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编版六上第3课《古诗词三首》重要知识点

 大可不必好了 2019-09-06

关于孟浩然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浩然和李白的故事

李白和孟浩然,是相当要好的朋友。

据说,当时,李白是看了孟浩然的《春晓》,觉得这首诗写得很妙,而后二人成了朋友。

后来,一次,李白游黄鹤楼。诗情大发,正想提诗,却见崔颢的诗已然在墙上: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一看这诗,写得如此之妙,顿时间觉得自己刚才想好的那首诗,不如见崔颢的这一首。于是,诗兴也荡然无存。回来后,看见孟浩然,就把这首诗说给了孟浩然听。孟浩然也觉得这首诗写得妙。

后来一次,李白独自游金陵凤凰台,效仿崔颢的格律,写了首诗《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后来,他把这首诗拿给孟浩然看,问他这首和崔颢那首比起,哪首写得好。浩然却并没有明说。李白也不再追问。

据他认为,如果是好诗,孟浩然一定会称赞几句的,一定是孟浩然觉得这首不如崔颢的,又顾及到朋友之情,才没有说。

后来有一年的烟花三月,李白和孟浩然又来到了在黄鹤楼,这一次,是为了送孟浩然下扬州。面对离别,李白百感交集,吟出四句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听后,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说:崔浩写的是八句诗,你的只有四句。可是你的这四句却胜过了他的八句。

而后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说:你知道吗,你这是赢在了我们二人之间的感情上啊!

可见二人的感情有多深了吧。

关于苏轼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的文学艺术造最诣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东坡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东坡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东坡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关于辛弃疾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酒交知己 

陈亮是辛弃疾的知交,是一位爱国词人。

淳熙十五年冬天,陈亮从他的故乡浙江永康到江西拜访辛弃疾。辛弃疾住在自建的“带湖新居”,附近有其取名为“瓢泉”的一条小溪。小病中的辛弃疾见到陈亮,十分高兴。

他俩或在瓢泉共饮,或往鹅湖寺游览。他们一边喝酒,一边纵谈国家大事,时而欢笑,时而忧愤。陈亮在铅山住了十天,才告别回去。辛弃疾一程又一程地送他。 

第二天早晨,辛弃疾又赶马追去,想挽留陈亮多住几天。当他追到鹭鹚林地方,因深雪泥滑,不能前去,才停了下来。那天,他在方村怅然独饮。夜半投宿于姓吴的泉湖四望楼,听到邻人吹笛声,凄然感伤,就写了一首《贺新郎》词。记述他们这次交往。


经典诗句

与江有关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

      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唐)李白

      5.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唐)温庭筠

与湖有关

      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杨万里

      2.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宋)苏轼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唐)刘禹锡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唐)白居易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

与月有关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

      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

      8.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唐)李白

      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

      10.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王维 

     读这几首诗,读这几位诗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梅花鹿老师写一篇和辛弃疾有关的读后感,和你分享。

赤心甘胆无归路

                                        ——读一点辛弃疾

作者:梅花鹿

年轻时总会做一些如阳光般灿烂的梦,不管是雄心壮志,还是浪迹天涯,都难免会有意气风发、豪迈不羁的印痕滞留在青春的心田,等到走过世事变迁的大半生,才会恍然发觉一切无可回首。辛弃疾既为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更是将这种梦与醒的交错演绎到极致。

很喜欢那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几乎不用想象,眼前就会豁然出现一幅意味深长的画面。“千里清秋”该是何等动人,不带有任何秋的萧瑟与凄迷,只让你感觉到秋的辽阔与悠远。而水是有灵性的东西,那漫漫流向天际的水,是否也将辛弃疾年轻是复国兴国的梦延伸到无穷远呢?

夕阳与鸿雁的相融总使人浮想联翩,更何况是一个感情丰富的爱国词人。于是,在无声的夕阳中,那只离群的孤雁似乎背负着满身的爱恨。这爱与恨是关于国家和民族的,也因此显得格外沉重。可惜拍遍栏杆怀想世事空有秋风呜咽,有谁能懂啊?算了,索性一狠心吧,去学张翰思鲈鱼而归隐或是学许汜求田问舍,或许那样说不定会有一个平静安逸的人生。然而,这颗忧风愁雨的心怎会任年华流逝愧对江山啊?

初读辛弃疾年轻时的诗词之作,发现他年轻时的心情是抑郁的,但仔细研读仍可感知其满腔赤诚胸怀大志。可是,等到年老的那一天,白发已丛生,多年的希冀又将如何?生命中的几起几落,虽没有消磨掉豪情壮志,业已力不从心了。哀怨、欢乐、悲愤、希望、失落的交替,已经让一颗曾晶莹坚硬的心变得脆弱不勘,似乎轻轻的一阵风就可以让它了无痕迹。

记得那首有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牌中有一个“乐”字,谁又能知心中的悲苦有多少?走到今天,已老了,一身空。问苍天,这千古的江山能有几多英雄?芳草斜阳,阡陌如常,即使曾有如山如海的气势,也终被“风打雨吹去”。写到这儿,辛弃疾作何感想?空有将相之才,枉费满腹诗华,曾想力挽狂澜,到头来只是泪沾衣襟罢了。提起英雄,总会想到红颜。只是此刻,在辛弃疾的身边没有“红巾翠袖”能够拭去眼角的泪痕。时空远隔了几百年,也许我是红颜,只有望空长叹吧。

千般愁,万般恨,直到最后,辛弃疾的悲伤仍然是整个民族的悲伤。单凭一腔热血、一个身体、一柄长刀如何收得了支离破碎的国土山河?转瞬之间,身心交瘁,这一生的愿望大概不会在今生实现了!

辛弃疾是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南宋那个时代最嘹亮的歌手。他用无比豪迈无比痛心的歌声,歌唱了他自己的一生,也响彻在整个民族的上空,直到今天依然不绝于耳。

以上知识点,要读一读,记一记,你的语文素养就会不断提高。加油哦!

 

  

特 别 提 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