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 正统的语言学界从来没有人认可这种说法。这种观点是少部分民间学者或者地方性的文史爱好者自己提出来的。 古汉语究竟是如何发音的?其实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语言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中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所以有很多学者认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阶段的古汉语发音是有显著差异。唐代的语音一般被划定在中古阶段。 那么粤语是否和唐代语音一脉相承?这种观点也是有失偏颇的。有人以粤语在读唐诗的时候更为押韵来证明这一点,实际上是以偏概全。方言当中保留了一定的古音是正常现象。这种情况在所有方言当中都存在,也包括北方方言。实际上,也有一些古音在粤方言当中没有保留下来,而在北方方言当中保留下来了。所以单纯一两个古音不能证明这一点。粤方言实际上是北方中原移民的汉语和原来两广地区当地土著语言融合的结果。粤方言的很多语言特色与东南亚,尤其是中南半岛地区的很多语言有相似之处,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判断,唐代人不可能以粤方言为官话。从唐代的史料来看,唐代的时候的官话是河洛方言,广东当时是蛮荒之地。六祖慧能是广东人,前往湖北黄梅,想拜入五祖弘忍门下。见第1面的时候,弘忍却直呼慧能为獦獠,不过惠能却表示獦獠也想做佛,求佛之心很坚定,这才打动了弘忍。獦獠是一种贬称,通俗的解释就是野猴子。这件事情出自六祖法宝传经。此书在唐代写成可见当时人对于广东地区的一种看法。如果把当时广东人的方言看为现在粤方言的前身,那么很显然至少这种方言在唐代的时候是没有官话地位的。唐宋之际,确实有不少北方汉人前往广东地区移民定居。这就是所谓客家人的由来。但是客家方言自成一体,一般情况下不被划入粤方言当中。所以从唐宋时期移民带来当时官话的这个思路来论证粤方言是唐代官话的可能性也是不存在的。 是否存在用古汉语语音来研读和教学古诗词的这种可能性呢?答案同样是不存在的。原因很简单,自元代北方方言发生重大变化之后,对之前的语音的情况就知之甚少了。以唐宋诗词为例,我们现在几乎不可能复原唐宋古音。连这个最基础的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后续的推广教学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少部分学者通过自身设想构建起了一套古汉语语音体系,这纯粹是一种个人爱好,从来没有得到语言学界的公认。现在在网上流传一些所谓的古汉语语音音频资料。其实是语言爱好者根据一些学者模拟发音制作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的历史上的古汉语言。作为娱乐可以,但不能当成严肃的学术资料。 最后,否定对粤方言的这种不切实际的设想,并不是否定粤方言的历史地位,而是否定地方沙文主义。方言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载体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方言开始受到通用语的强烈冲击。因此在粤方言通行地区,以方言教授古诗词并不是一件不可取的事情。但不能以古汉语语音的幌子来做这件事情,完全可以通过推广方言的形式来开展这一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