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医案、验方、诊治经验集萃 1、一蹲下去一起来,眼冒金星,头晕目眩——补中益气汤。 2、妇人的肥料是当归,就是血。男人的肥料是党参、黄芪,就是气。男人以气为肥料,女人以血为肥料。 3、崩漏一病,向来难治,病人往往是虚实夹杂证最为多见,因此,我治疗此病多用芎归胶艾汤合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疗效甚佳。治愈了不少病人,此经验值得推广。 4、孙思邈讲:“万病丛生,年命横夭,皆由饮食之患。”有人狭隘地认为饮食营养不够,食物不够干净,才发病。这只是饮食养生的一小方面,冰山一角而已,还有更大方面,你有没有按时进餐?一日三餐,一生平安。你有没有七分饱?你有没有细嚼慢咽?你有没有远离生冷零食跟垃圾食物?饮食调好无恶疾。 5、过度疲劳会生病,过度安逸更会生病。 6、养生十六字诀:少荤多素、坚持徒步、劳逸适度、遇事不怒。 7、孙思邈:“德行日全,不求寿而寿自全;德行不全,纵服玉液金丹而不能将寿延。” 8、金铃子散:国医大师施今墨施老,临床上用此方体会,不论是肝、胆、脾、胃、心、腹疾患,只要症见气滞血瘀,兼有热象者,皆可服之。 9、《黄帝内经》讲:“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如何判断他邪气实还是精气虚呢?《脉法诀窍》讲:“有力无力辨虚实。”按下应指有力为实,按下软弱没劲为虚。 10、老年人长期便秘,泻药都泻不动了。这是正虚不运药。一用补药,补中益气汤,反而大便顺畅。真是一正驱百邪。排便靠的是正气,而不是泻药。 11、阴阳偏盛百病生。《黄帝内经》讲:“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吃煎炸烧烤忘了喝水,脸上就长疮,眼目就发红。这叫阳胜则热,热毒成疮。一用黄连上清片或三黄片,吃一两次,泻热解毒,疮去病除。那些脾气大、身体差,鞭炮性子,一点就爆,碰到事情急躁烦的人群,无一不是犯了阳盛则热的中医戒条。这些阳亢热火众生,几乎都适合服食莲子心茶,或大黄薄荷水。 12、阴盛则寒。吃冰冻饮料、生冷瓜果,吃久以后,小肚子会凉,手脚不温。弄点姜枣茶或附子理中丸,一散掉阴寒,肚子就春暖,手脚脸蛋就花开。那些笑不出来,皮笑肉不笑,人体僵硬冷漠的,讲话让人寒心的,没有不是犯了阴盛则寒这条戒条。所以,几乎阴寒众生的他们都适合桂枝汤、姜枣茶,或理中丸。 13、阴损及阳。人大汗后,会疲累不想动,服生脉饮,人就有力了。人献血、抽血后,会怕冷,服姜枣茶就暖回来了。人拉肚子频繁后,肛门脱垂站不起来,服补中益气汤,就有力站了。人邪淫伤精、房劳过度后,晨起会打喷嚏,吹阵风就反应剧烈,服玉屏风散就好了。这都是阴性物质流失,拖累到阳气生化不足的现象。故曰:“无阴则阳无以生。”就是说没有阴水,阳动的鱼儿怎么存活得了? 14、阳损及阴。阳气虚损,阴液反而生化不了,这叫“无阳则阴无以化。”如同我治肝硬化腹水,肚子鼓胀,口却干燥,喝的水都留在肚子里,蒸化不到口腔上面去。一用艾灸关元、命门,加口含姜丸,小便量大,气液蒸腾,口舌反而滋润。 15、阴阳严重失调,会出现阴阳格拒,或阴阳亡失,最后像《黄帝内经》讲的:阴阳离绝,精气乃绝,生命终止。所以用参附汤,可以救亡阳,大汗淋漓,手足冰冷;用生脉饮可以救亡阴,喘咳烦躁,手脚颤动。 16、凡是小腹部诸疾,皆可取三阴交。 17、男用阳起石,女用紫石英。子宫有沉寒痼冷,非紫石英不能破。女用旱莲草,男用桑椹子。 18、凡是腰肌劳损,承载不了上身者,此皆是腰肾力量不足,以肾着汤加内壮五宝(黄芪、甘草、牛大力、枸杞子、龙眼肉)便能壮其气力。 19、凡是喝水以后,感觉胸腹都有水声晃动,引起头晕目眩、尿频多。以白术加泽泻,能将其气化至膀胱,排出体外。 20、凡是老年人吹风就冷,关节就疼痛的,肾着汤内要重用干姜,为其祛寒定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