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无根一代”不结婚不买房,这样毫无痕迹的一生也会是我们的未来吗?

 日本物语 2020-09-25
在我们中国自古有句老话叫做“先成家再立业”,即先结婚再干事业。然而这样的传统不论有没有道理,现在基本上已经不被推崇了。不仅如此,甚至大龄未婚者比比皆是。
而就在咱们隔壁的日本,不止有“大龄未婚者”,甚至出现了诸多的“生涯未婚者”,即到死一辈子都没有结过婚的人,并且比例还高的吓人。
不带一物的死去

在日本,一种固定的人生模式一直从战后被延续到了现如今,即毕业后入职公司,在有了结婚的打算以后夫妇二人贷款买房,婚后妻子在家养育孩子丈夫在外工作还房贷,就这样持续到孩子独立,夫妇步入老年,然后二人靠着养老金度过晚年。
并且,大部分的日本人也将这样的一种人生模式看作“幸福且普通”的人生。而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正是在结婚时贷款买下房屋,从此“扎根”于此。
但凡事都有例外,不喜欢这样的生存模式的日本人也是存在的,即所谓的“生涯未婚者”,当然这些人里面都是因为各种各样不同的理由而选择不结婚,并不能一概而论。
而这些人既然选择不结婚,自然也不会买房,在自己上了年纪以后,父母先一步去世,没有亲人没有房子,自己住在出租屋内,每日独自一人度日,就这样度过晚年,并且在死后也不会留下任何的东西,正可谓是“不带一物的出生,最后不带一物的死去”
他们持续漂泊的一生中,不曾有过“根”

“不想度过平淡无奇的一生”
在类似的诸多不想结婚的人中,特别是在年轻阶段,不想结婚的理由中最常见的无非就是“不想度过平淡无奇的一生”。
越是在传统的家庭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人越是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看着父母每日仅仅只是为家庭的生计奔波就这样到老,人生中毫无乐趣而言。但年轻人又往往都是身怀梦想,想要做出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虽然普通的人生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就是觉得有些不甘心”,而在感到不甘心的同时也并没有活出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就这样错过了最适合结婚的年龄。

“不想自己的孩子度过和自己一样的人生”
另一种不想结婚也不想生孩子的想法则是因为对人生有一种深切的失望感和拒绝感。虽然过的也不差,长相也好,家事也好,生活也好都马马虎虎还算不错,但就是觉得这样的人生缺少了什么关键的东西,而没有了那些缺少的东西,人生中剩下的仅仅只是徒劳和无力。
怀抱着这样想法之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这样的想法投影在自己未来的孩子身上,一想到自己未来的孩子是不是也要过上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生,忍受徒劳和无用的每一日最后碌碌无为。一想到这里就吓得冷汗直冒,想到与其要自己的孩子过上这样的人生还不如最开始就不要出生。
这样的念头多了,就会对生孩子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和负罪感。不想要自己的孩子过的和自己一样,想要变得更加富足再结婚生孩子,但这样的恐惧感却越来越深最后无法自拔。
小编依稀还记得前两年有一位日本母亲亲手杀了刚出生的两个孩子,而被警察问到为何做出这样的事情时,她却回答道:因为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未来...

“没有欲望结婚”与“没有能力结婚”
然而很神奇的一点则是,与日本这些“生涯未婚者”抱有相似想法的人,虽然在欧美并不多见,但在我们中国却是比比皆是。
日本社会作为一个融合了多国文化形成的多元社会,虽然在一些生活方式以及制度上多为模仿欧美国家,但在思想上却和中国人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也是因为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在步入现代之前已经源源不断地影响了日本人好几个世纪。
受到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的日本人也因此在家庭观念等方面与中国人有着相似的思维方式,这一点是与欧美社会所截然不同的。
而同样的,在我国,选择不结婚或结婚难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正如日本的年轻人大多都会选择前往东京生活一样,我国的大多年轻人在毕业以后也会选择在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工作,但却面临高房价买不起房的状况,而与日本“结婚的同时买房”所不同,在国内“有房”是结婚的先行条件,没有房自然没办法结婚,而同样的,既然没有结婚的预定的话,自然也没有勇气一口气去背负几百万的贷款,就这样形成了一个“悖论”。
这也就导致了在这些大城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难以“扎根”的未婚青年,工资月月光还找不到人结婚也没房,要是就这么混下去的话怕不是迟早也就和日本那些独自一人度过晚年的“生涯未婚者”一个结局。
而就在结婚这件事儿上,或许国人比大多数的日本人还要愁。因为日本的很多人选择不结婚并不是因为“不能结婚”而仅仅是不想结,即“没有欲望结婚”但大多数国人面临的问题则是想结却结不了,或是想要孩子却养不起,即“没有能力结婚”而在此基础上,即使有能力结婚的人,一想到将来结婚后自己要背负的东西,基本上就吓得一屁股坐地上了。

传统家族观念“背锅”
总结来说的话,不论是对日本人还是中国人,结婚都不仅仅是代表着获得伴侣这么简单,而是面临着要肩负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但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父母其实并没有义务要完全对自己孩子的一切负责,而孩子同样也没有义务对父母的一切负责。
受到我国古代传统儒家思想的“孝道”所影响,即使是现在的我们国人仍旧在骨子里有着一种与自己的家人“绑定”在一起的意识,自己要对亲人的一切都负责,而这一点日本也是一样的,不论是已被淘汰的“家父长式”家庭还是现如今日本主打的“核家族”,都仍旧逃脱不了亲人之间“相互绑定”的关系。
(家父长制:近代日本存在过的一种以年长男性为家庭主导的集团家庭生活方式。核家族:现代日本主流的一家三口的家庭方式。
但也正是这样的绑定意识,才导致了现在日本和中国结婚率以及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因为随着社会形式以及经济形式的变化,这样的家庭观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如今的人们。人们不一方面得不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变激烈变化,但内心中却逃脱不了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这也就导致了诸多日本人和中国人“不想结婚”或“结婚难”的现状。
证据就是,在并不具有中国人以及日本人所具有的这样“过度重视家庭”观念的欧美,并未发生出生率以及结婚率的萎靡不振,或者说并没有中国和日本这样剧烈。
但要说中国人和日本人所具有的这种“重视家庭重视家人”的观念不好?其实还真不是这样,在小编看来这甚至还是一种值得夸赞的美德。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美德有些追不上发展的越来越快的社会和经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在这条高速行驶的大船上“晕船了”,找不到自己该在哪里下船的话,自然也不知道自己该在哪里“扎根”。
这里还有日本物语的其他精品文章~可以来看一下哦~
日本烟民将被「赶尽杀绝」?新规一出以后只能在“玻璃笼子”里抽烟了?
在“最想移民国家排名”中垫底的日本,靠什么吓跑了老外们?
日本人妻的“午后嘉年华”,日常出轨的[昼颜妻]们追求的是真爱还是刺激?
岛国网红花2亿整容成“法国人偶”、皆因儿时被骂丑,原本的她真的丑吗?
不再是爱情的坟墓,日本夫妻开发了离婚和分居以外的第三种操作?
沉迷于色情文化的日本人,为什么“人均变态”却又都是守法良民?
以上です。


如果喜欢我们的作品,请持续关注日本物语和我们的知日圈App,并动动您的小手给我们加星标,以及文章右下角的“在看”!

以下是星标的添加方法,在这里要感谢各位读者,我们需要大家的支持,你们的支持是我们一所悬命的动力!

 

别忘了点“在看”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