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5年资料:甘草干姜汤治疗寒证,取效每在一、二剂间,重者三、五剂亦愈

 春光灿烂791 2019-09-06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 性均很高。 

甘草干姜汤治疗寒证34 例报告 

中医研究院内科研究所 朱颜 

甘草干姜汤方出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一以复阳,一以温肺。此汤功能温中散寒,适用于寒证。方小药贱,取用便宜。今在农村,用之以治寒证34例,其方量病轻重,用甘草3~5钱,干姜3~5钱,煎汤温服,取效每在一、二剂间,重者三、五剂亦愈。今简报 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病例分析 

一、胃脘痛:共计8 例,男7例,女1例,年23~53岁。并发呕吐2 例,并发吐酸1 剂,并发呃逆1例,8例均见脉迟,舌淡苔白,口不渴,多因受寒或饮冷而起,服用1-3剂,全部痛定、脉平。

病案举例:

病例一:金某,男,年34岁,公社干部。1965年3月25日初诊。患者胃脘痛已有五、六日,脉退(58次分)微弦,舌淡,苔白,噫气,胃脘痛每日发作5~6次。诊为寒证,治以温散,投予甘草、干姜各三钱,加白芍三钱,煎汤服二剤。3月27日复诊,脉62次分,脘痛次数大减,每日仅痛1~2次,前方再服三剂。3月31日复诊,脉70次/分,痛定。再服三剂,后未复痛

病例二程某,男,年34岁,公社粮库保管员。1965年4月29日初诊。患者胃脘痛已有五、六日,4月26日、27日每日各吐一次。院痛时向下腹部胀坠,脉退(60次/分),舌淡,口不渴,断为寒证,治以温散,投予甘草、干姜各五钱,煎汤温服二剂,即愈。

病例三:董某,男,年47岁,锅炉工。1965年5月5日初诊。患者胃脘痛断续发作已有多年,经西医钡餐造影确诊为十二指肠濡疡病。现发院痛,腹胀,大便色黑,脉退(60次分),舌淡,苔白,口不渴,断为寒证,治以温散。投予甘草、干姜各二钱,加神曲三钱,陈皮二钱,煎汤温服二剂,脘痛稍定,黑便已除,脉66次/分,改予甘草、干姜各三钱,煎汤连服六剂,痛定。

吐酸共2例,男,其中1例年35岁,吐酸已有二个月,手冷,脉迟(58次分)。另1例年50岁,脉细。均无口渴。服甘草干姜汤1~2剂,均吐酸止,脉平而意。

三、脘腹胀共2例,其中1例,男,年39岁,脘部胀多年,时泛酸水,脉迟(58次/分),服甘草干姜汤五剂,胀消,脉平而愈。另1例,女,年42岁,腹胀多年,服宽中下气药无效,改服甘草干姜汤四剂,腹胀大减,仍嘱常服此汤


四、肠鸣、腹泻:1例,男,年70岁,因食減菜冷滑之食而起,腹泻如水。脉迟(55次/分),舌润,无苔,服甘草干姜(各三钱)汤一剂,泻止、脉平(65次/分)而愈

五、胸痛共2例,其中1例,女,年39岁,胸痛彻背,经西医诊断为心脏二尖瓣狭窄,脉迟(58次/分),服甘草干姜汤五剂,痛定脉平(64次/分)。另1例,男,年51岁,西医诊断为动脉硬化、心绞痛。脉迟(65次/分)而细,服甘草干姜汤五剂,痛定,脉平

六、眩是共13例,男6例,女7例,年20~-65岁,均见脉退47~64次分),舌淡,手冷,其中并发欲吐6例,并发腹痛3例,并发咽干1例,并发汗出1例,并发失眠1例。因涉冷水而起者2例,放避孕环手术后发者1例。服甘草干姜汤1~3剂后,眩均止,脉博正常。

病案举例
病例一:王某,男,年50岁,贫农,1965年4月12日初诊。患者昨日下午开始眩晕,曾请医诊治,服清眩丸未愈。今诊脉迟47次/分。舌淡,欲吐,口不渴,无热(体温36.4C),不怕冷。诊为寒证,治以温散,投予甘草、干姜各三钱,煎汤温服一剂。次日复诊,眩鼻止,欲吐停;脉67次分,出工筑墙,嘱再服原方一剂,后未复发。

