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嘴,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江山携手 2019-09-04

文 | 七七晴歌

《欲望山庄》里说:

“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能伤人。”

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的心灵无比痛苦,一句话,也可以抵御世间所有的坚硬。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同样也是这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这就是语言。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有些父母大概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究竟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

下面这4句话的杀伤力,强大到足以摧毁一个孩子。

请父母们一定别再说了。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少年说》里,一位女孩鼓起勇气登上天台,对着下面的同学和自己的妈妈,大声地喊出自己的心里话:

“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面对女儿带着哭腔的控诉,妈妈却冷冷地回应:

“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断地打击你,因为我认为你的性格,不打击会飘。”

哪怕最后女儿流着泪,说自己并不适合打击教育,妈妈还是不为所动。

很多家长,总喜欢用别人家孩子的优秀,来激励孩子上进。

殊不知,这样的负向激励,远没有正向激励的效果好。

日本一档综艺节目上播出了这样一段实验:

前来参加实验的是一个内向、不自信的女孩,50天内,老师和身边的人,不断从各个方面夸赞女孩。

实验结束后,女孩从一开始的唯唯诺诺,不愿意摘下口罩,

到最后笑容自信,大方地和旁人交谈,她的气质和样貌,都变得比以前好多了。

这或许就是“夸奖”的力量。

不断向孩子传递“你很优秀”的信念,会大大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彼岸。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

“我就当没养过你

有一次,尹建莉老师在节目里做嘉宾,

主持人问她:你父母说过什么话,让你觉得,对你伤害最大?

她回答:

我妈气急之下对我说,我就当没养你这个女儿,以后老了我也不指望你养,我自己过。

随后,另一位主持人提议在现场做一次调查,看看有多少人听过父母说这样的话。

没想到,在场98%的听众表示有类似的经历。

很多时候,这看似是一句自怜自艾的话语,背后却好像在说:我不指望你养老,是因为我觉得你不孝、自私、无能。

实际上,这虽然是一句气话,但这是一种比谩骂更强烈的指责和否定。

这样说话的父母,或许本意并不是让孩子难过,而是希望能获得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注。

但笼罩在这句话的阴影下的孩子,反而会离父母越来越远。

孩子会愧疚、自责,在心里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什么?

成年以后,他们一方面会尽自己所能对父母好,一方面又从骨子里透着疏远和薄情。

在他们眼中,父母不再是亲人,而是法官,孩子被不断审判、撕扯着,陷入愧疚感的漩涡。

在一段关系里,愧疚感和亲密感注定是没办法共存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越是谴责或批判孩子,就越是剥夺了他们亲近父母的力量。

“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看过这样一则视频:

因为妈妈不答应给孩子买零食,孩子就大哭大闹,坐在地下不住地蹬腿,甚至把头一次次往地上猛撞。

在一旁的妈妈,觉得又生气又丢人,对孩子大喊:

“别哭了,再哭妈妈不要你了!”

说完,这位妈妈就自顾自地往前走。

孩子听了,哭得更凶了,一直哭到声嘶力竭。

妈妈没办法,又从远处跑过来,一把抱起孩子,无奈地答应,一会儿就去买零食给他。

到了晚上,孩子突然尖叫着,从梦里醒来,哭着大喊“我不要零食,我要妈妈!”

那一刻,妈妈才意识到,原来白天自己的“威胁”,会让孩子有多害怕。

对父母而言,“不要你了”,或许是最快让孩子停止哭闹的办法。

但是对孩子而言,父母就是自己唯一的依靠,一旦父母说要“抛弃”自己,那么就意味着被“全世界”抛弃,意味着巨大的恐慌。

这种恐惧,会驱使着孩子用尽一生去追逐被爱的感觉,渴求那份安全的依赖。

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不要随便说出“不要他了”“不爱他了”这种话,

而是尝试在孩子能看见自己的地方陪伴着他,告诉他:

“你要是难过,可以在这里哭一会儿哦,我会陪着你。

“哦

“妈妈,我这次考了全班第三。”

“哦。”

“爸爸,你看我做的火箭模型。”

“知道了。”

现实生活里,有多少父母习惯忽略孩子的声音。

“哦”、“知道了”、“爸爸/妈妈有事,别烦我”,

仿佛成了他们面对孩子时最常说的话。

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得不到回应,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再需要父母了。

相反,父母的看见和回应,才能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前段时间,来自广东河源的小学生张仰喆在和妈妈游玩的时候,意外发现了11枚距今66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

一开始,看到儿子发现并辨认出,1枚疑似恐龙蛋化石的东西,妈妈虽然也不能确定,但还是选择,相信儿子的发现。

于是她立刻通知了相关部门,没想到,经过工作人员的现场发掘,真的挖出11枚恐龙蛋化石。

恐龙蛋化石的发现,是因为张仰喆善于发现的双眼,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但更是因为妈妈的重视和鼓励。

家长们,别再无视孩子渴望爱和关注的眼神,别再因为工作繁忙而推开他们。

我们只有愿意蹲下身,看看孩子的骄傲和烦恼,才有可能发现孩子出人意料的才华。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一组海报。海报里,孩子身上那些伤人的话语,就像是难以愈合的疤痕。

“你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这些丑陋的伤痕,触目惊心。

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里说过: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生修养。

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在孩子犯错、迷茫、找不到方向的时候,父母温和的话语和耐心的倾听,才是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所谓的“打击教育”是不存在的,打击就是打击,打击就是暴力。

如果爱之深,那么就不需要“责之切”。

那些残忍的语言,只会阻碍爱的光辉。

孩子的世界原本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画笔。

若总是恶言恶语、雷霆之怒,就会倾覆孩子的心和世界;

只有父母克制、平和,才能给予孩子奔跑的勇气和爱的力量。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