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一首《劝学诗/偶成》,成为了多少学子求知的座右铭!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所以,朱熹的思想也影响着一代代人,其中他写的一首《劝学诗/偶成》,八、九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推崇和教育年青人的蓝本,也成为了很多有志青年求知的座右铭! 这首《劝学诗》便是: 《劝学诗 / 偶成》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我们把这首诗解释为: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朱熹用'偶成'来作为诗的题目,虽说像是不经意中所得,其实他是在用一生的经验和智慧在告诉人们: 人生短短几十年,稍纵即逝,而学问、事业不是一蹴而就,他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有所达成。所以他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就是说明'学'之难,需要不懈的努力。告诫年轻人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而用前人典故'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比喻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并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不要让'梦'耗尽了时光,努力才能成功,语境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后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使这首诗成为了千古绝唱! 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人生苦短,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通过努力,不使自己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已成为千千万万学子求知中的座右铭…… 2019年7月28日于艾墨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