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A 咳嗽 咽喉部 A1.咳嗽基础方: 酒黄芩 黄连 干姜 半夏 枳壳 郁金 莱菔子(冬天用)或陈皮(夏天用)细辛 清开灵调 贴双肺腧 喘加: 荔枝核 僵蚕 橘核 早上咳嗽重:鱼腥草 午后咳嗽重: 黄柏 知母 晚上咳嗽重:柴胡 五倍子 干咳: 石膏 知母 风寒:麻黄 桂枝 风热: 桑叶 菊花 沙哑:蝉蜕 A2.火咳(干咳)扁桃体红肿: 釜底抽薪(吴茱萸5 大黄3 胆南星5 胡黄连3 )米醋调贴双涌泉 不发热不用7味釜底抽薪 A3.咳嗽痰盛: 荆芥 紫苑 桃仁 杏仁 栀子 橘红 桔梗 清开灵调 贴檀中穴 喘加: 荔枝核 僵蚕 橘核 早上咳嗽重:鱼腥草 午后咳嗽重: 黄柏 知母 晚上咳嗽重:柴胡 五倍子 干咳: 石膏 知母 风寒:麻黄 桂枝 风热: 桑叶 菊花 沙哑:蝉蜕 A4.咳嗽、有痰、咽疼、肿: 酒黄芩 黄连 桔梗 双花 瓜蒌 杏仁 贝母 甘草片 石膏 细辛 清开灵调 贴天突可两贴左右嗓子贴 荆芥 紫苑 桃仁 杏仁 栀子 橘红 陈皮 清开灵调 贴檀中穴 A5.过敏性咳嗽(咳吐): 白术 防风 酒黄芩 桔梗 枳实 莱菔子 杏仁 甘草片清开灵调 贴天突 莱菔子 鸡内金 厚朴 大黄 芒硝 温水调 贴肚脐 A6.伤食咳: 保和丸 温水化开 贴肚脐 (不爱吃饭,黄舌,便臭,口臭如酸奶味) A7.脾虚咳: 参苓白术散成品贴肚脐 或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山药 莲子 白扁豆 薏苡仁 砂 仁 桔梗(每天咳嗽几声 时间长 舌胖嫩 舌胖大 舌质淡 舌苔白)
A8.嗓子痛: 双花 黄连 细辛 薄荷 桔梗 解毒片 冰片(少许)清开灵调 贴天突或嗓子左右各一贴效果快 A9.嗓子红、疼、咳嗽: 黄芩 双花 柴胡 杏仁 桔梗 半夏 麻黄 清开灵调 贴天突 A10.小儿化扁、高热: 大黄 芒硝 双花 败酱草 杏仁 橘红 牛黄解毒片 清开灵调 贴天突(发热+ 釜A 咳嗽 咽喉部 A1.咳嗽基础方: 酒黄芩 黄连 干姜 半夏 枳壳 郁金 莱菔子(冬天用)或陈皮(夏天用)细辛 清开灵调 贴双肺腧 喘加: 荔枝核 僵蚕 橘核 早上咳嗽重:鱼腥草 午后咳嗽重: 黄柏 知母 晚上咳嗽重:柴胡 五倍子 干咳: 石膏 知母 风寒:麻黄 桂枝 风热: 桑叶 菊花 沙哑:蝉蜕 A2.火咳(干咳)扁桃体红肿: 釜底抽薪(吴茱萸5 大黄3 胆南星5 胡黄连3 )米醋调贴双涌泉 不发热不用7味釜底抽薪 A3.咳嗽痰盛: 荆芥 紫苑 桃仁 杏仁 栀子 橘红 桔梗 清开灵调 贴檀中穴 喘加: 荔枝核 僵蚕 橘核 早上咳嗽重:鱼腥草 午后咳嗽重: 黄柏 知母 晚上咳嗽重:柴胡 五倍子 干咳: 石膏 知母 风寒:麻黄 桂枝 风热: 桑叶 菊花 沙哑:蝉蜕 A4.咳嗽、有痰、咽疼、肿: 酒黄芩 黄连 桔梗 双花 瓜蒌 杏仁 贝母 甘草片 石膏 细辛 清开灵调 贴天突可两贴左右嗓子贴 荆芥 紫苑 桃仁 杏仁 栀子 橘红 陈皮 清开灵调 贴檀中穴 A5.过敏性咳嗽(咳吐): 白术 防风 酒黄芩 桔梗 枳实 莱菔子 杏仁 甘草片清开灵调 贴天突 莱菔子 鸡内金 厚朴 大黄 芒硝 温水调 贴肚脐 A6.伤食咳: 保和丸 温水化开 贴肚脐 (不爱吃饭,黄舌,便臭,口臭如酸奶味) A7.脾虚咳: 参苓白术散成品贴肚脐 或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山药 莲子 白扁豆 薏苡仁 砂 仁 桔梗(每天咳嗽几声 时间长 舌胖嫩 舌胖大 舌质淡 舌苔白)
