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是如何对咽炎进行辩证分型的?

 海鸥随畅 2019-09-05

咽喉疾病的形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经脉痹阻的病理变化,又多出现咽喉红肿疼痛、阻塞等现象,故又称喉痹。

中医认为,咽炎的形成,是由于内外邪毒结聚经脉不通而致的咽喉部红肿疼痛,或有异物感,或有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喉部疾病。

1、风热咽炎

由风热邪毒而致的咽炎,以咽部红肿痛为其主要症状。又有风热喉、红喉之称。

常因气候急剧变化,起居不慎,肺卫失固,而为风热邪毒乘虚侵犯,从口鼻直袭咽喉,内伤于肺,相搏不去,致咽喉肿痛而为咽炎。此时邪在卫表,故病情较轻,若由误治,失治,或肺胃邪热壅盛传里,则出现胃经热盛之证候,病情转重。

治宜分风热、风燥,但总的来讲要疏风清热、化痰理气。

2、风寒咽炎

外感寒邪,或邻近器官邪毒染及。症见咽部微痛或痒,黏膜淡红不肿,吞咽不顺,伴恶寒微热,无汗,鼻流清涕,咳嗽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治则:辛温解表,疏风散寒。

3、肺肾阴虚

肺肾阴液亏损,咽喉失于濡养,故咽干痛或异物感;阴虚则火旺,虚火上扰,则咽喉有灼热感、两颧潮红;虚火炼津成痰,燥痰粘于咽喉,则咽痒干咳、痰少而粘。

表现为咽干刺痒微痛,灼热不适,夜间尤甚,咽腔微红肿胀,乏津干燥,干咳少痰,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治宜滋养肺肾,降火利咽。

4、肝经郁热

症见咽部闷胀不舒,异物感明显,情志不畅时尤甚,急躁易怒,胸胁闷胀,舌红苔黄治宜疏肝清热,理气利咽。

5、气血瘀阻

症见咽干刺痛,夜间痛甚,活动后减轻,咽腔暗红肥厚,舌暗或有瘀斑,苔薄。治宜行气活血,化瘀利咽。

6、痰湿上结

情志抑郁,思虑过度,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津不行,聚湿成痰,壅阻咽嗌致成本病。

症见咽异物感明显,咽腔色淡或淡红,肿胀肥厚,咽底附白粘痰液,胸胁闷胀,泛恶欲呕,脘闷纳呆,咯痰白粘量多,舌淡苔白腻。治宜燥湿化痰,散结利咽。

7、痰火郁结

症见咽部异物感、痰粘着感、焮热感,或微痛,易恶心作呕,痰粘稠带黄,口臭,检查咽部色暗红,粘膜肥厚,咽后壁滤泡增多甚至融合成块,咽侧索肥厚,舌质偏红或有瘀斑瘀点。治宜清热化痰理气。

8、脾肾阳虚

真阳亏损,阴寒内盛,致阴盛格阳、浮阳上越,则有咽喉微痛不适或咽干等“上热”的假象,因其本质为阴寒内盛,非津液不足,故虽觉咽干而不思饮,饮则喜热汤。

症见咽部不适,紧闷如堵,遇寒尤甚,咽腔淡白微肿,如猪油样,咽底小瘰色白,口淡不渴或咽干欲热饮,面白肢冷,腰脊冷痛,精神不振,舌淡苔白。治宜温肾壮阳,散寒利咽。

9、阴虚火旺

反复感受外邪,或邻近器官邪毒染及;或热病之后致阴液耗损,肺肾阴亏,津不上承,咽失濡养;或因虚火内生,上灼于咽而生;或因烟酒过度,燥热内蕴,灼津烁液;房劳伤肾,水不济火;素体阴虚,郁而化火,循经上灼咽部,发为咽病。治宜滋阴降火。

10、气滞血瘀

手少阴心经沿食道则滞于咽部;邪毒久留,气郁而滞,延宕不散,遏血而瘀,阻于咽内,气血瘀滞,郁而化热,发为咽病。治宜活血化瘀,理气利咽。

11、脾胃火旺

症见咽部红肿疼痛较剧,软腭及悬壅垂亦红肿,吞咽困难,痰多而黄,不易咯出,颌下有臖核、压痛,发热,口干,头痛,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腻。治宜泄热解毒,利咽消肿。

其实细分的话,还可以分出许多类型。总的来说,咽炎在中医里一般不多见于独立疾病,而是作为其他脏腑疾病的并发症出现,需要循根而治。

相对于西医,中医治疗咽炎一般治疗效果较好,复发率也较低,但缺点是不如西医见效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