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捻管”、“转笔”是笔法吗?

 容易事情容易做 2019-09-06

古今书家对执笔都有说不完的理论,种种不同主张,似乎越来越难说清楚。有人认为“捻管”、“转笔”是古人的笔法秘诀;有人却不以为然,认为只是古人的执笔习惯,并不是书法秘诀。

“捻管”、“转笔”是笔法吗?

我仔细梳理了古今争议的焦点,大致归纳为:“执笔五字法”和“拨镫四字法”。前者以沈尹默为代表,认为由“二王”传承下来的应是“执笔五字法”,即:擫、押、钩、格、抵”,以五字说明指头的用处,形成合力把笔管促住确保运笔运锋。而后者观点认为,古人执笔是“拨镫四字法”,即:“推、拖、捻、拽。”就是“捻管”、“转笔”。

以沈尹默为代表,潘伯鹰、邓散木等一批书法教育大家,结合自身书法实践经验,专门著书,诚恳地告诫我们:“五指执笔法是正确的,不违背人的生理结构的自然和方便。”

“捻管”、“转笔”是笔法吗?

而“捻管”、“转指”究竟在古人执笔中是否存在,孙晓云老师在她的《书法有法》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说明古人执笔的确存在“转指”。

“捻管”和“转指”在古代书法理论中,确有类似说法,而且我们从古人传世的书法经典之作分析,“转指”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想,我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搞清楚古人是否存在“转笔”,更应该明白古人是在什么样的书写状态下形成的转笔,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捻管”、“转笔”是笔法吗?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王羲之的年代,还不流行在书桌上写字,都是席地而坐,或在案几上书写,或拿在手上书写,书写的字小、篇幅不大,以“二指”、“三指”单苞执笔法点画运笔势短、笔势的提按、跳跃、起伏都不大,这样的写字姿势几乎用不到腕力,故很容易形成以手指的“活动”调节笔力、笔势,这似乎合情合理。

对于古人有别于今人写字方式的特殊执笔法,我们不能认为是书法秘诀。时代不同,书写方式和书法表现形式不同。我们在大桌上或伏案写小字或悬腕、提锋写大字,应该是依靠腕力掌控毛笔更为妥当。

“捻管”、“转笔”是笔法吗?

就像打乒乓、打高尔夫球,我们依靠大臂带动小臂,这样的力才更有爆发力。书法尤为如此,我们手握毛笔,如果指头动,手腕、臂也都动,有些不合身体机能常理,势必增加对笔力和笔势的控制难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