A8.嗓子痛: 双花 黄连 细辛 薄荷 桔梗 解毒片 冰片(少许)清开灵调 贴天突或嗓子左右各一贴效果快 A9.嗓子红、疼、咳嗽: 黄芩 双花 柴胡 杏仁 桔梗 半夏 麻黄 清开灵调 贴天突 A10.小儿化扁、高热: 大黄 芒硝 双花 败酱草 杏仁 橘红 牛黄解毒片 清开灵调 贴天突(发热+ 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吴茱萸5 大黄3 胆南星5 胡黄连3 牛膝1 栀子1 冰片)米醋调 贴双涌泉
A12.扁桃体炎: 芒硝0.5 石膏0.5 白芷0.2 冰片0.2 贝母0.3 清开灵调 贴天突或双天容穴 A13.扁桃体肿大: 大黄 黄连 黄芩 芒硝 冰片少许 安痛定或柴胡(发热)调 贴天突 A14.化脓性扁桃体炎: 大黄 芒硝 双花 败酱草 杏仁 橘红 牛黄解毒片 茯苓 清开灵调 贴天容穴(下 颌角后,胸锁乳突肌前缘。对称贴)或者天突。 A15.咽炎方: 紫苏梗 桔梗 莱菔子 赤石脂 郁金 蒲公英 牛蒡子 丹参 瓜蒌 清开灵调贴天突 A16.干、有异物感: 紫金锭2 三七1 米醋调 贴喉结上凹陷处 吴茱萸 生附子 米醋调贴双涌泉 A17.慢性咽炎方: 大黄 芒硝 细辛 薄荷 冰片少许 牛黄解毒片 清开灵调贴喉结上凹陷处或天突 B 肺 部 B1.哮喘方: 1: 酒黄芩 黄连 干姜 半夏 杏仁 陈皮 贝母 僵蚕 荔枝核 郁金 清开灵调 贴双肺腧 咳重+氨茶碱 2:赤芍 红花 川芎 白芷 黄连 丹参 米醋调 贴谭中 B2.肺炎方: 酒黄芩 黄连 杏仁 五倍子 干姜 半夏 细辛 枳壳 郁金 清开灵调 双肺腧 B3.小儿肺炎 : 干姜 半夏 郁金 栀子 陈皮 桔梗 清开灵调 贴天突和天柱穴(背部第三胸椎,双肺腧中间) B4.支气管(喘): 酒黄芩 黄连 干姜 半夏 枳壳 郁金 莱菔子(冬天用)或陈皮(夏天用)细辛 五 倍子 荔枝核 氨茶碱 甘草片 清开灵调 贴双肺腧 B5.支气管●肺炎(咳嗽、黄涕、痰鸣音) 1:酒黄芩 黄连 干姜 半夏 五倍子 杏仁 细辛 僵蚕 荔枝核 枳壳 郁金 清开灵调 贴双肺腧 2:荆芥 紫苑 桃仁 杏仁 栀子 橘红 陈皮 清开灵调 贴谭中 发热加 3:釜底抽薪(吴茱萸5 大黄3 胆南星5 胡黄连3 牛膝1 栀子1 冰片少许) 米醋调 贴双涌泉 B6.支原体●肺炎(共3贴 同用一二方 发热另加釜底抽薪): 1.荆芥 紫苑 五倍子 莱菔子 酒黄芩 黄连 桔梗 杏仁 清开灵调 贴双肺腧(如右肺无病症,可左肺肺腧+左肺听诊病症处) 上午咳加:桑白皮 双花 鱼腥草 各等份 +甘草片2片 2.酒黄芩,黄连,干姜,枳壳,莱菔子,郁金清开灵调 贴胸骨角或者檀中穴 B7.