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味瓯越|泽雅菜干的精制与妙用

 美好r5r48lew4e 2019-09-05

最近,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寻味瓯越》来到温州拍摄“瓯菜”记录片,温州市被选中的标志性菜品仅有10多道,其中有一道是泽雅纸农菜——“菜干田鱼”。

菜干,通名梅菜,在我国餐饮中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食材。然而,它又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食材,究其渊源,可追溯到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农耕文化时期。在众多的食材中,菜干有其特殊效能,上能为国宴酒席大餐主菜,下能为家常便饭百搭辅料。因此,在常用称谓中,它与猪肉同等享有“专用名词”地位:人们一提“肉”,通常就是指猪肉,而其他家畜动物肉都得冠上“个名”,如牛肉、羊肉、兔肉、鸡肉等;菜干其实是芥菜干,但“干菜族”中只要说“菜干”,人们一般都会知道是芥菜干,而其他菜干都得冠上“个名”,如球菜干、苦菜干、花菜干……

寻味瓯越|泽雅菜干的精制与妙用

孩提时,我就认识菜干,也帮妈妈制作过。成人后,我去过很多地方,也品尝过不少以菜干为主料或辅料的菜品、点心小吃。杭州的梅菜扣肉、绍兴的梅菜红烧肉、嘉兴的菜干蹄膀、温州的菜干肉丸、泽雅的菜干田鱼、永嘉的菜干麦饼、缙云的菜干烤饼、文成的菜干烧饼……这些菜品和点心各有特色,名符其实,有的甚至名扬海内外。我在温州解放路县前头吃到过文成菜干烧饼,在上海吃到过泽雅菜干田鱼,在荷兰吃到过杭州梅菜扣肉,在法国吃到过温州菜干肉丸。但是,一说到菜干,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泽雅的菜干,在我的《泽雅·纸农乡味》一书中就收录了很多与之有关的菜品和点心。几十年来,泽雅菜干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清香扑鼻、咸鲜落口、微酸沁心,蕴藏着古老田园文化的野韵。泽雅当地人对菜干的精制与妙用,那一份细致和巧思更是让人叫绝。

寻味瓯越|泽雅菜干的精制与妙用

我第一次吃到泽雅菜干菜品是在1962年的夏天。那时候,我刚从部队退役安置在温州市民政局工作,到泽雅调查因所谓“三年自然灾害”饥饿引起的“新三病”灾情。当时,泽雅的经济社会基本属于自然经济,靠天吃饭,加之浮夸风宣传,更是一片萧条,几乎整个泽雅山区没有饭店面摊之类的商业服务。

我的调查工作特点是一村一队地走,一家一户地访,一路上吃在农户、住在农户。农户自己都没有吃的,可想而知我的生活也困难。虽然我付钱交粮票,但也没多少用处,大家一起“穷过渡”吃“瓜菜代”,喝番薯干汤。一位泽雅亲戚看到我如此处境,就给了我一瓶(葡萄糖粉剂瓶)菜干咸腌大肠,一瓶烟熏溪鱼干,用来补给营养维持日常配饭。这两瓶补给菜对当时的我来说太珍贵了,特别是那菜干咸腌大肠不但清香爽口,更神奇的是天那么热,随身带了50余天味不变质不腐,真神菜也。其实这两瓶补给菜,份量并不多,按现在生活标准一天就可吃光。

由于当时境况,我只能尽量节省着用,很多时候只是吮吮而已,即便在农户家拿出来分享,他们也都是很有礼貌的不吃。我到泽雅五凤垟乡古耸村(生产队)第一站,住在一家五口的重灾户家里。吃饭时,该户小儿子已夹了我拿出来的“菜干咸腌大肠”,被他父亲眼睛一瞪又放下去了,弄得我实在为难,便叫孩子只管吃,但他还是不敢动筷。此情此景,我至今难忘。

寻味瓯越|泽雅菜干的精制与妙用

2010年,正是这道“菜干咸腌大肠”泽雅菜干纸农菜,孕育而且萌发了我进行泽雅食文化课题的调查研究。经过五年时间,我撰写的《泽雅·纸农乡味》在全国出版发行。

在调查中,我在泽雅当地的纸农菜发现了400多道以菜干为主料或辅料的菜品、点心。由于篇幅所限,我在书中仅选了比较典型的51道菜干菜品,主要包括菜干咸腌大肠、菜干咸腌头肉、菜干炒鸡蛋、溪虾烧菜干、菜干脚爪、菜干炒鳝鱼、菜干炒茄子、菜干炒螺丝、菜干炒小肠、菜干鸡、蹄膀烧菜干等。

