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庚孚:咳血治则五要

 中医知识圈 2019-09-06

言氏平生治咳血,通过对前人丰富论述的总结,加上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五宜五不宜,兹归纳为治则五要。

    1.祛邪宜肃降,不宜宣散。
    咳血常由外邪引动宿痰。风寒化热或燥热伤络,此为肺失肃降,邪不去则血不宁,切不可见六淫犯肺,便主宣散,宣散者为动,肃降者为静。

    2.止血宜清凉,不宜温燥。
    咳而出血,总不离热,阳络伤则血外溢,实证多而气虚者少。清凉即指清热、凉血,使热去而血宁。但大苦大寒之品,只可酌选,如胃火重者用石膏,肝火重者用胆草,肺火重者用黄芩炭,心火重者用黄连,肾火重者用知柏。切莫堆砌,以防寒甚则凝。经曰:血者,喜润而恶寒,寒则涩而不流,淤血内阻,病不易彻,如水遇寒则为冰。甘温药(指补气,温阳药)助气火,有火上添油之虑。咯血咳血用独参汤何以解?此为气脱之治,当见头面火汗,气息微弱,脉沉而伏,或微细欲脱,不可混淆。

    3.治痰宜化痰,不宜敛痰。
    咳血、嗽血、咯血,难免随痰而出。痰与热交互,病势嚣张,除痰止咳,也即治血之法,化痰者以贝 母、竹沥、浮海石、天竺黄、枇把叶等使稠痰变稀而易于咯出,化痰者顺病势而为,切忌以粟壳、冬花、百部、马兜铃等镇咳敛肺,敛痰则温痰胶固不去,痰热更不易去,敛痰者逆病势而为弄巧成拙。

    4.消瘀宜和营,不宜攻伐。
    血刚止后,其经脉中已动之血,有所复还,此时则应消瘀。旧血不去,新血不生,凡有所瘀,必壅塞气道,阻滞生机,久则变为骨蒸干血。血瘀何以引发出血,经隧之中既有瘀血居住,新血不能安行无恙,终必妄走而再出,消瘀之药宜选和营止血,养血止血。正如唐容川所述:“不补血而去瘀,瘀又安能尽去哉”。和营止血,养血止血,可达瘀既去而正不伤,赤芍,丹皮,当归,乳香,没药、三七之类均可选用 ,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攻伐太过,耗气动血太甚,切切慎之。若问《金匮要略》虚劳立大黄蛰虫丸阿解?此瘀留日久肌肤甲错已成干血痨瘵,大剂祛瘀反有养血补阴之功,与咳血 者和营不可混淆。

    5.固本宣兼顾,不宜独取。
    固本即补虚,病邪去,出血止。瘀血消。血已宁,当补虚,若见阴血已去,气随血去,补虚便投补气养血。或谓阴血同源,补虚便投养阴,独取点,总嫌不全,补虚之法,当宗《理虚元鉴》之训,应重肺、脾、肾三脏,补肝肾,填肾精,补脾胃,健中州,补肺气,润肺金,辨证立法,不可偏废。唐容川说:补脾者十之三四,补肾者十之五六,补阳者十之二三,补阴者十之八九,确属经验之谈。咳血咯血本为肺络所伤,补肺之法,也应强调,不可忽视。

    五宜五不宜为咳血治疗之常法,临床辨证,变化无穷,不可拘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