寒咳 二陈汤:半夏 橘红 茯苓 甘草 促透液调贴神阙 A 方 :麻黄 杏仁 桂枝 甘草 B 方 :旋复花 甘草 白芍 桂枝 杏仁 白前 促透液调贴华盖 C 方 : 麻黄 芍药 干姜 桂枝 半夏 细辛 甘草 五味子 促透液调贴谭中穴或双肺腧(此方为小青龙汤) B8.热咳 A 方 :麻黄 杏仁 桑白皮 款冬花 葶苈子 清开灵调贴大椎穴 B 方 :五味子 石菖蒲 厚朴 瓜蒌 清开灵调贴神阙 C 方 : 麻黄 杏仁 甘草 地龙 鱼腥草 清开灵调贴谭中穴或双肺腧 B9.热喘有痰鸣音咳不出 二陈汤加胆南星加瓜蒌贴脐 B10.咳重无痰 前胡 白前 浙贝 桔梗 杏仁 贴华盖(咳嗽重没上来痰时用) B11.梅核气 半夏 厚朴 茯苓 苏叶 C 感冒 流涕 C1.感冒基础方: 麻黄 桂枝 干姜 白芷 薄荷 促透液+姜汁或白酒调 贴肚脐 鼻噻流涕+苍耳 细辛 咳嗽+贝母 杏仁 四肢酸痛+羌活 独活 咽喉痛+桔梗 射干 声音嘶哑+胖大海 C2.胃肠感冒、伴有腹泻: 丁香 肉桂 吴茱萸 藿香正气水调 贴肚脐 吐+干姜 半夏 肚子疼+白胡椒 泻+黄连 胀+木香 无精打采+白芍 C3.流清涕不止(风寒): 麻黄3桂枝3细辛2干姜2 清开灵调 贴肚脐 C4.流黄涕咳嗽(风热): 荆芥 防风 双花 连翘 白芷 干姜 半夏 甘草 薄荷 清开灵调 贴肚脐 C5.感冒流涕(轻微): 干姜 白芷 葱白 酒调 贴 肚脐 D 便 秘 D1.便秘方: 陈皮 厚朴 芒硝 大黄 生地黄 当归 枳实 香油调贴肚脐 D2.便秘方: 大黄 芒硝 栀子 桃仁 杏仁 冰片少许 蛋清调贴肚脐 D3.便秘方(厌食): 1.茯苓 白术 桃仁 杏仁 炒鸡内金 黄柏 苍术 藿香正气水调贴中脘 2.大黄 芒硝 牛蒡子 枣仁 太极丸 香油调 贴肚脐 D4.小儿便秘方:大黄 芒硝 牛蒡子 厚朴 枳实 杏仁 香油调 贴肚脐 D5.寒虚秘: 附子 大黄 当归 肉苁蓉 郁李仁 藿香正气水调 贴肚脐
E 食积 厌食 免疫力 E1.小儿食积方: 茯苓 白术 桃仁 杏仁 炒鸡内金 苍术 黄柏 藿香正气水 贴中脘 (食积舌中前部有凹陷+石菖蒲) E2.小儿厌食方: 苍术 焦三仙 桃仁 杏仁 炒鸡内金 藿香正气水 贴中脘 E3.小儿厌食方: 胡黄连 三棱 莪术 陈皮 枳壳 等份促透剂 贴脐(两方区别 1方有健脾功效 2方厌食功效好 如果+食积方 看穴位搭配选择) E4.小儿提高免疫力: 黄芪 白术 苍术 防风 水调 贴肚脐 ※(玉屏风散) 此方贴5天休息5天 一共4回 配合贞芪扶正颗粒效果更好 E5.小儿夜啼: 蝉蜕0.3 钩藤0.5 琥珀0.4 水+促透液调 贴肚脐 E6.小儿遗尿: 麻黄0.3 益智仁0.3 五倍子0.5 带须葱白 促透液调 贴肚脐 晚上贴 早上下贴 注:①走路S型的不贴 ②椎裂的不贴 E7.口臭: 半夏 黄连 芒硝 大黄 丁香 三仙 柴胡 不辩证 藿香正气水调贴中脘 E8.口臭、不吃饭、打把势: 茯苓 白术 丁香 黄连 口服 六味地黄丸 藿香正气水调贴中脘 E9.引火下行 吴茱萸 细辛 黄连 青黛 冰片少许 醋调 双涌泉 手脚热 可加黄柏 F 腹 泻 F1.伤食泄: 鸡内金 焦四仙 陈皮各等份,促透液调贴肚脐或用保和丸温水化开贴肚脐 加减:腹胀腹痛+木香、呕吐+姜汁调 干姜 半夏药 注:腹痛腹胀、痛则欲泄、泄后痛减、便呈蛋花、酸臭味重、臭如败卵、嗳腐纳 呆、舌苔厚腻、脉滑 F2.