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内心光明,清醒做人

 昵称66188862 2019-09-06

内心光明,清醒做人,是每个人的愿想。

如何能做到呢?或许“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可以开示我们。

1

内心光明,照己之过

常言道:“人有失足,马有失蹄”。

人做事终有犯错,即使是善于奔跑马,也有踏空的时候。人犯错本不可避免,但倘若人两次或多次都犯一样的错,那么就值得深思了。

经常犯错一定不好,经常办错事有损自己的形象,不光让自己受挫,还会给别人带来不利影响。别人原谅你一次可以,但是要原谅你多次,就很难了。

古人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有过错就要改,改了就好了,这点很多人都知道。

人们不知道的是:有些时候,生活之中自己察觉不到的过错,会在关键时刻像蜜蜂一样蛰自己一下,你以为是对的,结果到后来是错的。

人身上有很多的过错,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对于你的身上的过错,你周围的人其实都知道,甚至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因此,对于过错,人要做到内心光明。何谓“内心光明”?就是坦荡做人,心胸要有正能量,就像在心里装了一盏灯,心里要亮堂起来。

内心光明的人,一是不主动去做过错之事,因此很少犯错,二是有人会帮你,自己有什么错误和遗漏的地方,别人都会帮你指出来。

曾国藩喜欢写日记,他用这个方法来照己私过。有一次他犯了“妄言”的过错,他回过头来就反省了。

他在日记里写:“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若心中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著私物也”

这里的“不著私物”就是指内心光明,人的内心是光明的,便有了知耻、悔过之心,自然而然会“照己之过”,简单说就是自己就可以发现自己的过错。

曾国藩不光观照自身过错,他还恳求弟弟们指出他的不足之处。

有一次他升了官,按理说这是喜事,但是曾国藩却诚惶诚恐,觉得自己德不配位,向弟弟们讨要他的不好。

他在信中是这么讲的:“此次升官,尤出意外,日夜恐惧修省,实无得足以当之。诸弟远隔数千里外,必须匡我之不逮(不足),时时寄书规我之过”

曾国藩能从一个穷家子弟上升成为清廷救国功臣,并且位列“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靠的是什么?靠他的为人不傲,内心光明,照己之过。

古人有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内心光明之人,可以做到照己之过,也可以从别人那里知道自己的过错。让内心的光明去催人反省和上进,这便是莫大的欢喜。

曾国藩:内心光明,清醒做人

2

清醒做人,洞达人情

曹雪芹有一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世间的事情,特别的复杂,在形形色色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人情”,人在世上若想活得好些,需要我们去洞察其中的“人情”。

“人情”需要讲究,人是群体生存的,生活中免不了跟人打交道,人与人之间有角色和情感关系。

人与人相处,如果要相处得好,“知情”是很重要的,只有“知情”方能“达理”,在合情合理的状态下,才算是“人情练达”。

而这“知情达理”、“人情练达”可不是一篇容易写的文章,人的感情是最复杂的,人与人的情感关系是最微妙的,行走人世间,需要好好做“识人情”这门功课。

曾国藩曾说:“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

意思是说:做光明正大的事情,需要在人情上多下功夫,把人情吃透了、洞达了,然后再带领人们做事,大家都愿意听从你,你做事必定成功。

做人不要做糊涂人,糊涂人不懂人情世故,更不懂得人情这座玲珑宝塔的威力,因此,糊涂人做事往往失败,因为得不到更多人的帮助。

清醒之人懂得洞达人情,在人情方面不生疏,所以做起事来游刃有余、如鱼得水,一点都不费事。

曾国藩身在官场几十年,他深谙官场人情世故,他总结出了为官的一句话“交情离合,有在情理,有不在情理”

人跟人在一起共事,时间长了就会生出感情,这种感情是相互信任得来的,我帮你,你帮助我,人情就出来了。

曾国藩这句道出了为官谋事的“节点”,哪些情在理,哪些情不在理,要时刻分清楚,因为这是趋避利害的关键。

正是因为曾国藩这种清醒做人,洞达人情的能力,才让他在宦海沉浮中“心明如镜”,他洞达人情而又能宽厚待人。【微信公号:今智塔老板课堂】

曾国藩:内心光明,清醒做人

3

内心光明,良善正途

管仲有言:“善人者,人亦善之”

意思是说,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彼此都会获得真心

良善的心地就是黄金 ,它是无价的。良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良善为正途。

人世间,人各有别,都会经历不同的人生,但是人性中的良善之念、恻隐之心都是共通的,美好的品德人人都愿意拥有。

有句话这样说:“我若盛开,蝴蝶自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内心光明,心怀美好,就算身处在繁缛复杂的环境里,也不会妨碍自己内心的快乐。

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意思是说,行善最快乐的是不想让别人发现,作恶最辛苦的是害怕别人知道。

行善可以给人带来好福报,我们会发现功成名就之人,往往都会选择去做慈善,就是因为善是正途,你行善事,大家知道了会觉得你这个人有一颗菩萨心。

与之相反的是,作恶是给自己埋祸根,恶事干多了,子孙后代都会受到牵连。

曾国藩一生持善念、行善事, 他为官时候接济穷亲戚钱财,在外当差时施舍穷苦百姓,所以在他离世之后,百姓巷哭,绘图像来祭祀他。

正如孟子所说“人性本善”,良善是正道,是精神世界的阳光,是一份心态,会给你的心灵送去平和和安详。

曾国藩:内心光明,清醒做人

4

清醒做人,泰然处事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泰然处事不是消极怠惰,而是一种积极的处事态度。泰然处事,自然能够得到好结果。

曾国藩说:“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的确如此,人生遇到困难挫折时候,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后,就只能听天由命,泰然处之了!

很多时候,你越是拼命挣扎,越是耿耿于怀,越是手忙脚乱,越是无济于事,适得其反。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永顺兵事件、天津教案两件大事,前者是兵变,后者涉及外国人,两件事情都很棘手,但是曾国藩处理的很好,这得益于他泰然处之的心态。

曾国藩认为:“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就是说,凡是要成就大事,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时机会不会来到。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曾国藩创建湘军时,他很清醒的知道,朝廷的本意是让他创办“团练”(就是保安),他想保安怎么能打仗,于是曾国藩阴奉阳违,创建了一只能打仗作战军队。

后来就是这支军队,打败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清王朝,曾国藩也获得了数不尽的名利。

曾国藩在长期艰苦的磨练中,形成了泰然处事的态度,内心的修为已经达到化境,做事成功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内心光明刚正,为人要与光同存。心存光明,内心正直,清醒做人,清醒做 事,这样的人必成大器。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