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6 17:01 凤凰网江西综合 ![]() 苏百钧画家 ![]() 苏百钧简介 1951年生于广州,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兼任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会副会长、中国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全国美展评审委员。作品曾获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主办的展览金奖一次、学术奖三次、大奖两次、铜奖三次。多幅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文化部新大楼、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收藏。出版个人专集四十五种,其中《当代名家艺术观——苏百钧创作篇》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闳约逸致——苏百钧工笔画展”将于4月26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苏百钧是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既蕴藏着浓重的传统文化审美底蕴又焕发着蓬勃的新意,可以看到他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方面所做出的富有成效的探索,概言之,可从作品蕴涵的诗情意境、意向色彩、巧妙构图等几方面,来欣赏苏百钧作品的艺术性和创造力。 苏百钧作品《晚风》 ![]() 诗化的意境——中国传统绘画一直非常重视画面中的意境,要有画外之“意”,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纵观苏百钧的作品,无不有一种浓郁的诗意蕴含其中。从他上世纪90年代初的作品《晚风》、《圆寂》、《春寒》、《退朝》等到90年代中后期的《露寒》、《晨风》、《雨霁》再到本世纪的《秋韵》、《田间》、《谧·花间》等,均可读出苏百钧对意境一以贯之的追求以及他通过构图、设色、虚实等手段所营造的多种情调的意境之美。 ![]() 苏百钧作品《归途》 ![]() 作者笔下的意境有的清新温婉,有的淡泊宁静,无不洋溢着画家对自然生命和现实生活的浓浓深情。譬如《晨韵》,描绘了清晨时分在棕榈树上埋头休憩的几只小鸟。画面采用优雅单纯的蓝灰色调,一束扑朔迷离的柔和亮光聚集在小鸟身旁。画面充溢着静谧的氛围,宛若能听到自然的声音,那如梦似幻的意境深深的拨动着观者的心弦。 ![]() 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静静地流淌在画面中,那是画家的修养与文思,也是都市喧嚣图景中的人文情怀。如果说中国画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最宝贵的是文人的淡泊情怀和抒情的素雅飘逸,那么苏百钧把传统文人的这种精神和情怀在工笔画中表现无遗,他作品中的这种幽幽诗情正是深入骨髓的传统绘画审美观念的浸润和滋养。 ![]()  苏百钧作品《圆寂》 意象的色彩——总体来看中国传统绘画色彩,其在儒、道、释等传统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色彩审美品格,既有错彩镂金的重彩之美,亦有出水芙蓉般的简约玄澹之美,但元明清以来主导画坛的文人画使绘画中的色彩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发展。苏百钧借鉴吸收了西方和日本画的色彩表现方法,擅长利用色彩心理情感,以色彩的明暗虚实、同类色的对比包括光影的灵活运用等艺术表现手法,在吸收西画色彩视觉效果的同时能兼顾传统绘画的审美意境,色彩语言富于诗意和意象性。 ![]() 作品《晚风》描写田野中水岸一角,水鸟置身于雾气霭霭的芦苇岸边,在飒飒的晚风中,或低头梳理腹羽,或仰首凝视前方。右上方主观处理的亮光营造出迷茫空濛的水天,同时把画面的运动趋势引向画外,宛若一首低吟浅唱的诗。色彩的安排更体现了强烈的主观意图,一方面突出强化石青石绿本身饱和的张力,使主体水鸟醒目夺人,同时又用微妙的中间暖灰色调处理地面,平衡了青绿的饱和度。这种把色彩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既有突出的一面又有含蓄的一面,使画面视觉带有强烈的多意性,暗和了花鸟画诗性的传统,营造了似真非真、如梦如幻的意境。 ![]()  苏百钧作品《秋韵》 近些年来,苏百钧更喜欢用灰色表现作品,作品中显示出画家对色彩表现的精准与克制,画面凝练朴素的感觉扑面而来。如《冬种之二》、《昨夜风雨》、《秋桐》等等,这或许是绚烂至极归于平淡吧,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种“平淡天真”的意义尤其重要。总体来看,苏百钧对色彩的取舍和表现,体现了画家的心理、情感和色彩品味,这是一种“意象”的表现方式,不仅涉及到具体的技法层面,而且拓展了艺术表现观念,解构了传统的“随类赋彩”方式,可谓是随“意”赋彩。 ![]() 现代的构图——在构图方面,苏百钧吸收了西方构成而迥异于传统的构图方式。首先,在空间结构的处理方面,苏百钧或取有空间纵深的大场景,把禽鸟置于宏大的植物空间中,用大树密枝和禽鸟形成对比;或近距离取景突出植物环境再点缀以禽鸟,建构出繁密则取其饱满,疏简则取其空灵,讲究画面中的对比和谐、节奏韵律的结构图式,颇具个性特色。 ![]() 苏百钧作品凤凰花木图悬挂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其次,苏百钧亦常常运用现代构成的形式要素对画面精心经营,加强造型和构图布局的构成意识,加强点、线、面的节奏感,强调作品的视觉张力和形式美。如《圆寂》作品,取其疏简,追求中国传统美学中“天然古淡”的审美境界,疏疏落落的几何状线性荷梗,不失其规律感和秩序性,与虚实有度的面状荷叶形成了鲜明的曲直对比,显示着画家画面的构成意识,呈现出空濛宁静的审美意境,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残荷的萧疏冷逸,笔意直抒胸臆,让人心生空明虚静之美感。 苏百钧的绘画艺术在继承传统古典精髓,把握传统文脉的同时,融入西方色彩观念和构成观念,创造出幽逸清醇、意味隽永的作品,形成了诗一般清旷悠远的审美意境,显现出一种全新的时代性与现代性,为当下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变革提供了方向性与可能性,谱写了唐宋之后没落的工笔画史的新篇章。这正是“夫丹青妙极,未易言尽。虽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 (作者:尚莹辉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美术学博士)  作品《和平颂》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常委会议室  苏百钧作品《拒霜》  作品《家园》  作品《七月盛开的三棱剑花》 |
|
来自: 香山梦艺术馆 > 《苏百钧(1952-)工笔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