寒湿泻: 丁香 肉桂 干姜 白胡椒各等份 藿香正气水促进液各半调贴肚脐 加减:腹胀痛+木香、寒热夹杂+黄连 注:大便清稀、色淡带沫、臭气不重、便前肠鸣、日泄数次、伴证风寒。 F3.脾虚泄: 丁香 肉桂 吴茱萸 五倍子 白胡椒 炒白术 茯苓促透液调贴肚脐或用参苓白术 散贴肚脐 加减:腹胀+莱菔子、腹痛哭闹+防己、白芍、久泻不止+干姜、诃子。可同时口服参苓白术散或七味白术散 注:时泻时止、舌淡无臭、粘杂水样,完谷不化、神疲面黄、形体消瘦。 F4.湿热泄: 葛根 黄芩 黄连各等份,促透液调贴肚脐 加减:腹痛+白芍、呕吐+藿香、肛门热肿+木香、高热烦渴+石膏、葛根倍用。 注:泻下如注、色黄味臭、蛋花水样、腹痛夹粘、伴证风热。 F5.腹泻方: 黄连 苦参 苍术 葛根 干姜 肉桂 石榴皮 藿香正气水调 贴肚脐(辩证不清时用) F6.小儿腹泻: 丁香 肉桂 焦三仙 藿香正气水调 贴肚脐(辩证不清时用) F 牙 疼 F1.风火牙痛特点: 贴敷方:细辛 石膏 升麻 蜂方 牙痛安/平痛新 解毒片 利多卡因调 贴痛点 遇到风加重 受热加重遇到冷痛减 或伴有恶寒 发热等症状 多见于急性牙髓炎 根尖周炎等 F2.胃火牙痛特点: 贴敷方:石膏0.6 芒硝0.4 冰片0.2 细辛0.1 水和促透液调 贴肚脐 疼痛剧烈,牙龈红肿,可伴有口渴,口臭,尿黄,便秘,舌苔黄腻等症状 多见于 冠周炎 化脓性根尖周炎 F3.肾火牙疼特点: 贴敷方:釜底抽薪 (大黄 胡黄连 胆南星 吴茱萸)醋调 双涌泉 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间,性生活过后加重 牙龈多不红肿 常牙齿松动 咬物无力或牙龈出血。可伴有腰酸,口干咽燥,舌红苔少,多见于老年人慢性牙周病 ※齿为骨之余,肾主骨,所以牙齿疼痛多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G 胃 G1.胃炎方: 丁香 肉桂 吴茱萸 知母 丁香 元胡 藿香正气水调 贴肚脐 G2.胃寒方: 丁香 肉桂 吴茱萸 木香 干姜 元胡 (黄连半分)藿香正气水 中脘 G3.胃撑胃胀: 1.厚朴 当归 川芎 五灵脂 桃仁 红花 温水调 贴肚脐 2.茯苓 白术 桃仁 杏仁 炒鸡内金 柴胡 枳壳 藿香正气水调 贴中脘 G4.消化不良、呕吐: 莱菔子 五倍子 金樱子 干姜 葱白 藿香正气液调 贴肚脐 G5.胃胀、自汗: 1.茯苓 白术 桃仁 杏仁 炒鸡内金 藿香正气水 调中脘 2.黄柏 知母 沙参 何首乌 五倍子 浮小麦 醋调 贴肚脐 G6.饭后胃胀: 丁香 肉桂 干姜 半夏 茯苓 枳壳 木香 炒鸡内金 莱菔子 藿香正气水调 贴肚脐 G7.糜烂性胃炎: 瓦楞子 白芍 白术 肉桂 吴茱萸 良姜 桂枝 防风 苦参 川芎 藿香正气水调 贴肚脐 G8.脾胃不和、胀气: 茯苓 白术 桃仁 杏仁 炒鸡内金 枳壳 香附 藿香正气水调 贴中脘 G9.胃痛方: 丁香 肉桂 茯苓 元胡 黄芪 干姜 藿香正气水调 贴肚脐 G10.胃痛、串气: 丁香 肉桂 香附/白胡椒 良姜 木香 干姜 吴茱萸 冰片少许 黄酒调 贴肚脐和中脘 G11.