,应该对每个人都秉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但实际情况是,领导自己本身就会为了利益参与博弈,公司里从上到小的角色都是队员,而没有真正的裁判。

· 出身背景是我们认为最不公平的地方,也许在学校可以有“考试”这个裁判角色相对公平;但在社会里,各种因出身背景而形成的博弈条件(比如社会关系、思想见识等)差异又会浮现水面。

· 在情感中,许多人觉得“我对他那么好,帮他洗袜子,放弃了自己工作,他却对我不怎么样,这太不公平了!”而实际上,在感情中追求公平感,根本就是徒劳。亲密关系的本质就是博弈,哪里有什么公平。

所以,社会从来都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面对竞争,你只需要关心一点,如何能赢?

02 如何面对竞争

《三体》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生存在宇宙中,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人类有了这样一种幻想,认为生存是唾手可得的,这就是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其实从来就没有变过。错把“博弈”当成“追求公平”,这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

上一篇文章《如何变得聪明》中,我提出了人脑版本的概念。其中提到,非理性是1.0版本,而博弈是2.0版本。

如果我们不敢正视博弈,避免竞争,这实际又回到了1.0版本的“非理性状态”。

这篇文章,我主要说“博弈”这个2.0版本,也就是如何面对竞争和超越竞争,这能让你变得真正强大。

我用“一场两人的拔河”来形象化博弈理论,假设你在A点,而对方在B点,面对一场拔河,你们有三种博弈情况:

1、“A←→B”,即相互作用力,拔河中的真实情况。代表“我多一点,你就少一点”,这是零和博弈(Zero-sum game)。

2、“A→B”,有一种特殊的拔河是看谁的脚步先动。当两个人使劲拉住一个绳时,一方突然松手,另一方就突然踉跄。你朝相反的反向使力,这是“反向博弈”(Reverse game)。

3、“A🤝B”,拔河双方直接放下绳子,握手言和达到合作共赢,这是“正和博弈”(Positive-sum game)。

03 “A←→B”-零和博弈

拔河是一种标准的零和博弈,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博弈形式,暗指“我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举个例子,两个人比赛打架,输了的给赢了的100块钱,一个人如果赢100块,那另一个将输100块。两个人收益为0,所以叫零和博弈。

许多讲零和博弈的文章或书籍里,都强调应该从零和博弈跳转到正和博弈。

比如一个小区内,老王开了一家豆浆铺,生意火爆;而老张眼红,也开了一家豆浆铺。这就不好啦,这是零和博弈。

而老张应该开一家油条铺,刚好匹配别人的豆浆,达到合作共赢。这就是正和博弈,因为有可能喜欢“豆浆+油条”的客人远比两家豆浆铺的客人相加,还要多很多。

但仔细一想,生活中我们能够扮演“老张”的机会其实很少,多数时候我们都是“老王”这个角色,深陷直接竞争(零和博弈)中很难跳转出来。

这时我们不妨勇敢面对竞争。如果遇到针锋相对的情况,不用怕,看清楚什么是“关键限制因素”,就很容易赢得竞争。

比如我小区单元楼下就有一家豆浆铺,我发现决定豆浆生意好坏的“关键限制因素”“人流路线”,如果豆浆铺越接近小区大门,人流就越大,生意就越好。如果这时候另一家豆浆铺采取降价或提升品质的方法,对于早上急匆匆上班的人意义都不大。

再比如决定高考的“关键限制因素”很可能就是死记硬背,一些主动式学习方法可能在考试这种短期收益中,并没有死记硬背的效率高。

相亲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女方很势利,总是关心男方有多少财富。但这种博弈的“关键限制因素”其实是女性的安全感,如果双方足够熟悉,并且女方从其它方面得到了足够的安全感,她们是不太注重财物的。

而每天发生最多次数的零和博弈是在办公室中,上级总是埋怨下级执行力不行,而下级又总是对上级的工作安排非常不满。但实际上,双方的“关键限制因素”其实是“交待任务是否清晰”。所以很多日本企业效率高效的原因是因为领导布置工作时,要重复5次以上,直到下属完全明白工作内容。

