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秦腔历史上,除易俗社之外,另一重要团体当属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汉茂油桃 2019-09-05

在秦腔历史上,除易俗社之外,另一重要团体当属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始人马建翎雕像

在秦腔历史上,除易俗社之外,另一重要团体当属以秦腔创作为主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前身是1938年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在那个烽火征程的年代,剧团由于排演了剧作家马健翎编写的《查路条》、《血泪仇》、《大家欢喜》、《一家人》、《穷人恨》等一大批秦腔现代戏名重一时,不仅为宣传革命思想、保卫边区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在秦腔现代戏的编创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在秦腔历史上,除易俗社之外,另一重要团体当属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窦娥冤》表演剧照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迁人西安,改为西北民众剧团,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为西北戏曲研究院。后来,西北区撤销,西北戏曲研究院更名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直至今日。从1938年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算起,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已具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在革命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以排演剧作家马健翎创作的秦腔现代戏闻名。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以排演马健翎创作改编的《鱼腹山》、《游龟山》、《游西湖》、《赵氏孤儿》、《窦娥冤》、《飞虹山》等多部秦腔古装戏再次蜚声于秦腔界。

在秦腔历史上,除易俗社之外,另一重要团体当属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西京故事》表演剧照

从1941年执掌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至1965年病逝,马健翎为这一团体创作出数十部优秀剧作,为剧团前后不同时期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新时期以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又以新编历史剧《千古一帝》、整理改编剧《西湖遗恨》等剧目受到多方瞩目,而近年来相继推出的《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引领着新时代秦腔现代戏的发展方向。

在秦腔历史上,除易俗社之外,另一重要团体当属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秦腔传承人李东桥

新编历史剧《千古一帝》创作于1983年,初名《千古帝业》,1985年1月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首演于西安,由李东桥扮演的秦王嬴政形象鲜明突出,该剧也为他赢得了1986年第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千古一帝》是陕西省在“振兴秦腔”中推出的一部精品,进京演出,轰动京华;东渡日本,载誉而归。1987年,由李东桥主演的《千古一帝》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为电影,这也是继《火焰驹》、《三滴血》之后的又一部秦腔电影力作。

在秦腔历史上,除易俗社之外,另一重要团体当属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游西湖》选段

1989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推出了根据《游西湖》改编的《西湖遗恨》,李慧娘与裴舜卿的爱情故事在融入新时代气息后再度登台。《西湖遗恨》以剧中浓厚的悲剧色彩,渗透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充满激情的动人故事,精美的舞台呈现,异常精彩的“喷火”表演,将古老故事演出了新意。尤其是扮演李慧娘的李梅和扮演裴舜卿的李小锋,两人珠联璧合的表演,令这出戏更加精彩。李梅、李小锋也因此剧脱颖而出。1999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带着《西湖遗恨》远赴荷兰演出,在异域产生了强烈反响。

在秦腔历史上,除易俗社之外,另一重要团体当属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大树西迁》表演剧照

2009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大树西迁》引起全国戏剧界的瞩目。《大树西迁》由剧作家陈彦创作完成,该剧以20世纪50年代的交通大学等一大批沿海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响应国家号召,大规模西迁内陆,投身西部开发建设这一段历史为背景,描绘了西迁的西安交通大学孟冰茜教授一家三代人,50年间的奋斗历程和生命轨迹。全剧展现出以孟冰茜为代表的一代人为了祖国建设甘于奉献、热血担当的高尚精神,被誉为“一部壮写共和国知识分子的英雄史诗”

在秦腔历史上,除易俗社之外,另一重要团体当属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西京故事》表演剧照

《大树西迁》还从关中走向全国,北上北京,南下上海、厦门、广州等地,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屡获殊荣,名列2008-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2012年,《大树西迁》又被摄制为数字电影。继《大树西迁》之后,陈彦“西京三部曲”中的另一部剧作《西京故事》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联手西安交通大学戏剧学院搬上舞台。《西京故事》讲述的是原村干部罗天福为了供子女读大学,携家带口到西安以打饼为营生,全家人在城市中遇到许多始料未及的情况。

在秦腔历史上,除易俗社之外,另一重要团体当属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当代大文学家贾平凹先生

淳朴善良的他们感受生活的不易和人间的温暖,努力融入生活,重建生活梦想,全剧所彰显的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令人备受鼓舞,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西京故事》继《大树西迁》之后再度名列2011-2012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从秦腔发源地走出来的当代大文学家贾平凹先生曾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题词“秦腔学府”,这座“秦腔学府”在几十年的艺术创作历程中,推出了一部又一部光照三秦的精品力作,在秦腔发展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