放屁: 蒲公英 石菖蒲 独活 茯苓 白术 枳壳 桃仁 杏仁 藿香正气液调 肚脐 H 疼 痛 H1.挂钩炎: 白芷 蝉蜕 白附子 细辛 升麻 白酒调 痛点 H2.三叉神经痛: 蜈蚣 一条 生天南星 15 地龙10 蝼蛄 10 五倍子10 生半夏10 白附子10 木香10 贴痛处 H3.痛风贴: 苍术 黄柏 土茯苓 王不留行 酒调贴患处 或 川芎 透骨草 威灵仙 三七 黄柏 大黄 芒硝 苍术 双份 黄酒调贴患处 H4.颈椎性眩晕: 方1:葛根 丹参 川芎 乳香 没药 元胡 白芍 决明子 庆大霉素调贴大椎 方2:川芎 当归 柴胡 茯苓 五味子 益智仁 肉桂 黄芪 清开灵调贴肚脐和大椎 H5.颈椎方: 川乌 草乌 马钱子 乳香 没药 元胡 羌活 独活 桂枝 酒调贴大椎 H6.脑内痛、摇头晕: 1.白芷 白芍 川芎 吴茱萸 柴胡 香附 白酒调贴肚脐 2.桃仁 杏仁 栀子 白胡椒 蛋清 酒调睡前贴右足心还可以颈椎方贴大椎上 H7.消淤止痛散: 用于软组织损伤 生大黄10 丹参6 红花6 元胡4 冰片1蜂蜜与75%酒精调 贴患处 H8.跌打劳损扭伤:乳香 没药 白芍 川乌各3 桃仁 杏仁 骨碎补各10 适量蛋清调贴患处 H9.脚踝扭伤: 黄芩 黄连 黄柏 大黄 乳香 没药 元胡(双份) 酒调贴患处 H10.腰肌劳损: 葛根 丹参 川芎 元胡(双份) 决明子 血压高加菊花 酒调贴患处 H11.网球肘: 生川乌 生草乌 马钱子 羌活 独活 乳香 没药 桂枝 元胡(双份)黄酒调 H12.腱鞘炎: 川乌 栀子 红花 细辛 血竭 乳香 没药 黄酒 患处 H13.肋软骨炎: 云南白药5 黄酒调成饼 至于沙篙子上 贴肋骨腰痛点 20小时再换 3次 H14.滑膜炎: 川乌 草乌 马钱子 乳香 没药 独活 羌活 元胡 柴胡 防己 车前子 黄酒调贴患处 H15.肩周炎: 天南星 豨签草 苍术 姜黄 乳香 没药各10 红花 半夏 细辛各7 黄酒促进液各一半调贴患 H16.带状疱疹: 方1:雄黄 冰片 青黛 明矾 枯矾 香油调(面积小直接贴 面积大沙篙子揉碎一起搅拌涂抹) 方:2:大黄5,雄黄3,半夏3,冰片4,香油调(面积小直接贴 面积大沙篙子揉碎一起搅拌涂抹) K 病 种 K1.手足口: 1. 大黄0.3 胡黄连0.3 吴茱萸0.5 胆南星0.5 2. 大黄0.4 蝉蜕0.4 栀子0.4 牛膝0.2 细辛0.1 用醋调 贴涌泉 一只脚一个方 3.大黄 芒硝 蒲公英 青黛 连翘 清开灵调 贴天突 K2.疱疹性咽峡炎: 大黄 芒硝 蒲公英 青黛 连翘 清开灵调 贴天突 不发热方2改用4味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吴茱萸5 大黄3 胆南星5 胡黄连3 牛膝1 栀子1 冰片少许(此方为七味釜底抽薪 适用于高热 按比例调配成方装罐)
