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宫为何为吕布殉葬

 Q江海 2019-09-06
(2014-07-17)


    从第五回开头,陈宫弃曹操而去后,到第十一回陈宫再次登场。
  当时曹操正和徐州牧陶谦大战,陶谦文弱,只能邀请好友相助,当时北海孔融,青州田楷,以及青州平原国相刘备三人前来相救。双方正准备展开一场大战,恰在此时,曹操收到后方消息,说吕布袭夺了兖州。曹操老家被端,匆忙调兵回兖州抢地盘。而吕布之所以能够夺得兖州,主要就是得到了陈宫的帮助。
  演义中对兖州变乱叙述比较简单,但是已经约略给我们勾画出吕布作为一个诸侯的庸碌面目。
  吕布在除去国贼董卓的行动中,功勋卓著,自我感觉良好。关东诸侯之中,最痛恨董卓的当属袁氏兄弟。当初袁绍反出洛阳,留下担任司徒的叔袁隗一家,董卓大怒,把在洛阳的袁氏一门几百口都给杀掉了。吕布觉得自己除去董卓,对袁术有恩,就跑去投靠盘踞在南阳的袁术。可袁术让吕布吃了个闭门羹,根本懒得见吕布。吕布只能投靠袁绍。袁绍一开始对吕布很欢迎,好久好喝招待,让吕布收拢旧部,在冀州立足。之后,袁术让吕布带领兵马帮自己打境内的黄金枭雄张燕,张燕当时有部众百万,是黄巾军最后的大豪,袁绍征讨多年也无可奈何。结果,在吕布的帮助下,张燕屡战屡败,不得不退入山中打游击。论功行赏的时候,吕布很骄傲,说了许多的狂话,搞得袁绍的部下都很厌恶吕布。袁绍就密谋杀掉吕布,以除后患,结果被吕布发觉,逃到了张扬的地面。张扬和董卓的旧部李傕、郭汜关系不错,李郭二人写信给张扬,要他帮忙除掉背信弃义杀父忘恩的小人吕布。吕布得到消息,只能再一次逃跑,投靠另一个诸侯,陈留太守张邈。
  从这一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吕布在当时那就是一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为什么吕布武艺高强,却落得这般下场呢?
  从演义看,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吕布武艺高强,虎牢关一战威震天下。《三国演义》是一部极为看重武将个人武艺的作品,在演义中的战争,武将个人武艺的高低几乎就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正因为吕布武艺过于强大,并且手下几位部将那都是人中英杰,所有的诸侯面对吕布的时候,都会感到如坐针毡,担心自己的性命安全,更不要说掌握吕布,控制吕布。
  第二个原因,吕布背信弃义。在汉末时代,道德礼教崩坏,但是在官场上还是有一些铁一般的规则依然存在。比如说对自己的主公必须忠贞不二。像吕布一样,接二连三的背叛君主,甚至是杀害君主,是绝对不可能被原谅的。看演义中诸葛亮曾经骂死背弃汉朝投靠曹魏的老名士王朗,就可以知道道德的力量。吕布来投,大家不但是不敢用吕布,甚至不敢让吕布让吕布在这边。
  
  可是,张邈和陈宫依然选择了和吕布联手,对抗曹操。
  张邈本来是曹操的铁杆兄弟,可最近一段时间,曹操和袁绍走的很近,双方结成联盟,共同对抗公孙瓒、陶谦、袁术。而张邈和袁绍则是仇人,袁绍多次写信告诉曹操,要求曹操杀掉张邈。当时的曹操担任兖州刺史,正是张邈的上级,要抓捕杀害张邈,简直易如反掌。在演义后文中,借陈琳讨伐曹操的檄文中还曾经补叙,曹操在不久前曾经杀害毫无罪过的兖州大名士边让,而边让和张邈关系不错。张邈和曹操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当然知道曹操是一个为了利益,可以毫不手软的人,在曹操手下朝不保夕的生活,让张邈很没有安全感。
  于是,与其受制于曹操,不如抢先下手,除去曹操。
  当时,陈宫是和广陵太守张超一起来见其兄张邈。在演义中没有介绍陈宫的身份,其实在正史中倒有叙述。在正史当中,陈宫本是兖州刺史刘岱的从事(省办公厅主任),刘岱去世之后,陈宫做主,迎接当时担任东郡太守的曹操担任兖州刺史,可以说陈宫对于曹操有大恩。可是曹操继任之后的行为,尤其是杀害边让的行为,让陈宫很不满意,陈宫认为一个蔑视士林,践踏道统的人没有资格做兖州刺史,于是策动了这次叛乱。
  在演义当中没有过多的背景介绍,只是写了一段陈宫劝说张邈的文字。陈宫告诉张邈两件事情。其一,张邈拥有陈留,地方千里,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怎么能够甘心做曹操的部下呢。其二,此时机会难得。当时曹操大军全部去和徐州陶谦作战,内部空虚,有机可乘。其三,有吕布相助。吕布是当时勇士,如果和吕布联手,共同夺取兖州,那么“霸业可图也”。在演义中,张邈完全是为了所谓霸业而起兵对抗昔日的朋友现在的上级。这个解释远不如正史中深刻,但是可见陈宫对待问题的深刻分析。
  也就是说,陈宫一开始投靠的主君是张邈,书中也说,张邈“便令吕布”如何如何。可是,不久之后,曹操大军反击,张邈战死,吕布败逃,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陈宫再次改头换面,做了吕布的一个谋士。
  可以说,陈宫是在根本不情愿的情况下,来到吕布这棵歪脖树边的。
  
