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抒情方法】6,直抒人物之情

 江山携手 2019-09-05

   什么是直抒人物

    直抒作者,除诗歌外,更多的是出现在抒情散文当中;而在小说、戏剧等叙事性的作品中,作者情感,就不好直接抒发了,这就需要借助作品(文章)中的人物之口,来表达作者胸臆了。这种抒情方法,就叫做“直抒人物。”

    直抒人物直接抒情方式的第二种方法直接抒情方式的第一种直抒作者)。

 例文: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第五幕第二场中,屈原的一段独白

屈原 :(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了,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呵!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雷电颂》是作者描写屈原在自尊的灵魂遭受最深凌辱、生命危在旦夕之际叩问天地表达自身理想的宣言书。“独白”以诗意化的语言赋予自然雷电以神力,让雷电化作手中的倚天长剑,去劈开黑暗,去焚毁这黑暗中的一切,《雷电颂》淋漓尽致,不可遏止地抒发了屈原热爱祖国、坚持正义、渴望光明、反对黑暗的理想与要求。《雷电颂》是正气歌,它以史为题材,以剧为形式,以诗为灵魂,“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表现了抗战时期人民抗战要求和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网上资料)

  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

正气。(网上资料)

 

 

  《屈原》创作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

    为什么要写这部历史剧《屈原》呢?

    郭沫若说:当时“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时代里去,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

    可见屈原独白,就是作者和当时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所以说,借助人物抒情,可以透过人物的感情,来把握作者的情感。此时,人物和作者就是“人我合一”了,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