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好,我的孩子喂药也好,还是上医院也好,都特别的抗拒,每次喂药都跟打仗一样,好不容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喂进去了,结果又都呕出来了。有什么好办法吗? 宝宝一生病,你最怕的是不是给他喂药?孩子们都很抗拒吃药,没有孩子不抗拒,几乎都会这样。 照顾一个生病的孩子,又要解决像喂药、看病这样令人头疼的事情,其实很考验妈妈的耐力。可是我们想一想,孩子小的时候都觉得吃药很痛苦,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问题渐渐就不是问题了,就像我们成人对吃药都无所谓。所以,在幼儿这个阶段,是非常需要爸爸妈妈的耐心和智慧的。有些爸爸妈妈为了让孩子顺利把药吃下去,要么强攻、要么智取,要是孩子挣扎抵抗,就可能还有呕吐状况发生…… 更糟糕的是,一些家长为了让宝宝吞下药,采取捏鼻子、压舌头等硬灌的方法,一旦药液被吸进气管,那就太危险了,所以千万别这么干! 我们可以有一些积极的做法。 第一点,接纳感受。 爸爸妈妈要接纳和认可吃药对孩子来说是痛苦的一件事。你可以对他说:“药很苦,你不喜欢吃对吗?吃药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这要是一碗巧克力水该多好。” 我们不要急于去哄骗孩子,告诉他“没事儿的不苦的”,也不要命令孩子“快点吃,不吃药身体能好吗?”孩子生病,本身我们就很焦虑,他不吃药我们更焦虑,所以态度上就会比较急,这种着急的情绪会加重孩子的焦虑和反抗。相反,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的时候,他的痛苦就会少许多。 第二点,我们可以给孩子选择。 接纳感受并不意味着,你接纳了感受孩子就会乖乖吃药,没那么神奇,你还需要有一些其他的引导。 比如说,问孩子: “怎么样才能让你感觉好一点?你想妈妈抱着吃还是爸爸抱着吃?” “药很苦,你要选一块糖吗?你想吃红色的还是绿色的软糖?” 一些软糖,没有那么甜,对于一些生病的孩子来说影响也不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糖果不是作为奖励给孩子的,不是说你吃药就奖励一块糖,这样讲要求、提条件是不对的。给孩子糖果仅仅是因为它可以帮孩子缓解苦。你需要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给他。 原本孩子被要求做一件事情,而且这件事情自己完全没有掌控权,这个药是一定要吃的。这时候孩子是很容易被激起反抗情绪。但是我们给了他一定的选择空间,虽然还是被要求必须吃药,孩子却因为这个选择,得到了一定的主动权。
第三点,游戏。 小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们打了预防针回来,有的孩子就会去给小熊打针。为什么呢?一方面他们在释放压力,一方面他们想让自己更有力量,因为他可以给小熊打针,他也可以掌控小熊,所以我们不妨玩一些,诸如给小熊喂药的游戏。 比如,我们有的学员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做很多这样的铺垫。大人吃药的时候请孩子喂,这个办法非常好。在这个过程当中,爸爸妈妈就假装不吃药,还跑掉,让孩子把爸爸妈妈抓回来。然后爸爸妈妈就去求孩子,千万不要喂他吃,他是不会去吃的。这时候孩子用各种方式,想办法让爸爸妈妈吃。 最后,爸爸妈妈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怎么做能让生病的人吃药的时候感觉更好些,请孩子来帮忙想办法,他会把大家想的办法全用上,最后爸爸妈妈再把药给吃了,这也是一种游戏。 第四点,温和坚持的态度。 你会接纳感受,会给他选择,会跟他玩游戏,尽管你做了这么多努力,你的孩子可能仍然不愿意吃。这时候,你不能指望他开开心心的去答应你吃药的要求,所以你仍然需要拥有一份坚持,就是温和地坚持。 当孩子看到你的坚持,同时他又能感受到你的理解,最后他是会吃的。因为你的坚持在给他释放一个信号,就是这个事情一定会做。你要让孩子感受到:我知道,我也相信你是痛苦的,我在乎你的痛苦,我愿意跟你一起想办法怎么把这个痛苦降低,或者让你的痛苦感受能稍微减轻一点点。 你坚持的时候孩子可能还会哭,那么就抱着他哭一会儿。你要让他把这份痛苦释放掉。 吃药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小问题,但对于孩子来说的确是一份痛苦。在心理学上,经历痛苦有5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否认。否认事情的事实,不愿意承认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第二个阶段:愤怒。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上,为什么是我?甚至指责别人,把情绪强加给他人。 第三个阶段:讨价还价。试图去改变事实。 第四个阶段:消沉。感觉是最后一根稻草压倒在自己的身上。对失落妥协,开始消沉与自暴自弃。 第五个阶段:接受。也叫走出哀伤,获取帮助,向前看,面对事实,变得更坚强,接受生活。 所以,我们能看到,痛苦的最后一个阶段才是接纳,在此之前一定会经历一个悲伤煎熬的过程,所以你要允许孩子把这个痛苦释放出来哦。 当然,在给孩子喂药的“战争”中,我们每个爸爸妈妈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老师今天只是从孩子心理感受的层面来做分析。 分享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如果你有什么喂药的小妙招,欢迎留言给我们哦。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在育儿和成长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困惑,可以在文后留言给我们。我们会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答疑。 下周见! 何以解忧,你有朝华! 朝华解忧馆——你的“解忧杂货店”! 欢迎关注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