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是有何含义?与兵法有何联系?

 芳草屋845 2019-09-06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此章经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经文: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老子看见一只鸟在飞翔,翅膀一张一合。老子知道这是道的显现。国运昌盛,人间太平在于一张一合之间。老子思想是“不欲盈”张显示“盈”的后果

世人以得为利,老子以失为利。张、强、兴、与四相皆是得,都是世人追逐的对象,却不知道四得背后隐藏着四失。人类文明的兴盛与衰落就在鸟的一张一合之间。对于大宗师,无处不是道。

《道德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是有何含义?与兵法有何联系?

此章要明了是老子以鸟的一张一合来启迪世人,不要只见其张,不见其合。“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五十八章)深入此理,世人见利则如见害,见强则如见弱,见兴则如见废,见与则如见夺。世人虽然知道盛衰之理,但不肯行持。

庄子说:“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嗜欲深者,实在是天之废物,既不能济人,又不能自济。自己的欲望都无法战胜,是最无能的人。

王弼注:“将欲除强梁,去暴乱,当以此四者。因物之性,令其自戮,不假刑为大,以除将物也。故曰微明也。”此注似未确。

“因物之性,令物自戮”就是让敌人(物)自取灭亡。俗语说:“上帝欲令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王弼此注有点类似。

河上公注:“先开张之者,欲极其奢淫。先强大之者,欲使遇祸患。先兴之者,欲使其骄危也。先与之者,欲极其贪心也。”这个注解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似乎大宗师是在用兵法。但《道德经》不是兵法,不是“诡道”。

《道德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是有何含义?与兵法有何联系?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计篇》

孙子说:兵法是诡诈之道。将领善战而示之无能,准备出击示之已经放弃,接近敌阵示之还很遥远,距敌很远示之离敌很近。用利益诱敌深入,显示卑下以骄敌,调动安逸的敌人使其疲惫,用离间计使敌人内部猜忌,在敌人毫无准备时向其突然发起进攻,在敌人最意想不到的地点发动攻击。这些就是兵家的制胜密道,不可以传授给别人。

《道德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是有何含义?与兵法有何联系?

孙子是齐国人,曾经与伍子胥一起为吴王阖闾(公元前505)战胜楚国,是著名的军事家。孙子兵法深受老子此段经文的影响,但绝不是老子思想的原意。

作为军事家,从老子此段经文悟出兵法之要,这本来很正常。但后人受《孙子兵法》的影响,并以《孙子兵法》来注解《道德经》,造成对此段经文就是误解。尤其“兵者,诡道也”一句,无形中加在老子思想身上。

爱因斯坦发现质能定律导致了原子弹的制造,但反诬爱因斯坦是核战争的罪魁祸首,那决不公正。任何科学发现都会被误用,但不能说科学发现就是恶意的。

《道德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是有何含义?与兵法有何联系?

作为军事家,孙武是伟大的,打败敌人是军事家的使命。因为军事胜利对于国家极为重要。所以孙武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武说的很透彻了。孙武又说:“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孙武深受老子影响,把“主孰有道”,战争是否正义作为胜负的重要因素。

《孙子兵法》一开始就提出战争的五要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天地将就是道天地人的军事用法,可见老子的四大理论多么重要。

孙武对道的解释是:“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战争不是国君一人为了私利的战争,而是国民共同的生死存亡的战争如果把战争看成是君王或主将个人的战争,把士兵看成是替死者,这就是无道的战争。

《道德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是有何含义?与兵法有何联系?

把阴谋论的恶名强加于老子和《道德经》,一是出于误解,一是处于曲解孙武学习《道德经》运用于军事理论,中华医学运用《道德经》和道家气本论于医学,这本来很正当。医学是仁慈的,军事不免是残酷的。军事的残酷性决定了“兵者,诡道也”。但《道德经》是济世救人的圣典,二者不可不作区分。

老子知道正义战争是不得已的(三十一章),战争中面对的是魔而不是可救之人。世人都是可救的,不应该以对待魔的办法来对待不善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是后世的俗语,道是与魔作战,而不是与人作战。

《道德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是有何含义?与兵法有何联系?

老子是慈悲的,所以是反战的。即使在正义的战争(被迫的战争)中,老子还是告诫:“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三十一章)为敌方阵亡者举行葬礼,安慰他们的灵魂,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极为崇高的思想。

《道德经》每一个字都推动着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一步一步,那怕十分艰难。老子说“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六十九章)就是说不敢主动挑起战争,不敢为了夺取土地而发动战争。

老子首先提出了哀兵必胜的道家战争理论,“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道义在我,哀兵必胜,因为是同仇敌忾老子赞同的是道义在我的战争,同仇敌忾的战争。这个世界最终必将消灭战争,恢复和平(安平泰),但现在还会有战争。

《道德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是有何含义?与兵法有何联系?

老子此段经文在于用“福兮祸所伏”的逆向思维,用鸟飞行时的一张一合这个动作而说法,使世人不要耽着眼前利益。学习者不要被《孙子兵法》的“兵者,诡道也”一语引发联想,错会经义,把济世救人的《道德经》也领会为“诡道”。

《道德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是有何含义?与兵法有何联系?

鸟飞行时翅膀一张一合,这是眼睛看得见的。但后面强与弱、兴与废、与与夺的闭合关系是眼睛看不见的。张与合是闭合关系,万事万物都是闭合关系。利与害、福与祸都是闭合关系,欲得其利,必受其害;欲得其福,必受其祸。世人不知道祸福利害的闭合关系,以为自己一定能够占据有利有福的一极,让他人占据有害有祸的一极,这是妄想。

圣人早就看的一清二楚,所以超越祸福利害,“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五十六章),达到玄同得一的永恒妙境。从鸟飞行的一张一合的中,老子告诫世人不要陷入利益陷阱,超越利益就是超越祸害。超越利益祸害的人才是真人,陷入利益之中的是假人。超越祸福利害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堕落祸福利害陷阱的人是可怜人。

《道德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是有何含义?与兵法有何联系?

是谓微明。

此中道理不是一眼就明白的,只有修道者才能彻底明白。世人误入祸福利害陷阱,圣人超越了祸福利害陷阱。圣人“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亲疏利害贵贱是世人的六条绳索,圣人以慈悲心解开世人的六条绳索,获得解脱。

这个道理微妙难识,所以老子称为微明微明者,虽微而明。微明之道,圣人独知。凡夫要获得幸福的人生,一定要向圣人学习微明之道。微明之道是无价之宝。

老子说:“道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六十二章)道是微妙难识的,它是善人的传家珍宝,也是不善人的依靠。不善人本来一条路走到黑,穷途末路,毫无解脱机会。但因为有微明之道,不善人终究获得解脱。

《道德经》“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是有何含义?与兵法有何联系?

老子给予后人微明之道,这就是甘露妙法,应该倍加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