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拥有“四宝”的红色庄厝村传奇

 6830云云 2021-08-24

研讨会现场:

踊跃发言:

窗外旁听:

庄厝村召开红色研讨会

一个拥有“兵工厂”的特殊村庄

     秋阳如虎,一点不假。922日,汕尾市红色文化协会、城区和海丰两地文友(包括汕尾职院大学生)一行近50多人顶着烈日,来到海丰可塘镇红色庄厝村参观该村革命遗址,和参加在该村“郭子仪纪念馆”召开的“红色罗山约殊荣庄厝村研讨会”,为继承红色精神、弘扬红色文化而努力挖掘、梳理该村过去那一段具有特殊意义的红色革命经历,以更好地教育后一代。

      当天,锣鼓喧天。以罗山拳称著的庄厝村一展舞狮的技艺,迎接到村里调研红色文化、寻访革命足迹的客人。市红色文化协会、城区和海丰两地文友参观了该村的“兵工厂”遗迹、农会旧址、罗山公爷宫、烈士故居等。边走边看边听,当大家了解到该村为了响应农运领袖彭湃的号召,支持武装农民,在大革命时期,该村冒着危险,毫不犹豫地在村里面秘密建立了“兵工厂”,为海陆丰的武装斗争提供了武器,该“兵工厂”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最后被国民党围村、屠杀而英勇不屈的壮举,深深地震憾了。同时该村出了两位中共东江特委委员郭得二和郭保,这两人都是彭湃的亲密战友。

  会上,大家就该村的红色文化,特别对“兵工厂”的设立、如何运作,至遭国民党摧毁,展开了讨论。其中,好几位老人作了回忆和讲述。一位老人说,该村建兵工厂的事实,有烈士郭保的儿子郭兴写的记录材料。郭兴出生于1923年,他从小听母亲庄氏说父亲的英雄事迹和兵工厂的事长大的。但他在“文革”时因为父亲与彭湃的关系而受株连,不仅被免职还下放去劳动。郭兴曾经在2007年向政府申请恢复“兵工厂”遗址的事,并得到政府的认可(看附图)。但受到儿子的劝说,问他申报来做什么,如果日后又据此把你说成是右派呢?结果此事就不了了之。郭兴于2016年去世,享年96岁。

   村里还有一位90多岁的郭水判本来要参加研讨会的,却因当天身体突然有点不适而不能前来参加。因为他父亲也是参加兵工厂建设的赤卫队员,后因多次遭国民党追捕,逃往香港而至今没了音讯,郭水判也是从小听母亲讲父亲与兵工厂的故事长大的。

  接着发言的城区作协主席赖杉昌说,该村是有点名的武术之乡,他曾听家乡捷胜老人说,彭湃与战友李劳工在闲暇之除,曾进行比武,结果李劳工打输了,便笑问彭湃的功夫是从哪里学来的,彭湃答道,有向罗山拳的师傅学过,由此也可见彭湃当年选择罗山当革命据点是有考虑的。

  汕尾市红色文化协会会长彭丹在研讨会上说的,以前只知道中洞有“兵工厂”。原来,我们这里早也有的,只是没有宣传挖掘,被埋没了。今天,听了大家的发言,感到该村的红色文化有特殊的一面,值得我们去大力宣传、挖掘,其中不少感人的细节,也可以写成故事或剧本,拍成微电影,更是弘扬红色精神、挖掘海陆丰红色文化的一种宣传渠道。同时,我们要利用该村丰厚的人文、地理、革命传统等优势资源,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继续了解:

会后总结:

附:

  拥有“四宝”的红色庄厝村传奇

      海丰可塘镇罗山庄厝乡坐落于黄江流域和东溪流域之间,距324国约800米。该村自古至今水陆两便利,又是平原地带,土地肥沃好耕作,早在唐宋时代已有人群在此定居、繁衍生息,形成了岭东驿道必经之地罗山庄厝乡。古驿道贯穿于庄厝乡后面,并设有罗山驿站。 

