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疾病诊疗】及时筛查!“三多一少”糖尿病,如何控制?记住这些就够了

 锦绣书库 2019-09-05

中国糖尿病患者是全球最多的,总患病率为10.4%。其中男性占11.1%女性占9.6%。

及时筛查!“三多一少”糖尿病,如何控制?记住这些就够了

我国有63%的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的患者中只有1/3的人采取了治疗。在治疗的人群中只有1/3的人血糖达标。

糖尿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等到发生并发症再来治疗就很困难了。

及时筛查!“三多一少”糖尿病,如何控制?记住这些就够了

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是由高血糖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病人除了高血糖外,还伴有高血压高尿酸以及血脂代谢异常等。

分类

☑ 1型糖尿病

☑ 2型糖尿病

☑ 特殊类型糖尿病

☑ 妊娠期糖尿病

其中95%以上的患者是2型糖尿病

预防

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控制2 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预防2 型糖尿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在已诊断的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

延缓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危害

糖尿病会使得患者血管病变,最终导致:

微血管并发症:肾脏疾病、眼部疾病、神经病变等

大血管病变:中风、冠心病、心梗等

高危人群

成人(>18岁)危险因素者:

☑ 年龄≥40 岁;

☑ 有糖尿病前期(IGT、IFG 或两者同时存在)史;

☑ 超重(BMI≥24 kg/m2)或肥胖(BMI≥28 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 静坐生活方式;

☑ 一级亲属中有2 型糖尿病家族史;

☑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 有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 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

☑ 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3 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

症状

很多糖尿病患者没有症状“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高危人群都应该进行筛查,抽血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慢性、隐蔽性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糖尿病肾病

☑ 糖尿病神经病变

☑ 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

☑ 糖尿病足病

及时筛查!“三多一少”糖尿病,如何控制?记住这些就够了

☑ 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治疗方式

饮食控制、运动 、教育、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

及时筛查!“三多一少”糖尿病,如何控制?记住这些就够了

1型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

早期可以口服药物治疗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功能减退较多的患者)

妊娠期糖尿病:

一般是胰岛素治疗

及时筛查!“三多一少”糖尿病,如何控制?记住这些就够了

青少年患病 肥胖关系较大,肥胖或者超重的青少年儿童都应该常去进行糖尿病筛查。

尤其是一级/二级亲属患有2型糖尿病、有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状态人群,以及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被诊断为GDM的人群。

孕期糖尿病

及时筛查!“三多一少”糖尿病,如何控制?记住这些就够了

一、妊娠期糖尿病

(占孕期糖尿病的80%~90%)

妊娠期间发生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但血糖未达到显性糖尿病的水平。

二、妊娠期显性糖尿病

孕期任何时间被发现且达到非孕人群糖尿病诊断标准。

及时筛查!“三多一少”糖尿病,如何控制?记住这些就够了

三、孕前糖尿病

指孕前确诊的1 型、2 型或特殊类型糖尿病。

及时筛查!“三多一少”糖尿病,如何控制?记住这些就够了

孕妇血糖不控制好的危害

短期危害

母亲:

先兆子痫、早产、手术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感染等

胎儿及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黄疸、低钙血症、低血糖、血细胞增多

巨大儿:

肩难产、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骨折甚至死亡等

及时筛查!“三多一少”糖尿病,如何控制?记住这些就够了

远期可能导致孕妇和孩子以后容易得糖尿病。

长期危害

母亲再次妊娠时糖尿病风险明显增加,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子代发生肥胖

2 型糖尿病等代谢相关疾病风险明显增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