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汕尾海陆美文—龙舌埔断想

 swkby 2019-09-05

仲夏的龙舌埔,绿树成荫,芳草茵茵,鸟语清脆;龙津溪水奔腾不息,流淌至此划出弧形,在湛蓝的天空下来个漂亮的转身,婆娑的波光里跳荡着岁月的沧桑。

汕尾海陆美文—龙舌埔断想

海丰有一首民谣这样唱: “咚呀咚,田仔骂田公;田仔做到死,田公吃白米”。这就道出了农民们有得做,无得吃的窘境。1922年11月的一天,彭湃抱着一大堆田契,毅然来到龙舌埔戏台,在大庭广众面前,亲手烧毁田契,现场的人们振臂欢呼,群情激昂。熊熊的火焰照亮农民们的眼睛,温暖着他们的心窝。大地主家庭出身的彭湃,赤山约一带的农民多租用他家的田地,有”鸦飞不过田亩“的说法。可是,彭湃认为革命必须从自家开始,无私无畏,以务实的行动,践行着敢为人先的精神。伫立在海丰县城龙舌埔广场的“彭湃烧田契”浮雕前,我凝视着一大堆田契在焰火燃烧中变得灰飞烟灭,凝视着喜形于色的围观农民,禁不住遐想翩翩:是呵,彭湃瘦削的外表下包含着一颗多么伟大刚烈而超然的心啊!

汕尾海陆美文—龙舌埔断想

生命中有了理想,就有了动力,一个人的思想亦就有了灵魂。早在1917年,彭湃宁愿抛弃舒适优渥的生活,东渡日本留学。面对浩瀚的大海,彭湃铁铸一样,凝望大海的胸膛在怎样起伏,倾听大海在怎样呼吸;可他却内心如焚,思潮翻滚,探索着救民救国的真理。当“五四”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时,彭湃更是悲恨交加,忍痛咬破手指,用鲜血在一幅白绢上写下“毋忘国耻”,寄回海丰学生联合会。当时,彭湃深切地感到“生做中国人的唯一责任是救国”,认为“中国是农民占多数,中国的革命要依靠农民”。

汕尾海陆美文—龙舌埔断想

在龙舌埔广场上缓步慢行,我仰望蓝天上飘浮着朵朵白云,呼吸着不染粉尘的清新空气。毕竟,汕尾的雾霾天极少,空气质量居广东省前三名,曾经荣获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基地。龙舌埔广场的另一个角落是“六人农会”雕塑。1922年7月29日,彭湃将志同道合的青年农民张妈安、林沛、林焕、李老四、李思贤请到家里得趣书室,研究成立“六人农会”。这是中国农运史上第一个新型的农会组织。瞧,眼前的“六人农会”雕像:有人赤身裸背,凝神聆听;有人昂首端坐,手执烟斗;有人肃然站立,腰板挺直,尖顶竹笠还挨着板凳哩!尤其是彭湃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睿智,砥砺中露锋芒见风骨。条形桌上的一盏煤油灯,就好像在灼灼跃动,陪伴着“六人农会”救贫济困的理想和信念,陪伴着他们谈笑风生,探索农民解放奋斗到底的目标,夜复一夜地照亮了农民们的心灵。

汕尾海陆美文—龙舌埔断想

咫尺跟前,隔邻二十几步远就有一栋中西合璧二层楼房,白墙红瓦,古朴凝重,那就是彭湃故居。1896年10月22日,“农民大王”彭湃就在此呱呱诞生,演绎出“生当为人杰”的英雄壮举。轻轻走近故居,幽静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参观完彭湃的卧室,眠床桌柜依旧,其刚毅的音容笑貌仿佛浮现在眼前。顺着木梯,登临二楼,楼板加铺花砖,前廊仿西式建筑,整座故居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哈哈,我发现彭湃故居是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曾经有过藏龙卧虎的辉煌历史。1925年2月廿七日,革命东征军克复海丰后,彭湃和周恩来、东征军顾问鲍罗廷、加仑将军等于此召开会议。彭湃以宽阔的胸襟,包容的思想,博采众长,因地制宜,研究确定海丰今后的工作方针。境由心造,有了理想和目标,就会有积极阳光的人生态度。彭湃毅然选择了充满艰难风险的革命道路,选择了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甚至不惜牺牲年仅三十三岁的生命。用他曾经的话说:“人各有志,岂以利禄易之”。屡挫屡勇,彭湃率领海陆丰农民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最终迎来革命的胜利。历史应该铭记这一刻——1927年12月1日,海丰人民在红场举行五万多人参加庆祝的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当彭湃代表中共中央祝贺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时,热闹的会场像大海一样欢腾起来,全中国轰动了,甚至世界都轰动了。

汕尾海陆美文—龙舌埔断想

龙舌埔,见证了彭湃和他的战友们在烽火硝烟中一段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龙舌埔,一个富有特殊意义的文化广场,给子孙后代演绎出敢为人先的精神。这是精神恰恰是汕尾精神的最好诠释之一,它将激励我们奋发进取,在各行各业争当排头兵,让自己的人生在事业发展中实现价值,在国家的进步中得到升华。

(文/吕满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