    该村过去文武双全,人才辈出,成为罗山约的中心乡,而拥有许多宝贵的资源和富于传奇的色彩。其中最出名的就有“四宝”,一曰,来历很有趣的庄厝乡不姓庄却全部都姓郭的人文历史,二曰,灵声享誉海陆惠的罗山公爷宫,三曰,闻名海内外的罗山拳,四曰,勇为革命的庄厝乡在农民运动中倾力建造了第一个“子弹厂”,拥有两位中共东江特委委员郭得二和郭保,以及多位烈士,他们用鲜血谱写了该村光荣的红色革命历史。

      郭公缘定庄厝乡

    据说,该村在很久以前是姓苏的人居住。那时,也不一定就叫庄厝乡。到了明朝成化年庄姓的开始在此落脚,至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该村85岁高龄的村民德万率其四子十三孙陆续迁出庄厝乡到海城笃志围开基,直到解放后庄姓全部迁出庄厝乡。

德万一家还未迁出之时,即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居住在陶河郭厝埔郭冲岳子来庄厝乡,在经过德万这一大户人家时,刚好起了大雨,庄德万便请郭冲岳进屋避雨。由于庄德万家势殷实,常年养有一位地理先生,该先生一见郭冲岳,马上起身倒茶端给郭冲岳,主人庄德万见此情况好生奇怪,因先生少有如此热情款待客人况且只是一位放鸭哥而已。雨停客出,主人才问先生:平时家里来客人没见你这么热情,今天见到这位放鸭哥为何如此?”先生对庄公说:你不要小看这位放鸭哥,他日后必定大有发展,儿孙满堂,后代必定文武双全,请把你家的公主许配给他”。于是,郭冲岳娶了庄氏姑娘,并在庄厝乡寄居放鸭,鸭棚在庄公房屋右前边晚上母鸭入棚生蛋,一百只母鸭,第二天能生出一百二粒鸭蛋。于是,这位放鸭哥认为此地应是风水宝地,便在此建屋定居。

后来,不出地理先生所料,郭冲岳生有三子、三子生十八个孙子,儿孙满堂,其后代遍布各地,罗山庄厝乡郭氏逐浙发展成当地望族。在十八个孙子当有人中过进士,有人中过贡生,出现了父子登科,父亲中武举人,儿子获文举人的史实。而他最小的孙子郭转,更成了海陆丰一代武术宗师,为罗山拳的创始人

郭冲岳成为了郭氏在庄厝乡基祖,又他为人厚道,牢记与庄氏的姻亲关系,没有更改村名,一直延用庄厝乡作为村名至今

人神共构好传奇

据说很灵验的“罗山公爷宫”(俗称罗山公爷)传说与宋末皇帝、兵将、当地村姑等的“情缘”,共构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人神之故事,不仅为当地的人文地理附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又为其悠久的历史添上一笔浓厚的传奇色彩,不断吸引着人们去了解。

该公爷宫,位庄厝乡东北侧,螺山西南方,所处的位置相传为“车地”,中间突起、两边低,是海丰大障山“龙脉”潜过的地方。大嶂山的“落龙”蜿蜒百转,经过陈厝陂延伸到罗山公爷宫,再向西南折向鹿境金龙山,又东奔大湖高螺山结穴。

村民说,在漫长的历史迁徙中,先民带来了多样的精神崇拜,不知何时,“公王爷”的香火传入了罗山。后传,南宋皇帝宋帝被元兵追杀,经过罗山公爷(当时罗山公爷是一座小型的社头神),因无路过逃,见到一座结满蜘蛛网的小庙,便逃进躲避,人一进去蜘蛛网马上又结成原型,元兵追杀经过没发现可疑,就往前继续追赶。后因皇帝逃过劫难,便派朝廷命官带圣旨封罗山公爷为护国公王并重赏扩建罗山公爷。庙里有对联为证:“护国功高齐五岳,庇民泽厚颂三山。”。朝廷命官封完圣旨后返回,因洪水大发,在经过罗山木桥时溺水身亡,为了纪念朝廷命官,当地把他奉在公爷庙里,当指挥老爷敬祀。

