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候,扬州的盐商十分富有,他们仗着钱多,不但经常请文人吟诗作画,而且非常喜欢古董、字画。 有一天,盐商安仪周得到一幅古画《斗牛图》,据说是唐朝画家戴嵩画的。他得意洋洋,特地请了一班文人雅士来欣赏,乘机炫耀下自己的学识和富有。 不一会,客到齐了,安仪周招呼佣人挂起《斗牛图》。他自已一边用手指捻着胡须,一边摇头晃脑,故作风雅地赞道“诸位请看,这《斗牛图》可真是形态生动,敷色清新妙趣横生!真不愧是大画家的大手笔啊!”几个帮闲的门客,也是不懂装懂,跟着安仪周连声夸赞。 正在这时,客厅的一角突然发出哈哈大笑声来。安仪周掉头一看,原来是郑板桥。 只见他一边笑,一边用手拍着桌子,一副狂放的样子,真叫安仪周从脚板底来气不过安仪周到底是见过场面的人,知道郑板桥素来以狂”、“癫”出名,不是好惹的,只好忍住气,转身向郑板桥问道:“不知道板桥先生有何高见,请赐教。” 郑板桥站起身来,答道“赐教一说,不敢当。 不过我幼居乡村,所见之牛可谓多矣。大凡两牛格斗,力气用于牛角,两腿夹住尾巴,而绝无斗之牛像画上这样翘起尾巴的!就这一点而论,此画不足珍惜。 安仪周听了,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低声叽咕了一句:“这是唐朝画家戴嵩的画呀。”郑板桥淡淡一笑,朗声道:“我师法自然,管他是哪朝哪代的名画家!” 历史上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