04 “A→B”,反向博弈

有一种特殊的拔河是看谁的脚步先动,当两个人很使劲拉住一个绳时,一方突然松手,另一方就突然踉跄。别人越使劲,你越放松,反而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是反向博弈。

反向博弈经常会出现惊人的效果,直接让对方懵逼,瞬间败下阵来。

比如1991年NBA东部决赛时,公牛VS活塞。迈克尔·乔丹和防守他的对手“坏小子”伊赛亚·托马斯在第二场爆发口水战,脏话里把双方的老爹老妈都搭了进去。

但在下一场,乔丹主动拥抱并表示对手是一名伟大的防守专家值得尊敬。托马斯受宠若惊,直接懵逼。结果那场球又被乔丹打得体无完肤。

这实际最早在老子的《道德经》就写得非常深刻,比如在三十六章中强调,“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欲让其灭亡,必先使其嚣张”。

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场景中,互换角色也是个非常高明的“反向博弈”的方式。

比如孩子不愿意做爸爸留的课外作业,于是爸爸灵机一动说:儿子,我来做作业,你来检查如何?孩子高兴的答应了,并且把爸爸的“作业”认真的检查了一遍,还列出算式给爸爸讲解了一遍。

只是他可能不明白,为什么爸爸所有作业都做是错的。

再比如在一场心理咨询中,一位妻子抱怨说:

“我天天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照顾孩子和丈夫的饮食起居,成天叮嘱他们爷儿俩的学习和工作。结果他们反而觉得我烦,成天因为琐事吵架。”

心理医生说,“那你为什么尝试不去照顾他们呢?”

妻子又说:“那怎么可能,他们离开我的照顾,肯定活不下去。”

事实上妻子第二天真的尝试不照顾父子俩,也不去唠叨他俩。结果她发现,他们非常开心。随后一周内也基本不去管他们,大家的关系反而变得非常好,重新回归到亲密关系。

05 “A🤝B”-正和博弈

尽管在拔河的时候不能握手言和,但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却能够因为合作而让双方达到更大的收益,也就是1+1>2的效果,这是正和博弈。

刚刚我们举豆浆铺的例子时就已提到,大家都在说“不要低效竞争,要寻求合作”。但把敌人转化成合作者,如此困难的一件事,如何才能做到呢?

我再解释一下,两个人比赛打架,输了的给赢了的100块钱,双方收益之和为零,这是零和博弈。

但如果他们在拳击场,有人买票观看,无论他们输赢,都不止分到100块,这就是正和博弈。比如梅威瑟和帕奎奥的世纪大战,无论谁输谁赢,他们都共同分走了4亿美金。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一位母亲听说孩子的音乐课取消了,她怒气冲冲地找到老师想知道为什么。老师说原因是政府要求提高阅读和数学的时间。

她本想抨击政府,但突然问了一个问题:肯定有办法让孩子们同时学习音乐和基础课。老师眨了眨眼睛说:当然,音乐包含着数学思维。

于是,爱好音乐的家长和一个愿意研究的老师,就合作开发出了一系列通过音乐讲授数学课的课程。

所以你会发现,能真正做到合作的关键,其实是“突破封闭系统”。两个人打架,就加入观众观看;音乐课与数学课冲突,那就制造两者混合的第三种课程。

再比如一个苹果,两个人分着吃,我吃多了,那你的那份必然变少,这是零和博弈。那怎么分才能达到正和博弈的合作呢?

这个答案,要不你来想想,直接写在评论区,不要看别人的答案哦。(下篇文章公布答案)

06 结语

Get到了吗?这三种面对竞争时候的博弈方式:

遇到零和博弈时,要找到“关键限制因素”。

使用反向博弈,需要切换到别人的角色。

要达到正和博弈,需要“突破封闭系统”。

虽然它们只是博弈论中最基础的三种方式,但如果不断练习,却会受用终生。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话是这样,我知道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忙于生存或者急于死去。

如果你的天空暂时黑暗,没有关系,摸着黑站起来。尝试用勇敢和热情去战斗,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去揭示它——你生存的意义。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