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棠村身份的确定

 深信不疑 2019-09-06

《红楼梦》中棠村身份的确定

《红楼梦》中棠村身份的确定

整子2019-2-25

关于“棠村”,《红楼梦》中提供了二个事例,都出现在批语中:

第一: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甲戌眉批(甲辰夹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第二:第十三回,凤姐还欲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牌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凤姐闻听,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只得忙忙的穿衣,往王夫人处来。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甲戌眉批: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靖藏署名:棠村。)】【庚辰眉批:可从此批。】【靖藏眉批:可从此批。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余大发慈悲也。叹叹!壬午季春。 笏叟。】

先说第一个事例。

雪芹所持的《风月宝鉴》来自于孔尚任,其实本身就是尤侗给予雪芹整理的《石头记》,由于孔尚任因尤侗的关系来索取搜集资料,还没有正式着手工作,就被孔尚任拿走了。拿回来的时候,后本还丢了四五页。这不是孔尚任弄丢,就是棠村弄丢。因为在这个批语中可以看出,孔尚任所题写的《风月宝鉴》经过了棠村之手,棠村不但抄录了一本,而且还题序和写上批语。

如果棠村是曹雪芹之弟,全名是“曹棠村”。

那么,孔尚任为什么转由棠村返回呢?

根据“余睹新怀旧”的“余”字,应该就是称为畸笏叟的秦松龄而不是尤侗。这条批语是秦松龄写上的。秦松龄没有象尤侗一样把任务交给门生,而是出于尊敬,自己亲手对老师的作品进行了仔细的推敲。

但是,从孔尚任转由棠村之手,可以判断出棠村同秦松龄的关系,如果不是尤侗的门生面子,那么就是秦松龄的门生面子。

如果是尤侗的面子,那么就可以推出棠村也是同曹雪芹一样是尤侗的门生,棠村也曾经辅助过曹雪芹的工作。如果是秦松龄的面子,那么棠村就是秦松龄的门生,但在秦松龄那里,棠村没有那么好的机会接触大师的作品。从这里判断,棠村是一个有点心术不正的人。

古代一般文人想出人头地,一举成名往往投靠知名文人的门下,有点非法念头不奇怪,剽窃的,欺名盗世的事情经常发生。例如《儒林外史》中描述过这些事例。

我在考证“棠村”这个号的时候,发现梁清标(1620—1691)也叫棠村。但根据资料显示,没有什么其哥哥叫曹雪芹的意向,因此断然否定梁清标 的可能性。尽管梁氏家族身世显赫,同吴梅村也有往来关系。

倒是发现梁清标曾经为其侄子梁允植题诗的剽窃行径。

梁清标《题青藤古坞图歌(兄子承笃书斋方龙眠画)》:“经营写出秣陵春,持赠幽栖方丈室。阿咸宝之置缥囊,古坞黯淡生夜光。”梁允植写个什么《秣陵春》,《秣陵春》是吴梅村的剧本。

徐釚(1636~1708)也有这样的一首诗。《题方邵村画青藤古坞图》。

这可能梁允植在南方当钱塘县令的时候,同李渔交好,企图拿吴梅村的《秣陵春》叫李渔排演。结果被梁清标认为是其侄子所写。

同样,王士祯在山东初出名的时候也曾经剽窃吴梅村,还好,王士祯后来到南方亲自拜于吴梅村的膝下。

因此,棠村从孔尚任那里接手《风月宝鉴》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价值发现。

根据古代一般文人的行径,我发觉北京的后来的“曹雪芹”极有可能也是一个破落秀才,看到了《石头记》中曹雪芹,想一举成名,于是就冒名顶替,弄假成真了。我看过那个所谓“曹雪芹”的后人收集的诗作,同《红楼梦》中的诗歌作品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上述推想是不可能的,我毋宁说早先提出的观点,“曹雪芹”其实就是“抄写勤”的谐音,认可一些人的关于曹雪芹是小说虚构的对象。当然这不可能,因为《红楼梦》的批语中确证曹雪芹是一个人物,如“一芹一脂”“芹溪,脂砚,杏斋相继别去”。

红楼梦中的谐音情况始作俑者都是出自于脂砚斋的批语,这是一种低水平认知策略。

那么,所有的情况指向的结果表明,棠村是秦松龄的门生可能性很大。但同雪芹一样是名不见经传的一般文人而已。

第二个事例说明,曹雪芹转由孔尚任的《石头记》至少已经整理一部分。畸笏叟最后是尤侗进行确认的批语。

极有可能的情况推理,孔尚任所题写的《风月宝鉴》告知尤侗,写得太露骨,也太黄,于是經曹雪芹删改重题名为《金陵十二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