同时,我也从大量菜干菜品的制作与使用中,发现了更深层次的奥秘原理及其文化内涵。泽雅菜干的制作和使用大致可概括为:成干——成料——成效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成干。

主要把握“三选”要领,即:

选菜:一般说,菜干是芥菜晒的。芥菜有很多种类,如弥陀芥菜、水心芥菜、山头芥菜,并非所有芥菜都可加工制作成菜干,泽雅人对菜干的选菜很讲究,只选山头芥菜。此种芥菜特点:叶少梗圆多肉,晒干率高,口感好,晒干后形美,更是耐晒耐藏。

选时:即选时令芥菜。生鲜成菜后一般分“三水”(每隔10天为一水)采摘(剥),“头水”嫩,宜鲜炒吃,但不宜晒干或腌制;“二水”不老不嫩,宜晒干;“三水”老了,菜身经盐后耐腌不酥化,宜腌制。

选日:即太阳猛的日子,达到一天成干的效果。对于选日,泽雅纸农很有经验,尤其家庭主妇。造纸有72道工序,分为外工序和内工序。外工序如砍竹、煮竹、捣涮,大都是男工在做;内工序如分纸、晒纸则一般由辅助劳力家庭主妇和老人做。其中,晒纸要“看日”,即预知“有太阳日子”。晒菜干和晒纸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选中日子才可定“今腌明晒”“早晒早收”,前后工序连接即可当日收成。这样晒成的菜干清香耐藏,而且省时省工。

第二环节:成料。此环节主要把握要领“三知”,即:

知香:生活中香韵种类很多,人们对各种香韵的感受有不同也有相同之处。菜干最大的特性是“以香夺人”,这种香味是一种自然的清香,而且充满一股田园野趣。这种清香只有菜干才有,柔和、清新,真是清香沁心,这种清香也是大部分人能够普遍接受的香韵。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食材中“香料”,正所谓“植物香料”。

知干:菜干,菜是本,干是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干,是菜干的生命线,菜干不干即亡,从选菜、选时、选日等环节的要求,即是始终保干。菜干从晒干至使用都要保持“干性”,可谓“至死不变”。

知效:菜干,无疑是食材,但是它并非仅仅是食材,它还有很多食材外的效能,即辅料、香料、腌料、防腐之效。“三知”是相互连接、相互结合的,只有三者相融才能发挥菜干的最大功效。

第三环节:成效.即会藏、会制、会用。

会藏:菜干最主要的特性就是“香”与“干”,两者相依相连。要想保持这两样特性在于“会藏”,不会藏,两者皆亡。菜干的贮藏要求与茶叶类似:隔离、密封、干燥,装陶瓷罐为宜。笔者曾经无意中发现一罐储藏了10多年的菜干,其味其香不变。我还作了一个试验,曾在2010年藏了一铁罐菜干,至今已九年,仍然无变。

会制:因为菜干有“四效”功能,会二次再加工很重要,通常做菜时要先制成“辅料”备用。菜干一般不是直接食用,“会制”其实就是指二次制作和加工。泽雅人对菜干的二次加工非常重视且细致,大体分五步走:一是不水发,稍泡去苦酸味、去乌色;二是洗后快速沥净;三是加酒、盐、糖、葱和拌;四是或焗或蒸;五是装盘待用。

会用:所谓会用,即是根据菜干的不同功效,严格区分不同的使用方法。

作香料:将“二次加工”的菜干辅入菜品之中,份量要适度,避免喧宾夺主,主要起调香调味的作用。菜干蒸溪鳗、菜干蒸石蛙、菜干蒸溪鱼、菜干炒溪螺这些菜品就是此种用法。

作腌料:把所需的菜干放入木桶里,将要腌制的食物如头肉、肥肠等蒸煮至八成熟,和着酒、盐埋在菜干桶里,上下皆铺有菜干。50多年前,我第一次吃的“咸腌肥肠”就是这种制法。

作馅料、辅料用:菜干作为麦饼、烤饼的馅料使用,这是很常见的作法,只需把“二次加工”的菜干作底加入特需配料即可。菜干作为菜肴的辅料使用,这只是常规操作。事实上,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和喜好,菜干在菜品中的主次地位也可以转化,有时还可以唱唱主角。

选中泽雅的“菜干田鱼”这一道泽雅纸农菜进行介绍,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组可谓慧眼识真知,经典纸农菜与纸山文化的完美结合,相信他们一定会给广大观众呈上一道雅俗共赏的“纸山文化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