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百态,都在他的笔下获得了永生...

 bill9888 2019-09-06
画家 | 司徒乔
他具备了成为
伟大艺术家的天赋和品格
无师承和技术传统的束缚
他的艺术回归了
人类艺术起源时的本真
艺术是心灵最自由的表达
他漂泊一生
画尽人间百态
挣扎求生的乞丐、人力车夫、小贩
粗豪的牧民,欢乐的维族舞者
饥饿的难民,麻木的老华工
... ...


都在他的笔下
获得了永生
他的画饱含了爱与激情
他笔下绚烂的云彩
奔腾的烈马
温柔贤惠的妻子
天真顽皮的女儿
都是至情至性的流露
... ...
司徒乔(1902年—1958年),广东开平人,踏上艺术之路伊始就受到鲁迅先生的关心和指引,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绘画领域,发明了独具特色的竹笔画。司徒乔先生心系大众疾苦,以带有时代气息的个性化视觉语言勾勒出战乱下的社会现实。从1946年1月底至1946年6月初,司徒乔携妻子进行了漫长的战后灾情五省(粤、桂、湘、鄂、豫)纪行,据此创作出的作品,透过正义的目光深刻表现出中国劳苦大众的血和泪,展现了艺术家的“良心”与“良知”。作品直接传达出的是灾难与痛苦,更深层的是要唤起人民的觉醒,号召大家“从灾难中像巨人一样崛起”。
司徒乔先生的艺术创作主要集中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受大环境影响,其作品常常反映“救亡”主题。真实反映了司徒乔先生正义的信念和为生民立命的追求。艾中信曾说:“司徒乔的艺术特征就在于他胸怀赤子之心,用强烈的意愿驱使他的画笔来倾诉、呐喊,用艺术家的激情来表达正义的感情。”
童年时代,他在塘边村鹤鸣小学读书。1914年,其父司徒郁在广州岭南大学附属小学工作,因此,司徒乔也转学岭南大学附小,一直读到岭南大学文学院,曾与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和日本著名诗人草野心平同窗共读。1924年,他在亲友的帮助下,免费进入北京燕京大学就读。鲁迅热情赞扬他“不管功课,不寻导师,以他自己的毅力,终日在画古庙、土山、破屋、穷人、乞丐……”,是一位“抱有明丽之心的作者”。这期间,他曾为鲁迅的文艺刊物《莽原》画封面和插图。
1925年,孙中山逝世,司徒乔带着画板参加了悼念活动,并在孙中山的灵前当场作画,送给守陵的孙夫人宋庆龄。这幅画后来在孙中山故居挂了几十年。
1928年底,司徒乔在万国美术会的帮助下,到了法国巴黎,跟随法国写实派大师比鲁习画。1929年秋天,因经济困难而辍学。1930年,他得到同学的帮助,远渡重洋去了美国纽约,想入哥伦比亚大学半工半读学画,但美国司法当局认为他触犯了“移民法”,把他关进监狱。在狱中,他愤激地画了一幅命名为《在不自由的地方画自由神》的画,出狱后被驱逐出境。
1931年5月,司徒乔回到广州,在母校岭南大学教授西洋画,并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旧毛笔管削成竹笔,蘸墨汁作竹笔画。1934年初,他任《大公报》艺术周刊。1936年,鲁迅去世,他以万分沉痛的心情,用竹笔蘸墨汁,画下了鲁迅最后瞬间的遗容,并为鲁迅葬礼画了鲁迅的巨幅遗像。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司徒乔先后到缅甸、槟榔屿和新加坡等地。
他的名作《放下你的鞭子》,就是1941年在新加坡观看了中国话剧团名演员金山等演出同名话剧后创作的。1941年2月,新加坡沦陷在日军之手,司徒乔辗转回到四川重庆。一年后,他随重庆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前线视察团西北视察组深入新疆等地写生,创作出《套马图》、《巩哈饮马图》等作品。1945年9月,在抗日战争的胜利声中,于重庆举行了新疆画展。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