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普通人看来只不过是一个体检指标,也就是在发现“+”时会多留意一些。但对于肾病患者而言,尿蛋白就像挥之不去的梦魇,形影相随。 临床上,尿蛋白是导致尿毒症的一大独立因素,尿蛋白对肾功能的损伤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甚至很多时候患者也觉察不到,但确实一直在发生。 尿蛋白损伤近曲小管:当人体出现尿蛋白时,所漏出的蛋白质会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此时机体的溶酶体活性会被大量激活,提示蛋白引起溶酶体溢入小管细胞浆,造成细胞炎症反应,产生肾脏疤痕。 尿蛋白损伤系膜细胞:当肾病一再进展时,尿蛋白将在肾脏系膜区堆积,时间久了就会出现系膜细胞损伤、增生,发生肾小球硬化,对于肾功能会有极大的损耗。 尿蛋白导致细胞缺氧:虽然出现了漏蛋白的现象,但是机体还是在努力保持内环境平衡,重吸收部分流失的蛋白,而消耗蛋白质也同样需要能量供应,一来二去,肾小管细胞氧气将会减少,细胞因缺氧而出现损伤。 尿蛋白引发细胞增生:尿蛋白可以改变肾小球细胞的生长特性和蛋白基因表达,造成肾小球细胞增生,诱发细胞纤维化,导致肾功能衰竭速度加快。 从中也能看出,尿蛋白不仅最常见,而且对于肾功能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如何有效降蛋白,一直都是肾病临床治疗的首要任务: 一、及时进行蛋白质补充 这样的做法也不难理解,既然漏蛋白了,及时补充回来就是最直接的办法。适合尿蛋白情况轻微的患者,多以静脉点滴为主,一般无需住院。同时,饮食要注意优质低蛋白、低盐等。 二、普遍应用的疗法 当尿蛋白情况比较严重后,尤其是定量超过1g,此时临床上会普遍使用激素类药物降蛋白,同时兼顾使用降压药、保肾药(如金水宝)等药物,而一旦出现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将换成药效更强、副作用更大的免疫抑制剂。 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细胞的通透性,阻止蛋白漏出,暂时性消除细胞当中的炎症,减轻肾脏损伤。此疗法已临床应用多年,有经验的医生都能运用自如。 三、包括激素在内的综合疗法 当患者服用激素后,检查会发现尿蛋白指标明显下降,甚至实现转阴,此时患者哪怕当时身体还伴随有激素的副作用(如满月脸、水牛背等),同样觉得很欣慰。但事实上激素并没有完全消除尿蛋白产生的隐患,一旦患者停药或者不合理停减药物,尿蛋白经常反复。 在这里,我并不是在批判激素类药物本身,毕竟激素消除细胞炎症的功能还是可取的,但只是消除炎症远远不够,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决炎症产生的根源性问题。 研究发现,肾脏出现免疫炎症的本质原因在于机体大量毒素的沉积,造成肾脏功能性受损。所以,彻底降蛋白、避免反复发作首要任务是清除血液污染。 患者需要在服用激素类药物消炎的同时,利用中药疏经通络消除血液内免疫应激的炎症因子,巩固保持细胞内环境清洁,肾脏代谢功能和机体免疫力得以恢复。尿蛋白状况自行改善、消失,肾衰竭也将离你越来越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