K3.急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胆囊炎,可直接贴)大黄,芒硝,各30g,大蒜50g放一起捣烂湿贴麦氏点,贴40分钟到1.5小时后下贴,再用大黄,芒硝,蒲公英,双花,败酱草,虎杖,土茯苓米醋调贴麦氏点 K4.心脏病: 赤芍 红花 丹参 川芎 白芷 米醋调 贴檀中穴 K5.失眠: 朱砂 五味子2 煅龙骨2 远志2 醋调贴肚脐 K6.盗汗: 五倍子 五味子 麻黄根(无土) 气虚:党参 白术 阴虚:黄柏 知母 用醋+醋透液贴肚脐 K7.剥脱苔: 当归 柴胡 白芍 桃仁 白术 山药 贴肚脐 同时麦芽泡水喝 +釜底抽薪贴涌泉 K8.淋巴结炎: 大黄 芒硝 黄连 三棱 夏枯草 用促透液调患处 发热+釜底抽薪(7味) K9.肠系膜淋巴结炎: 白芍 肉桂 吴茱萸 桂枝 附子 干姜 元胡 姜汁调 贴肚脐 中脘可加 K10.膈肌痉挛: 黄芪3 白术 砂仁 良姜 肉桂 白芍 白芨 三七 贴中脘 口服利膈丸 K11.过敏性鼻炎: 苍耳子 薄荷 白芷 细辛 扑尔敏片2片 地米片1片 姜汁调贴大椎 K12.鼻窦炎: 辛夷 白豆蔻 黄连 皂角少量 白芷 用姜汁调 大椎 双肺腧 K13.口腔溃疡(常年): 1.吴茱萸 细辛 青黛 黄连 冰片 醋调贴双涌泉 2.苍术 黄柏 牛膝 薏米仁 温水调贴肚脐 K14.更年期综合征: 六味地黄丸1g 黄柏0.5 知母0.4 水+促透液 贴肚脐(病人虚热一会热一会不热的+胡黄连) (出汗+五倍子) K15.皮肤瘙痒(老年人): 地肤子 红花 僵蚕 蝉蜕 扑尔敏 醋调 肚脐
Y 男科 妇科 Y1.巧克力囊肿: 夏枯草2 大黄 芒硝 橘核 荔枝核 三棱 莪术 穿三甲 车前子 肚脐+两侧卵 巢反射区 Y2.附件炎: 黄柏 苍术 肉桂 败酱草 蒲公英 虎杖 郁金 正气液调 贴关元穴 Y3.盆腔积液、盆腔炎: 败酱草 黄柏 大黄 蒲公英 防己 车前子 吴茱萸 正气液调 贴关元 Y4.急性乳腺炎: 1方:大黄 1,莪术1,芒硝 2、鲜蒲公英适量共捣,促透液调贴患处。 2方:生地 大黄 醋加促进剂调敷涌泉 3方:蒲公英 野菊花 水加促进剂调敷脐 Y5.阴道炎: 方药:黄柏,车前子,苍术,石榴皮各5g。 滴虫性+苦参,百部。 霉菌性+土槿皮,白芷。 用法:共打粉,每次取药粉2g, 促渗液调贴神阙,关元,中极穴。 Y6.外痔: 五倍子 苦参 防风 白芷 川芎 姜黄 红花 甘草 明矾少许 贴患处 Y7.闭经归来方(归来散): 山茱萸15 当归 牛膝 菟丝子各12 熟地 枸杞各10 川芎 白芍 母草各20 黄酒 贴肚脐 Y8.回奶方: 麦芽 芒硝 贴乳房 目次和注射用水调 5天 麦芽 红小豆熬水喝 口服回奶片 Y9.遗尿 【 55- - 10 岁 】 1 . 吴茱萸 五倍子 小茴香 补骨脂 附子等份 醋加促进剂调湿 , 贴涌泉加神阙 2 . 丁香 1 肉桂2 益智仁4 覆盆子4 促进剂调湿 , 贴脐 Y10.尿路感染·膀胱炎: 金钱草0.2 木桶0.2 竹叶0.3 栀子0.3 食盐少许 用水+促透液调 贴肚脐或关元 Y11.阳痿早泄: 巴戟天 洋火叶 附子 肉桂 葱白 山药 肉苁蓉 白酒调 贴肚脐 Y12.女性冷淡: 杏仁 川椒 吴茱萸 细辛 丁香 沙篙子和药一起搅拌 促透液调 放阴道 早放晚取 Y13.前列腺: 半枝莲 王不留行 三棱 莪术 败酱草 虎杖 郁金 前列康 醋调 贴关元穴 Y14.睾丸炎: 大黄 芒硝 黄连 黄柏用温水调 关元穴
