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已经满足了这些基本条件,那申请的流程可以说是非常简单了。我们只需打开手机内建的 Wallet 应用,点击右上角的加号按钮,选择添加 Apple Card,在接下来的步骤中,分别输入姓名住址电话、年收入、SSN 等个人资料并提交,高盛银行便会即刻读取个人信报并在一分钟内返回审批结果。若审批通过,点击「Accept Apple Card」并上传身份证明(美国驾照或者州身份证 State ID)的正反面照片后,电子版 Apple Card 便会在 Wallet 应用中自动激活开卡,此时我们已经可以通过 Apple Pay 使用这张信用卡来进行消费。当然,我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时获得一张钛合金版的实体卡,通常一周内便会寄到,在此期间,Wallet 内可直接查看快递进度,应用也会在卡寄出、即将送达时分别推送通知。
▍揭开 Apple Card 的面纱
一如既往的「苹果味」
当收到钛合金版实体卡并取出时,扑面而来的便是那熟悉的「苹果味」:牛皮纸包装盒加上印有苹果 logo 的纯白色卡套。图片来自我的朋友@春额一如以往的不少苹果产品,整张卡片的设计依然是白色配银色的极简风格,正面只有苹果 logo 、持卡人姓名和芯片,背面则是高盛银行与万事达(MasterCard)的 logo 以及磁条,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元素,颜值非常高,即使是用来收藏或作书签也很适合。与传统信用卡不同的是,Apple Card 正面的芯片在右侧且纹路为六个小圆角矩形,而背面的磁条在卡面下方。值得一提的是,通常只有定位中高端的银行卡会使用金属材质,而这张 Apple Card 采用了钛合金材质,拿在手里很有分量,重量达到 15g,甚至比美国市场比较流行的摩根大通银行(J.P.Morgan)中高端 Chase Sapphire Preserve/Reserve 信用卡还要重一些。图片来自我的朋友@春额$2oCvYlRS68V$ 👈 「少数派定制鼠标垫」复制打开淘宝 App 在少数派店铺购买和常见的打电话或在银行移动 App 中输入卡信息的激活方式不同,Apple Card 只需要用 iPhone 触碰一下装卡的卡套,通过 NFC 的方式即可激活实体卡。在线下使用 Apple Card 进行消费支付时与普通信用卡无异,刷磁条或芯片皆可,由于卡面上除了持卡人姓名没有任何的信息,这也降低了用户信用卡丢失或数据泄漏而导致的盗刷的风险。也许有人会问,看不到卡号信息的话,如果商家不支持 Apple Pay 的话怎么使用呢?答案就在 Wallet 应用中的卡片详情页里,经过 Face ID/Touch ID 解锁后我们能看到具体的卡号、有效期和 CVV 码等信息,可用于网络上传统方式的信用卡支付,而且用户如果发觉卡信息有泄漏,可以随时更换新卡号,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在此处,也可以一键通过系统 Message 应用的 Apple Business Chat 或电话快速联系客服。
▍与 Wallet 应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Apple Card lives on your iPhone, in the Wallet app.
Apple Card 没有年费,审批时对信用分数的要求不算太高,同时也不收取包含境外交易手续费、超限或退款费、预借现金手续费、逾期还款罚款等在内的一系列费用,可以说是一张对小白非常友好对信用卡。使用 Apple Card 产生的每笔消费,都会有一定比例的金额返现(无上限),具体如下表:所有的返现金额会在消费产生的次日显示在 Apple Cash 账号中,返现账户余额可像现金一样通过 Apple Pay 进行日常消费的支付、直接将它们转入银行存款账户,抑或是直接将其抵扣 Apple Card 的每月账单。与美国其他银行的免年费信用卡相比较,这个看似诱人的返现比例并不值得一提,一般消费 1% 的返现司空见惯,Apple Pay 2% 的消费返现也只是平均水平,其他诸如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 Cash Rewards 信用卡、花旗银行(CitiBank)的 Double Cash 信用卡等都能提供 1-3% 比例的返现,针对一些特定类别的消费部分信用卡甚至还能有 5-6% 的高返现,比如 Discover it 信用卡、亚马逊与摩根大通银行联名发行的 Chase Amazon Prime 信用卡,更不必说它们所提供的丰厚开卡礼了。至于最高档位的苹果产品 3% 返现在如今也不是很有吸引力,美国消费者通常习惯于通过运营商渠道购买 iPhone,而 Mac、iPad 等硬件产品在第三方电商渠道(比如 B&H、Best Buy、Costco)都会有很好的折扣价,其优惠力度远大于 3%。在我看来,反倒是购买苹果自家的服务、购买 App 或者使用 Uber 服务最适合使用这张 Apple Card。综上,单看权益的话,Apple Card 对比传统信用卡并未构成挑战或威胁,也期待苹果能与更多的公司合作,壮大 3% 返现类别的队伍。
▍它会进入国内吗
美国有着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银行风控系统以及广泛的超前借贷消费意识,因此信用卡是最主要的消费支付方式。而国内的人均持卡量远低于美国,大众的消费习惯直接跳过了信用卡阶段,而更习惯于使用微信/支付宝的移动支付方式。因此,苹果要在国内广泛推广这张信用卡并非易事。再加上高盛银行在国内并无个人金融业务、万事达迟迟未能正式进入内陆、国内发卡行与银联网络较低的交易手续费,苹果无法把美国的发卡与消费返现模式照搬到国内。个人猜测若将来 Apple Card 进入国内,首先避不开的是银联,其次最有可能的银行合作方就是招商银行了,无差别返现的可能性不大但 3% 的苹果产品与服务返现还是有希望实现的。
▍小结
Apple Card 的发行,是苹果公司与高盛集团在个人金融领域的一次试水性合作。单看该卡所提供的权益,它与美国其他银行的信用卡比并无优势,但其与 Wallet 应用深度结合带来的良好体验与生态优势、美观的钛合金实体卡以及苹果本身的强大光环,还是会对不少的用户产生吸引力。无论如何, Apple Card 为消费者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期待苹果与高盛的后续发力,让它的产品力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