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一位有阅历的乐团小提琴演奏家的建议

 typlr2d 2019-09-06

作为弦乐四重奏一员,最近再一次演奏了海顿的「临终七言」。之前我曾多次演奏过这首曲子,但这一次的独特经历将我过去几年间产生的零碎想法整合固化,结晶成一个有关伟大艺术代代相传的个人浅见。

海顿《临终七言》第一、二、三章

初次接触该曲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万宝路音乐节(Marlboro Music Festival)上,当时是与著名大提琴家大卫·索耶尔共同合作。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重奏经历,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探索乐曲深度和细节差异成长进步,其中最大的收获便是心中更加笃定音乐之路遥遥无期,我们仍需努力钻研。

几年后,我再次有幸演奏「临终七言」,这一次我的同伴规模扩张了。他们是布达佩斯四重奏乐团小提琴演奏家亚历山大·施奈德(Sasha) ;茱莉亚四重奏乐团兼美艺三重奏乐团小提琴演奏家伊西多尔·科恩;以及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负责人大提琴演奏家罗伦斯·历沙。特别是Sasha,他每年都在纽约演奏海顿的曲子,他可以演奏到淋漓尽致。被这样的精英乐手和音乐导师们包围,我每每举起手中乐器都倍感荣幸。

渐渐地我成长了也成熟了,心中也逐渐凝结出一些对于音乐的主观理解。我认为代代相传是对伟大艺术延续的最佳庆祝方式。就好比作曲家依赖于音乐价值的传递,这种价值是从纸上的音符直接生发,强有力的直击听众心里。依我看来,音乐的传递便是进一步的理解和清晰。作为一名年轻的演奏者,我强烈意识到我的音乐导师对一首曲子的理解远胜于我,我从导师那里习得的感受由此再向下传播,这就是音乐的长寿。

长寿带来的是理解和清晰

想想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作品。这些作品是一位艺术家 50 年间个人艺术的综合展现。还有观众曾不断要求他演出早期作品「七重奏」,单曲循环曾一度让他产生抵触,好在他挺住了。如果他就此停止,不再深度挖掘自身艺术性,我们就不会看到他后期这些卓越的作品了。


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作品

如今的观众似乎更容易被年轻帅气的演奏者吸引,因而,基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演奏家们绞尽脑汁,反而很少有人坚信音乐深奥的魅力,也就很少有人从老一辈音乐家身上汲取真经。年轻演奏家还是要多聆听,无论是作为演奏者还是观众。

对听众的建议

音乐会并非娱乐消遣之地,来时需谨慎,带着被音乐感动到落泪的思想准备参加一场音乐会将会是一次收获颇丰的体验。你也可以选择去听讲座,浏览阅读笔记学习更多关于音乐的知识。这些都将为你的人生经历赋予文化和音乐内涵。最重要的是,要深信,你聆听的是内心深处创造力的产物。

检查你的情绪。音乐给你的感觉是平静、焦虑、欣喜还是悲伤?这些感觉在演奏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是否和你的期待一致,还是未达期许?

对演奏者的建议

理解并尊重作曲家所传达的信息。尽量站在作曲家的角度思考乐曲。作曲家希望这首曲子集结你一身技能,以忘我的境界,与听众产生强有力的交流。所以你一定要很有说服力。正如大提琴家贝尔纳·格伦豪斯曾对他学生说的那样:「你演奏得很好,每个细节都是正确的……但就是一成不变。我想看到多样性的演奏。」

作为演奏者,我们不仅要努力掌握更多的技巧,而且要在音乐中发挥更多的潜力。也就是想象力要拓宽。同时对音乐的慷慨性也要提高,比如我们应该将对音乐的这份热爱感染给更多人。

音乐不是封存于真空中的。每位艺术家都有潜力为现有音乐事业添砖加瓦,在保留经典和发挥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如果我们延续这套音乐培养方式,未来将是一片花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