Z 痛 经 Z1.寒湿凝滞型: 细辛 肉桂 茴香 乌药 干姜 川芎各等分打粉,黄酒促透液各半调贴关元穴,TDP 治疗仪照射30分钟效果更佳。 小腹冷痛、得热则舒、色黯有块、面色苍白、恶寒喜暖。 治则:温经散寒 活血止痛 Z2.气滞血瘀型: 柴胡 香附 川芎 元胡 丹参 红花各等份打粉,黄酒促透液各半调贴关元穴情志抑郁、小腹胀痛、色黯量少、时有血块、胸乳胀痛。 治则:理气活血 行瘀止痛 Z3.气血虚弱: 黄芪15g 当归 山萸肉 黄精各10g共打粉,取2g,蜂蜜促透液调贴神阙穴 小腹隐痛、色淡量少、腰膝酸软,神倦乏力、纳食不香、胁腹胀闷、眩晕耳鸣、心悸气短,舌苔薄白,舌胖齿痕。 治则:补益气血 滋养肝肾 Z4.痛经西药方: 消炎痛片100mg 654-2片10mg 元胡止痛片5片共研粉,促透液调贴关元穴,30分钟痛减。重者前方贴神阙穴.
N 药方备注 N1.※釜底抽薪: 吴茱萸5 大黄3 胆南星5 胡黄连3 牛膝1 栀子1 冰片少许 (此方为七味釜底抽薪 适用于高热 按比例调配成方装罐) 2.吴茱萸5 大黄3 胆南星5 胡黄连3 (此方为四味釜底抽薪,引火下行,引上焦火) 适应症:口腔溃疡 鹅口疮 咽喉痛 急性扁桃体炎 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 流行性腮腺炎等。 N2.六君子: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半夏 陈皮 N3.四君子: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N4.四物汤: 熟地黄 白芍 当归 川芎 N5.玉屏风散: 黄芪 白术 防风 苍术 N6.二陈汤: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N7.小青龙汤: 麻黄 芍药 干姜 半夏各9克 桂枝 炙甘草各6克 细辛 五味子各3克 N8.参苓白术: 莲子12g、薏苡仁12g、砂仁12g、桔梗10g、人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白扁豆12g、炙甘草10g、山药15g、 生姜三片、大枣三枚。 N9.消肿散: 大黄 芒硝 血竭 N10.消炎散: 基础方:黄连 大黄 双花 连翘各10克,冰片5克 青黛3克。 肺热:桑白皮 鱼腥草 ——9—15克 肺寒:款冬花 细辛 干姜 ——6—10克 热痰:瓜蒌 胆南星贝母——12—20克 寒痰:半夏 天南星 陈皮——5—10克 喘息:麻黄 葶苈子 地龙——5---10克 N10.黑风散: 苍术40 黄柏,青黛各90g硼砂 大黄 黄连各60g 冰片9g,香油调贴脐 溃疡者干撒 结痂者油膏涂,日一次 主治!湿 干疹黄水疮 ,缠腰火丹 过敏性皮炎 及烫烧伤!!!! N11.烫火散 (烫烧伤各期)大黄,黄柏,寒水石,黑地榆,各等量加一个沙蒿贴,晒干为粉, 紫草油调涂,清热消肿,收口 |
|
来自: 昵称6031804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