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藝高说】水彩画风景的表现要素

 云雾箫扬paq7dv 2019-09-06
【藝高】

水彩风景画作品中,能感动人的是形象,而吸引人的作者画中所表现出的某种形式,这种形式包含画中的,水韵,气韵,色彩感,透明感,光感等表现出来。水彩风景写生作为一门眼睛的艺术,是要把繁杂、百变的自然景看成一幅画。由此,要有从局部看到一个大画面的能力,尽可能地掌握主动性,树立整体的作画意识,并忠实于自然。其次是要善于发现,要在丰富多变的自然物象世界中去发现画面。理解一副水彩画风景,这一包含丰富技法的画种,有意识地充分发挥它的技法之长与表现特色,树立起自己的审美意识,探寻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水彩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艺术个性。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从水韵,气韵,色彩感,透明感四个方面浅谈水彩风景画的表现要素。这四个方面是水彩风景画的重要环节,并相互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一、水韵

对于水彩画来说,水是它固有的本质特征和优势,水无疑赋予色彩以生命。水的运用是水彩画的基本技能,同时也是最高深的技能,一幅水彩画的成败,无一不与水分运用得好坏有关。 水彩画中水的韵味有种种不同和差异,有水的流动韵味,水的沉渍韵味,水的渗化韵味,水的冲洗韵味等多种效果。

水的流动韵味是指水的流向,造成画面有一种动感,或急或缓,使观者为之欢愉激荡,一般画天空、画浮云、画云彩多见这种效应,画家作画时,通过将画板按画面的需要向不同角度倾斜,使水色自然流淌。如我国水彩画家曹文侃的作品《春雨》(《中国当代水彩画精选》江苏人美出版)画面中出现了大面积的水色流淌痕迹,由上而下,似树、似雨、似雾、似影,在似与不似之中,营造出了无穷灵动的艺术韵味,达到了神似的境界。以如著名的水彩画家漆德琰的作品《土墙》(《中国水彩》1999年第8期)墙面斑斑的肌理表现是这幅画的关键所在,在画面左侧和上方水色往下流淌的痕迹,看似天然形成,实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营造,那充满韵趣的痕变,既丰富了画面,以使自然之象与审美情韵的传达达到高度统一。 水的沉渍韵味,就是国水色在画中沉渍而造成周边有斑斑驳驳的水印痕迹,其形态多姿多彩,为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斑斓之美,此法最适宜表现雨天泥泞的道路和破旧残断景物。上海画家王亚平贯用此法表现江浙一带民房旧宅,较好地表现出了所画之物的苍桑感。他作画用水十分饱和,并善于大面积地将水色沉渍,有的沉渍多次。既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又有透明感,其代表的作品《海魂》就是主要运用此法制作完成的,效果极佳。

水的渗化韵味,即水色相互渗化而产生的生动浑然的效果,这种效果,这种效果给人以自然柔美的艺术感觉,通过水色渗透化使艺术作品学脉流畅,经络舒展,神情充沛,通体和谐,水彩画中的湿面法就是这种方法。用此法表现雨景、云彩以及朦胧之物象最为合适。上海水彩画家柳毅其风格特色就在于作品中使用的渗化技法,他的作品水色互渗,虚虚实实,朦朦胧胧,韵味十足。其代表作品《水随天去》(《中国当代水彩画优秀画家作品精选》福建美术出版社),就是大面积运用此法完成的,画面饱和的色和饱和的水互相冲撞渗溶,趁画面未干时画上物体大形以及长长短短的线,使形和线通过渗化产生虚实变化,很好地刻画了雨雾之中江南水乡如诗如画的景象。

水的冲洗韵味,就是用水冲洗、滴洒画面,从而产生画面朴朔迷离,隐约变幻的艺术效果,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和偶然趣味。通过冲洗,滴洒,还可使画面产生层次感。如广东著名水彩画家王肇禹的许多作品均采用了洗的技法,作品给人发以厚重,含蓄和富有力度感,成为自己富有特色的艺术语言。

二. 气韵

注重气韵、意境和格调。这三点是评论水彩风景画创作的重要法则,讲究作品的神韵,情趣和气势,达到画中有诗的境界。所谓的意境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在有序无序间,或内敛、或释放,是画面组织均衡而富于节奏,流露出画家的艺术语境。所谓的意境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实境的升华,有超越现实之美,意境不是技巧的简单堆积,而是画家的人生观、艺术观以及理想气质、人格、兴致、趣味等多元素的综合体现。

优秀的水彩画作品都有着很高的艺术格调,无论是在形式、结构、技法和内涵方面都是画家根据自己的整体构思和创意作了统筹安排,或营造一种物景,或塑造一种氛围,在艺术体裁中加入更高的“文化含量”,化平凡为神奇,别出心裁,把握时代脉搏,引入了文化特色因素,注重艺术品位和丰富的内涵,从而使作品扣人心弦,撩人情思。

三.色彩感

色彩的丰富是是水彩风景画的“生命力”所在,更多的色彩的运用是水彩风景画创作中表现的一个重要手段。水彩具有丰富的色彩因素,通过其特有的,丰富的色彩,亦或浓烈,亦或清新地呈现在画面中,其丰富而多变的层次,能更好的表现出画面的意境。尤其是在光,影,色的层次表达上,水彩能够更深入得描绘所表达的物象。自然界中的色彩,是琳琅满目的。只要人们能看得见,也就应该能表现出来。人们经常把绘画中的色彩问题看得很神秘,当作老大难,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当你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并在实践中反复地运用、验证,便有可能充实、提高了自己,自会由熟到巧,游刃有余。