罗山公爷左边摆着一尊刘奶夫人,她的来历也甚为有趣:据传,当时罗山公爷的香火很旺,附近村民刘氏姑嫂二人前往拜公爷,小姑见到公爷的神像后,对嫂子说:“公爷公好帅气哦”,嫂子听了便开玩笑说:“那你就嫁给他呗”。

当刘氏姑嫂二人拜完回家时,刘姑的肚子却突然发痛,不久便离开人世,被化摄到公爷宫正殿成为公王夫人。传说每逢年节,刘氏门上都挂有礼物。这家人为了验证是否有人来过,有一年的春节初二,便在门口铺上草灰,第二天果然看见有靴印,但之后逢年过节,门上再也没有礼物了。

而海陆惠沿海一带普遍崇拜神明,在旧时民间以灵显而论的就有“一玄山、二伯妈、三大德、四公爷”之说。玄山:指陆丰县碣石玄武山的元山寺;伯妈:有说“盘妈”,指惠东县盐州妈祖庙;大德指海丰县大湖大德妈祖。据《海丰县清乾隆志·坛庙》载:“公爷宫,一在罗山,一在梅陇”。

约于清代上叶,罗山公爷宫成为海丰县石塘都罗山约48乡敬拜的共同社神。信众来自四面八方,公爷宫前有一块草埔叫做公爷埔,每天公爷埔都挤满了前来祀拜公爷的信众,在这些信众当中当属公平墟及以北信众最多。在文革之前,每逢公爷公二月廿五诞辰,罗山约48乡按姓氏都会备齐猪头、五生等祀品来还谢并赠送大戏一台。罗山约竹苞乡和洋角洲三年一次的建瞧,大锣大鼓,场面非常壮观请罗山公爷、刘奶夫人、指挥爷出巡,到村里进行监瞧,此风俗延续到现在。

                       一脉相承罗山拳

  郭转生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20)。他有堂兄弟十八位,排行最小。郭转自幼性情好动活跃,且身材魁梧、臂力过人。他为人正义,又喜抱不平。雍正时期,社会治安动乱,老百姓的安全常遭威胁,郭转嫉恶如仇,立志维护家乡安全又酷爱武术。于是,当时21岁的郭转,不怕艰难险阻,前往福建莆田县南少林寺拜师学拳,被至善禅师收为少林俗家弟子。期间,他日以继夜地苦练,五年后,掌握了一身武艺的郭转回乡探亲。

途经陆丰,行至乌坎渡口时,因回家心切,嫌河中船行驶太慢,不禁在河边腾空飞跃船中,获众人大赞。却巧遇一武林高手,其轻功和武力都比郭转厉害多了。此时,郭转才知一山过了一山高,一时使他脸红了,于是虚心向高手请教。探亲之后也使他决心重返少林寺深造。在至善禅师的精心教导下,郭转更加勤学苦练,其武功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特别是手法、腿法,上中下三盘动作迅速勇猛,手法严密紧奏,腿法连贯虚实难测,拳打八面、腿踢四方,拳法灵活敏捷,变化自如。

郭转回到庄厝乡后,远近闻名的登门请教,他在海丰多处设馆传徒,弘扬南少林武术、创立“义兴堂”跌打医馆,以教拳行医度生涯,教出了无数南拳高徒,为南少林拳术的发展与传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影响。同时,医好了无数疾患病者,声誉远近闻名。二百二十多年来,传播于海丰、陆丰、汕尾、惠州、港澳及东南亚等地。
  清初,因南少林是反清复明的基地,但清王朝大破少林寺后,寺僧和俗家弟子逃散各地,清廷为斩草除根,特派武林高手“红眉道人”率众武士追寻到海丰,欲一网打尽郭转等少林俗家弟子。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秋,红眉道人故意寻衅滋事、设圈套引发与郭转一决雌雄,并约定一日在汕尾关爷宫戏台比武,由当地官员作公证人立下“生死状”。在比武开始交战了十几回合之时,红眉心知敌不过郭转,便心生毒计向公证员提出暂停午息,转公自知那是缓兵之计。谁红眉在两小手臂上暗藏剧毒,一心想打死郭转。接下来的几个回合,红眉一样不是其对手,但郭转每招都是点到为止,不想要他的生命,可红眉道人却步步硬逼着郭转,在忍无可忍之下,郭转便使出南少林绝招“右脚飞燕”直取对方左腮,红眉道人却用右手上暗藏有剧毒的三角手扣,挡住郭转的右胫腿,郭转忍痛随即猛飞“左脚飞燕”,横扫红眉右腮,霹雳一声红眉道人被击中的右嘴颊裂开,直飞台下,血如涌泉,立即毙命。郭转忍着剧痛走下台,此时,被浸毒暗器击伤的右胫腿,顿时肿了起来,被众人抬回家中医治。但由于毒药入浸攻心,伤处部位一直红肿腐烂,延续了四个月后,无力回天,一代武术宗师就这样逝世了,享年七十岁。

