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场人员监督的提出 人员监督是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影响检测和校准工作质量的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中,人员所处的地位尤其重要。近年来,为了降低现场检测和校准工作的风险,提高现场检测和校准工作的质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应用说明,用以规范实验室现场检测和校准行为,这些应用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现场人员监督工作的要求,其涉及条款如下: CNAS-CL20:2014《<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中的应用说明》: 4.1 S.2实验室应对在非固定场所实施检测活动的人员进行充分的监督。 5.2 S.2实验室应确保从事非固定场所检测活动的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足够的监督。新上岗人员实习期间须在实验室有经验和有能力的正式签约人员的陪同下方可从事现场检测活动。 CNAS-CL25:2014《<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在校准领域的应用说明》: (附录A)4.1.5g对实施现场校准人员的能力及其遵守相关要求的情况,实验室应实施严格的监督程序。 (附录A)5.2.3实验室应对现场校准人员实施必要的监督。 CNAS-CL52:2014《<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应用要求》: 4.1.5g实验室应关注对人员的监督模式,确定可以独立承担检测或校准工作的人员,以及需要在指导和监督下工作的人员。实验室可以通过质量控制结果(见CNASCL01之5.9条款),包括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结果,现场监督实际操作过程、核查记录等方式对人员实施监督,做好监督记录并进行评价。监督人员应有相应的检测或校准能力。 二、现场人员监督的特点 为了方便区分,试将人员监督划分为实验室监督和现场监督两类,顾名思义,所谓实验室监督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人员进行的监督,而现场监督是指离开实验室,在非固定场所或现场条件下对人员进行的监督。 实验室监督是传统意义上的监督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借助检测和校准工作、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等途径,通过监督实际操作过程、核查记录等方式对人员实施监督,并对监督记录进行评价。近年来,随着现场检测和校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现场检测和校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现场工作的特殊性,人员能力在现场检测和校准工作中显得愈发重要,对人员的相应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现场检测和校准人员的监督,是提高检测、校准工作质量,降低现场检测和校准工作风险的有效途径。 可将现场监督模式与实验室监督两者的特点列表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现场监督模式与实验室监督之对比 三、做好现场人员监督需要注意的事项 1.监督实施前 (1)监督的策划 (2)监督的准备 2.监督实施中 (1)监督的方式 (2)监督的要求 (3)监督的安全 (4)监督的记录 3.监督实施后 对于未按照监督计划完成全部监督项目的现场监督工作,部门质量主管应对监督是否合理有效进行判定,当认为监督还不够充分时,可对不满意或未完成的项目安排再次监督。 本文刊发于《中国计量》杂志2018年第4期 作者: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朱宏声 潘晨言 舒晓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