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大学生活费4千,期望薪资2万

 职域公考 2019-09-05

最近,一名大一女生的求助帖火了,她认为一个月2000元根本不够花,希望家长每月给4500元的生活费,但被拒绝了,然后就委屈地发了此贴。

新生向父母要4千生活费遭拒,图片来自微博

网友们看贴后,都吵翻了:

  • “2线城市,每个月生活费才1.5-2k,读书的生活费比我还滋润,羡慕。”

  • “钱不是自己挣的,花着也不心疼。”

  • “毕业之后,你会发现,一月都赚不了4500。”

社畜小职,围观着小鲜肉的生活费,不禁感叹:现在的大学生花钱都这么野?诶~老了老了。

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在1500-2000元之间少部分学生在1000-1500元之间,还有个别学生的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生活费1000元有点拮据,1500元刚好够用,2000元用的舒服一点。

看来发帖的这位同学,一定不是普通人,有钱人的大学生活,就是这么枯燥无聊。

图片来自《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

除了日常饮食、买衣服鞋子、日常美妆、游戏娱乐,还得参加同乡、学生会的聚餐活动,图书、通讯费、交通费、电子产品、恋爱支出也让大学生的钱包越来越瘦。

生活费不够咋办?大部分同学表示,会拨打那个熟悉的号码,然后又委屈又愧疚地对电话那头说道:“妈/爸…我没钱啦,您再给点呗~”

图片来自数字之道

少部分同学会通过自强不息兼职、自主创业、拿奖学金等方式,为自己赚取更多生活费。

还有一部分同学滑向了危险的边缘,为了种草买买买,他们把手伸向了信用卡、花呗、网贷……

提前在学校里过上“小资”生活的大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工资,也抱了不低的期望。

小职年轻时,也曾幻想过每月交几百的房租,住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屋里,拿着过万的起薪,身边还有《老友记》那样的朋友,然后周末party time……后来,就遭到了社会的毒打。

图片来自《第十六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研综合报告》

其实,谁不想当个“万元户”呢?2019应届毕业生期望月薪集中在6000-7999元,占比32.39%;北京、上海的毕业生期望月薪分别为12992元、12070元;更有应届生一开口,就要价2万,理由是自己租房花了8500,养两只狗要花5000。

图片来自微博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瞅了一眼《2019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35.22%的应届毕业生的签约薪酬为4000-5999元之间,远低于求职预期。再看看广大网友,超7成网民月收入不足5000。

幸福和不幸,都源自比较,瞬间心理平衡了。原来,我们还生活在同一个地球。

大学生初入职场,会发现自己比上学时候还穷,进商场纯属观光客,工资所剩无几,也不好意思向爸妈开口要钱。

那么,职场新人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租房、生活杂费、社交人情往来这些都是大头,要是几个朋友扎堆节假日结婚,出个份子钱,钱包就空了。

图片来自《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居行报告》

《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居行报告》显示,2019年毕业生租房租金平均为1668元/月,而实际上租金远高于平均值。

7成以上毕业生的租金开销占工资的20%~30%,租金主要靠个人工资解决,约4成的毕业生需要父母支持。

怪不得大家都想当包租婆/包租公,年轻人工资的三分之一都贡献给了他们!

不过,面对节节攀升的消费成本,大学生把期望薪资设高一点,也没有什么错,这不失为一个动力。

初入职场,要是不考虑好生活成本,想养活自己还真有点辛苦。但大多数人在工作三年后月薪将会有可观增长,如果利用大学这个平台成就自己,培养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有相关的实习经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有明确的求职目标的毕业生,会更容易获得offer。实习能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公司的了解,确认自己喜欢或擅长的行业,提升专业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做好铺垫。

图片来自《2018-2019中国企业校园招聘趋势报告》

除了实习经验,企业也更看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2018-2019中国企业校园招聘趋势报告》显示,认真负责、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和抗压能力,是企业最希望毕业生具备的素质。

所以,大家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别忘了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哦~把钱花在无形的知识、强健的体魄与开放的眼界上,也算是一种对自己未来的投资。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是为自己将来的理想生活投票,但投资自己的能力,才能让你离自己的理想生活越来越近!

今日互动

还记得你的大学生活费是多少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