自郭转师创拳以来,罗山派众多传承者相继在内陆及海外设所、立堂、创会,发展弘扬罗山武术至今,为汕尾“非物质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红色历史有殊荣

    1922年秋,彭湃同志选择到人流效多的罗山公爷宫宣讲革命真理,经过彭湃同志多次宣传,附近农民对革命有了认识,并得到了罗山庄厝乡进步青年的响应,他们邀请彭湃到庄厝乡郭氏祠堂坐聊,还发动全体村民到祠堂听彭湃同志进行演讲,村民们听后受到启发,有了反抗精神,纷纷报名参加农会,当时全村共有300余人,结果报名参加农会的近120人,占了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1922年冬,发展到罗山约10多个村,295户,1770人参加农会并成立罗山约农会,声势浩大。当时的罗山约,辖有48乡。

    由于罗山的每次农会领导及骨干都在庄厝乡郭氏祠堂召开会议,很多重大决策都在此产生,如组织、开展打土豪、减租减息等革命运动。后来罗山约相继成立了赤卫队、妇女解放协会、童子团等革命组织,也在此址办公。因此,罗山庄厝乡郭氏祠堂实质上就是罗山约农会旧址。罗山约农会是海丰当时12个最早成立的农会之一。

     该村村民郭国荣说,史料记载,1923815日,因洪涝灾害,农业失收。彭湃召集海丰县农民代表大会,要求减租,触及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次日,海丰县署出动军警200余人围攻总农会,被捕农会领导20多人,农会被取缔。史称这次事件为“七五农潮”。从此,彭湃认识到枪杆子里面才能出政权。1923年底,彭湃秘密主持召开海丰总农会会议,决定创建兵工厂,经讨论,大家认为罗山庄厝村不仅群众基础好而且多数人身怀武功,防御能力强,又距离县城不远不近,适合建造子弹厂。因此,于1924年春,子弹厂便选择建在庄厝村郭保(1928年在赤石被敌人杀害)家的三间房屋里。成立后,便组织人员寻找鸟硝、硫磺、铜等材料,村民们积极响应,纷纷献出家中仅有的铜锣、铜盆、铜盘等器皿。在技术人员和农会成员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奋斗,终于制造成功并打响了第一颗子弹,在大革命时期为海丰县武装斗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国民党闻知庄厝村一带革命活动频繁,便在该村后螺山顶建筑了一炮楼,监视这村庄一带的革命活动,而兵工厂在这白色恐怖的环境中仍坚持秘密生产。终于,在1928年农历214日早,国民党反动军队把该村围得水泄不通、进行了围抄。全村有46人被捕,现场牺牲三人。后经多方努力营救,大部分人获释。但郭花,郭野,郭佛等人被捕后,遭到敌人的残酷迫供,承受酷刑,三位革命党人却视死而归,绝不屈服,最后壮烈牺牲。

    1928年农历818日,第九区赤卫队长郭得二组织赤卫队成员郭牢印、郭爪和第九区赤卫队其他乡成员在可塘墟茂盛楼(解放后改为红楼)秘密召开营救被捕的革命同志时,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军队四面包围了茂盛楼,在敌我双方激烈的战斗中,郭得二、郭牢印、郭爪光荣牺牲。

     郭得二牺牲前曾写下气壮山河、献身取义的诗篇:“革命救黎民,出生又入死。身死何所惜,但求漫天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