病例二杨某,女,年20岁,农业技术员。1965年4月27日急诊。患者眩量、腹痛、収吐已有数小时。据云昨日月经始断,赤足涉水,水冷受寒,当时无他异,至夜即发作腹痛,今晨腹痛加剧,呕吐,眩晕不能起床,脉迟(56次/分)而细,舌淡。苔白,口不渴,不思食,无热(体温36C),断为寒证,治以温散,投予甘草、干姜各五钱,煎汤温服一剂,腹痛即定,眩晕、呕吐全止。次日复诊,脉78次/分,完全平复

病例三朱某,女,年25岁,售货员。1965年5月22日初诊,患者眩欲吐,腹痛已有数日,据云曾请医诊治,服牛黄丸二丸,无效。今诊脉退(66次分),舌淡,苔白而腻,口不渴,时时腹痛,左臂血压90/60毫米汞柱。综观上述脉症,显属寒证,改予温散,投甘草、干姜各五钱,煎汤温服二剂,眩晕欲吐腹痛诸症全消,血压升至100/70毫米汞柱,脉亦平复(74次/分)。随访一月,未再复发

七、咳喘共2例,其中1例,男,年32岁,咳多年,痰白,脉退(68次/分),服甘草干姜汤五剂,咳减,痰消,脉平(78次分)。另1例,女,年35岁,喘而手麻,呃逆,便溏,肭肿,脉迟(60次/分),舌淡,苔白,无热(体温36.2C),恶寒。服甘草干姜汤三剂,喘轻,呢止。2例均未全意,嘱常服此汤。

八、经来腹痛共4例,其中1例年27岁,经来腹痛,低热(37.4C),呕吐,舌润,苔白,脉退(66次/分)。1例年22岁,脉退(68次/分)而弦。1例年26岁,经水愆期,腹痛,脉弦细,舌淡苔白。均于甘草干姜汤中加白芍,使成甘草干姜汤与芍药甘草汤合剤,一以复阳气,一以益阴血。二三剂即愈。另一例年24岁,无热,脉迟,舌润,口不渴,单用甘草干姜汤五剂而愈。

考本草药性,甘草气味“甘平"”,功能“和中,缓急”,主治“腹中冷痛”(见《本草纲目》卷十二)。干姜气味“辛热”,功能"温中,逐寒”,主治“寒冷腹痛、胸满、咳逆上气”(见前书卷二十六)。成无己云:“辛甘发散为阳,甘草干姜相合,以复阳气”(见《伤寒论》注),阳气一振,寒邪自消。二药配合成方,即成温中散寒妙剂。而投用此汤,必须辦明确系寒证,脉退、舌淡、苔白、不渴、无热、恶寒此其大较;若见脉数有力、舌绛、苔黄、口渴、发热、则为热证,慎勿用此,以防火上添油,焚如莫救。

本文所报导34例,或脘痛,或眩晕,症状虽异,而脉迟、舌淡、苔白、不渴多同,其本为寒则一。《素问》云:“治病必求于本”,今以温中散寒一方治之,都能取效。常言异病可以同治,以其本同故尔。

再试从脉症推之,脉迟则心率绶慢可知。呕吐、泛酸、胃脘痛,则有胃肠蠕动及分泌机能亢进之征;

咳嗽气喘,则可由于气管平滑肌收缩亢进而起;眩、血压下降,则有周国血管扩张,引起暂时脑贫血之象;

经来腹痛,多有子官肌痉挛。临床表现虽异,而均可用副交感神经兴奋之理来解释。换言之,中医所称寒证,实包含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病理生理学现象。本文作者(1960曾以实验证明辛辣刺澂可升高健康人血压,与交感神经兴奋现象相似(见《中医杂志》1960年第6号第47页)。此汤干姜辛辣,服后刺激口舌及胃粘膜,可能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而起对抗副交感神经作用。甘草又对胃肠平滑肌有一定解痉作用(见《中药的药理与应用》第268页,1958),此与《素问》“以甘缓之”之理合。二药同用,一可抗副交感神经兴奋,一能解平滑肌痉挛,相辅为用,则对如上34例所列诸症表现副交感神经兴奋和平滑肌痉挛现象者,皆可收效。惟此汤治病之理,是否确如所论,则尚须进一步观察研究。推理失当之处,还希同道教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