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乃章帝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十四岁能以旁室入宫称帝皆为外戚梁冀之力,是为汉桓帝,在位凡二十二年。 建和元年,皇帝立梁太后妹为皇后,梁太后仍临朝听政,冀总览大权,志难以置喙。 延熹二年,梁太后、梁皇后先后去世,志对冀之横暴早已忍无可忍,遂命单超等五心腹宦官及御林军千余突袭冀府,冀自缢。公卿大臣数十及梁氏故吏宾客一次罢官者逾三百人,冀产拍得三十亿钱,等同朝廷半年之财政收入,百姓莫不称颂。 梁冀既除,五人皆同日封侯,大权旋落入宦官之手。超任车骑将军,位同三公,五侯挟持桓帝,整日逆行倒施。 桓帝时,阶级矛盾及民族矛盾更为尖锐,二十年间发生大小起义逾四十次。第三次羌族起义声势尤为浩大,朝廷竭尽全力方得平息;公孙举发难于泰山之阳,义军一度达到数万人;荆州农民起义势如破竹,接连攻下长沙、零陵、桂阳、苍梧、南海,一时间锐不可当。 永康元年十二月,志病亡于德阳前殿,年三十六,归葬宣陵。桓帝时尝有民谣曰:“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人民从来不可轻。”起义虽相继失败,但民间之反抗怒火愈燃愈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