一幅水彩风景画,如果用色处理不当,无疑就失败了。而情调,它更是一幅水彩风景画的生命。没有情调,就等于是一张画图,失去了生气。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追求的是从绘画的角度,用绘画形式、技巧去观察色彩表现色彩。至于用色之道,我认为水彩画作为一个舶来画种(关于中国水彩画广义而言,有自己更早的发源,有“没骨法”的悠久传统,那是另一个又当别论的问题),我认为还是应该以表现色光关系的印象派色彩体系为基础,这样,水彩风景画才更有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用色手艺的关键首先还在于感觉色彩的敏锐的眼力,要准确地感受对象在外光下的整体色调和微妙的色彩变化,特别是冷暖倾间的变化,须知画面上的色彩是决定在相互关系之上的,整体的观察和比较的眼光,是用色之道的基础。如果不突破按“固有色、随类赋彩”的樊篱,水彩风景画的色彩便无从起步,水彩画中色彩单调、寡淡生硬的现象也难以纠正。其次,还要锻炼用水彩色调出你感觉到的色彩能力,既要注意谨慎地保持某些色彩的鲜明度,但更多的是要注意使用中性色和低调色,要敢于调“灰”,甚至用对比色、补色去调,用黑色、白色去调,力求调出“熟的颜色”,以配置合适的色彩关系,在准确的色彩关系中,有“倾向性”的灰色也是有光彩的。但“调”的过程中,又要避免调“死”,有时水色一碰即可,甚至直接到画面上去调,主水色在画纸上自然渗化,这样更为生动。

四.透明感

透明的特质是水彩艺术产生依赖的标志性的特征之一。透明之感其实是利用光的透射作用发挥光色作用。通过对色彩的条配,透叠、重置、晕染等手段的运用,使整个画面的色彩交错、混合,白色的基底忽隐忽现。涂层的交错使画面产生薄厚的对比,明亮与灰暗的对比。

水性调和剂具有易溶、易渍、易流的特性,透明的调和剂使色粒光波清晰,色粒在水中流动与渗透更使这些光波交相辉映,从而在洁白的纸面上呈现出明净淡雅之美。经验证明:覆盖性绘画往往重视全部铺垫后的最后一笔,非覆盖性绘画往往重视代表饱和亮部的最先一笔;前者用浓稠坚挺的颜色绘制受光物体,当然富有质感和力度,后者用渐次变深的透明重叠“让”出物体的亮部,更加璀璨而令人神往。 透明也是把握水彩艺术的极限的“度”。如果在求新求变中超越这一限定的“度”,可能失去水彩画存在的价值,成为其他画种的辅助手段,或者成为一个新画种。水彩画的诸多传统技法,作画方式乃至观察方式,以及它们所显示出的独特表现力及其美学特征,均由此透明特质而生。透明这种特质的表现不仅可以表达抒情、轻快、流畅、明丽、淋漓等优美的情愫,而且亦可表现雄浑、遒劲、苍茫、厚重等壮阔的情怀。水彩风景画的透明应理解为感觉的透明,决不回避重色和不透明色,往往有对比才更显透明,而且画面合理的色层重叠,甚至多次重叠,正体现了水彩画透明色表现的丰富性,这也是不应该被冷落的技艺。

在绘画中要始终如一保留水彩风景画的亮丽和透畅感,借鉴和融进西方油画的结实、厚重感,这也是水彩画技法创研发展的一个思路和方向。每一个画种都有各自不同的工具和材料,都有着使用和特定的技法,对于这些技法的掌握,关系到各个画种特点的发挥以及作品艺术性的高下。因而,深入研究和探索水彩风景画的特质材料和工具运用,丰富水彩风景画的艺术表现力,是水彩风景画创新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新时代对水彩风景画的更进一步要求。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原则在水彩风景画中得到充分体现,水彩画是经过画家高度提炼的取舍艺术,因此它既是非常高明的艺术,又是雅俗共赏的艺术。有时它不拘泥于生活表象与逻辑的束缚,在主体处泼色堆金,精微刻画,在次要处点到为止,一笔带过,以虚拟实,实中透虚,开阖自如,繁略得当,从艺术的视角传达生活的信息,升华出新的意境。

水彩画坛的新生力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应该更加关注水彩风景画在未来的发展趋向,关注自然,找到自已艺术个性中的闪光点,强调艺术家个性的发挥和风景画的表现,注重个体艺术风格的创造,并在绘画创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表现。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深入了解水彩风景画自身形式语言的特色,既要发扬水彩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又必须在合理借鉴和兼收并蓄中获取更多的精华,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在研究造型,色彩,气韵,透明及其特殊材质所体现的艺术特性的同时,还应深入挖掘水彩风景画的意境营造。挖掘水彩自身艺术语言特有的魅力,从而创造出富有个性特征和时代精神的有魅力的水彩风景画作。使水彩风景画成为能经得起历史沉淀的,具有丰富的形式美感和强烈的视觉感染力的一个画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