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抖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昵称63245147 2019-09-05

摘要: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手抖,很多疾病都是引发手抖的原因,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应该积极寻找病因,对症下药,早日康复。   正常情况下,手部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如: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等神经来支配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在神经的支配下,手完成运动与感知。手抖主要是由于大脑涉及运动协调功能的区域受到一定的损伤。

   那么,常见的引起手抖的原因有哪些呢?

   1.生理性手抖

   生理性手抖抖动的幅度小而且速度快,多在静止时出现,是一种细小的、快速的、无规律的抖动。生理性手抖经常发生在精神紧张、恐惧、情绪激动、剧痛以及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症状也随之消失。换句话说,生理性手抖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系统症状。

   2.病理性手抖

   病理性手抖,医学上称“震颤”。它是指手的不随意的颤动,常为永久性的,主要分为静止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两种类型。

   (1)静止性震颤

   静止性震颤指在清醒安静状态下,肢体出现一系列不随意的、有规律的震动。这种震颤,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属于病理性震颤。常见于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

   ①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特指因黑质纹状体变性、脑内多巴胺显著减少而引起的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步态障碍及运动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此病积极治疗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的进程。

null

   ②肝豆状核变性: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以铜代谢障碍引起的肝硬化、基底节损害为主的脑变性疾病为特点。由于损伤了基底节,肝豆状核变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手抖的症状。

   (2)动作性震颤 

   震颤在静止时很轻微或不发生,当写字、持物或执行精巧动作时引发震颤,常见于特发性震颤,又称为家族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目前本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是外周肌梭传入和中枢自律性振荡器共同作用引起。

   (3)意向性震颤

   意向性性震颤,常见于小脑损伤的病人,是指小脑损伤的病人在随意运动时出现障碍。表现为:运动过度或不足、方向偏移和运动不稳等。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例,由于小脑或与小脑有关的神经结构病变,引发协调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手抖的症状。

   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甲亢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则可能出现手抖的症状。

   因此,发觉自己有手抖现象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