  那么,为什么说吕布是棵歪脖树呢?
  之前讲过吕布为众人厌弃的两大缺点,确实,陈宫最为厌恶的,就是那种背信弃义的小人,当初曹操杀掉的是父亲的义弟,而吕布杀掉的是自己的义父,从关系上来看,吕布之与董卓,其实远比曹操之与吕伯奢关系亲密。陈宫本应该更加厌恶吕布才对。但是,吕伯奢本是善人,而董卓确实公认的祸乱汉室的巨奸。于是在陈宫看来,个人的道德修养,又再次让位于国家大义了。中国也有句古话,叫做“大义灭亲”嘛。
  但是,吕布的道德缺陷,也使得作为一个逐鹿中原的诸侯,天生就有了些许缺陷。
  关键的,还是吕布对陈宫始终不够信任。
  在陈宫被抓之时,曹操半是嘲讽的说:“公台别来无恙。”人都被你曹操五花大绑着,还说什么别来无恙。演义中的曹操,有些小人得志的嘴脸。陈宫听出了曹操隐含的意思,谁让你当初抛弃我呢,这就是你的下场!陈宫一仰脖说,“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点明自己抛弃曹操,并非自己道义有亏,错本在曹操。可是曹操给了一个有力的反击:“吾心不正,公又奈何独事吕布?”你说我心术不正,我比吕布又如何!曹操说的没错。陈宫回答:“布虽无谋,不似你诡诈奸险。”陈宫的回答,其实有些无力,回避了曹操提问的重点。曹操本是反驳,说吕布和我曹操都不是什么道德君子,而陈宫回答说,吕布是个没有谋略的人,而你则是一个奸诈险恶之人,讲的是两个人智商的问题。曹操马上反击,你陈宫自诩足智多谋,现在为什么落到这样地步呢?陈宫很不服气,说:‘恨此人不从吾言!若从吾言,未必被擒也。”看得出,陈宫对自己的智谋很自信。但是,陈宫却忽略了作为一个谋士的立身之本,正是需要有主公的绝对信任。
  当初,刘邦曾经评价自己屡战屡败却最后消灭了强大的项羽,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自己善于用人,而项羽呢,是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吕布有一陈宫而不能用,是一个遗憾。但是这个遗憾是怎么造成的呢?一个是吕布的刚愎自用,但是另一个原因,陈宫你为什么足智多谋却不能获得吕布这个有勇无谋的人的绝对的信任呢?
  既然明知吕布对自己不够信任,为什么陈宫还要死磕着吕布呢?
  
  这就要回到第一篇文章我们提到的陈宫的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了。
  在《三国演义》中,陈宫是少有的一个书生。虽然说演义中有不少高明的谋士,他们熟读儒家经典,但是严格的来说,都不算是儒生。在儒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里,道德礼义永远是第一位的。于是,才有曹操杀害吕伯奢而陈宫出走的一幕。但是忠臣不事二主的观念在陈宫心中根深蒂固。陈宫选择的第二个主君本是张邈,可张邈战死,作为张邈盟友的吕布顺理成章的成为陈宫的第三位主君。并且,陈宫一生最想做的事情,其实就是除去曹操,当年没有杀成,导致曹操滥杀兖州名士,导致曹操因为父亲被杀就兴大军杀奔徐州,不分老幼杀了几万人。相信陈宫对放走曹操必然一生内疚,于是就算吕布差劲,也想勉励辅佐,以纠正当初自己犯下的严重错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